上篇文章统计了正史记录斩杀敌军百人以上的武将,各个具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冷兵器时代,重甲骏马,将为首之敌斩杀,吓破敌胆引起敌军动摇溃败,再追杀残兵,杀上百个还是有可能的,尤其是骑兵对步兵,这样的战绩较容易取得。
进入热兵器时代,除去那些投掷原子弹、炸弹和发射导弹、大口径炮弹,能够在两军对垒时击毙敌军数十或上百名的非机枪手莫属。步兵中能够取得这样战绩的基本只能是狙击手,在隐藏好自己的同时用冷枪结果敌人,如抗美援朝时的张桃芳和自卫反击战时的岩龙。如果靠近战肉搏,纯粹的步战拼刺刀刺杀大量敌军,难度极大。被誉为军中吕布的吕俊生却做到了,他的对手则是以刺杀技术称道的日军。
1937年12月5日,129师386旅副旅长陈再道奉命组建“东进抗日游击纵队”,执行挺进平原、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东进抗日纵队由385旅769团之第一,第五,第十连和二营机枪连,以及由771团,772团,769团三个团的骑兵排组成的一个骑兵连,共五个连组成。
1938年2月15日,以老十连和孙继先率领的129师教导团抽调30多名干部组成的挺进支队为基础组建津浦支队,开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老十连在1949年2月改编为第三野战军8兵团26军76师226团2营4连。
稍后,东进纵队以老五连为基础组建东进纵队第一团,老一连和二营机枪连为基础组建东进纵队第二团,骑兵连扩编为骑兵大队,并组建了东纵三团。
3月上旬,宋任穷率129师骑兵团和东进纵队独立支队(地方武装)开赴冀南。4月27日,冀南军区成立。
7月28日,八路军冀南部队整编,东进纵队一团和三团合编为新一团,调入386旅建制,后改番号太行16团。这就是“李云龙”那个新一团的来历。老五连1949年1月番号为六军17师50团1连,现为新疆军区陆军第四师12团2营4连,该团为战斗值班部队。
386旅771团与东纵2团、抗日游击独立第二师合编为129师独立旅,各团番号依次为1、2、3团。不久,独立旅和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合并,撤销独立旅番号,称“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其中,独立旅2团与青纵2团合并,称青纵2团。
1940年6月7日,冀南部队再次进行整编,骑兵团直属军区,并编四个野战旅,其中青年纵队编为新四旅,辖771团、10团(东进纵队老二团)、11团。新九旅由各分区的基干武装编成,辖25、26、27团。
之所以要说一下部队的沿革,因为兵王吕俊生参军所在的部队即为冀南老二团。
吕俊生(1907-1970),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前青峪人。
后青峪和前青峪之间的双孔渡槽,下面的即为通往前青峪村的山间小路
前青峪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村中明清时期修建的石头民居连区成片。旅游的朋友如果前往太行山,不要忘了去抗日英雄的纪念碑前献上束花。
吕俊生自幼家境贫寒,他本人生得是身材魁梧,膀大腰圆,身高达1米92,典型的燕赵好汉,自然他的饭量也很大。跟当时大多数穷人家的孩子一样,13岁那年就外出谋生,他先是到河南安阳武安县(1953年划给河北邯郸)一家鞋铺当学徒学钉鞋,后来,又被人雇佣收买羊皮、当长工和护院,上山西、下河南,历经生活艰辛。
吕俊生参军所在地渡口村
1937年12月,东进纵队东出太行,在今沙河市渡口村,此时已30岁的吕俊生毅然报效国家,投军抗日。他身高臂长,力大无穷,手榴弹能投出六七十米。他年轻时曾经学过武,加之优越的身体条件,拼刺刀时特别占有优势。东进纵队整编时,编入二团4连。1938年6月,吕俊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7月,我军渡过卫运河向运河以东的山东夏津前进,与一股日军遭遇。
抗战初期的日军训练有素,我军虽然抢占地形开火,但是日军并不慌乱,马上就地组织还击并向我军发起进攻。八路军的子弹不充裕,很快弹药即将告罄,而日军则端着刺刀发起了冲锋。
连长首先跳起来端着刺刀冲出,很快,就有一个高大的身影超过了他,冲向了日军。
“我父亲习过武,又高又壮,跟敌人拼刺刀,身体上占优势。”吕俊生的小女儿吕四妮在讲述发生在夏津的那场短暂而残酷的白刃战时说:三个鬼子端着刺刀冲过来,吕俊生一枪刺中一人的咽喉,回手又刺死一个,第三个敌人招架几下,被他一刺刀刺死在地。因为用力过猛,连刺刀也戳进地里去了......
吕俊生的小女儿吕四妮在给村小学的学生讲述父亲的战斗故事
激战过后,经上级反复确认,吕俊生一人刺死了27名日军,而他本人也在这场白刃战中被敌人刺中三处。
吕俊生被授予一等战斗功臣,由于他姓吕,很快,整个八路军东进纵队都知道了这个“军中吕布”。
不久后,吕俊生所在连队又与一个日军中队和伪军一个连遭遇,为掩护同志们撤退,他只身冲入敌群,一口气干掉了17个日伪军,再次荣立一等功,并被提拔为排长。
当上排长后,吕俊生经常带队与日伪军作战。他身材高大魁梧,很快,又有了一个新的绰号——“老蒙古”,意思是指有如蒙古人彪悍的战斗风格。
吕俊生优秀的表现,受到上级领导重视,1938年12月,派他到129师随营学校受训,结业后调任冀南军区青年纵队通讯连连长。过去兵种分得没有那么细,通讯连作为纵队直属连队,除了担负送信传达任务外,还要担负警卫首长机关的重任。
刚上任不久,就遭遇了一场恶仗。当时,他正带领全连训练,突然日伪军偷偷摸了过来。两军交战勇者胜,吕俊生带头发起了冲锋,在他的带领下,全连以伤亡22人的代价,打死打伤60多个日伪军,其他敌军一看不好,仓皇逃窜。
在频繁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人杀死、杀伤日伪军60多名,荣立大功2次、一等功2次。被誉为全军“常胜猛士”。
敌人也注意到八路军中有位身材高大、擅打手榴弹、拼刺刀很猛的勇士,由于吕俊生经常带着连队夜袭日伪军驻地,于是给他起了个“猫头鹰”的绰号,意思是他就像猫头鹰捉猎物那样,一旦看上了就一击拿下。
青年纵队改编为新四旅后,吕俊生任5连连长。从其入伍履历看,他应是回到老部队10团(东进纵队老二团)任战斗连连长。
1940年山东临清县双庙突击战中,吕俊生率领突击连突入日军防地,他一人用手榴弹独挡一面敌人,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突击队的手榴弹摧毁了敌人的村外工事,配合主力部队完成歼敌任务。吕俊生又一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8月20日,百团大战爆发。
在攻打河北高邑车站战斗中,他带领的连队担任正面攻击。他首先指挥工兵炸毁敌人防御工事,然而在一座碉堡前,部队被敌人一挺机枪封锁,无法前进。在战士们手榴弹的掩护下,吕俊生以过硬的军事技术迂回到敌人的射击孔下,伸手握住滚烫的枪管,硬生生从枪眼里拽出了这挺机枪,给部队前进打开了道路。吕俊生荣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
吕俊生的后人在讲述他的英雄事迹
“父亲的手,只有伤疤,没有掌纹。”2015年,吕俊生的二儿子吕剑峰在谈到父亲的这次战斗时仍不禁流下了眼泪。
随后不久的河北南宫阎家庄战斗,吕俊生带领一个连,巧妙利用地形,合理使用战术,创造了击毙日伪军108人,而我军只有一人负轻伤的奇迹。战果报上去以后,129师专门发来贺电,上级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吕俊生为“英雄连长”的称号,命名他所在的五连(or六连?)为“英雄连队”。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英雄连长吕俊生的故事被辑入由上海广益书局出版,朱泽甫编写的画册上,至1952年,该画册连续出版五次,在民间广为流传。
新四旅在百团大战中,参加了上百次战斗,毙伤日伪军1300多人,缴获大量物资。破坏敌人大量公路,铁路。我军伤700多人,亡300多人。
遭受了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打击后,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制定了恶毒的报复计划。现在再回看当年的作战,可明显看出日军的扫荡策略是先冀东再平北,而后平西的冀察挺进军和平津保三角地带的冀中十分区,之后是西边的晋察冀和太行,再然后是南边的冀鲁豫,绕着我极为重要的两块平原根据地冀中和冀南的周边有重点的一步步进行大扫荡,压缩我军战略腾挪空间。日军在对某一根据地大扫荡期间仍然维持对其他根据地的常态化中小规模扫荡,以掩盖其战略企图并迷惑我军判断。
多田骏因百团大战战败被调回日本后,岗村宁次接任。这时候多田骏的计划已经执行到了收尾阶段,因而岗村宁次其实是沾了多田骏的光。
1942年4月29日,日军对冀南根据地发动了四二九大扫荡,将冀南我军向西向南压,同时日军第四十一师团从山西乘火车千里秘密机动到达石德(石家庄--德州)铁路,切断冀中和冀南的联系。两天后,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起了五一大扫荡,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中心合击。
冀南四二九大扫荡,日军来势凶猛,冀南军区机关、冀南行署、工厂、学校、文工团及新七旅直属部队、骑兵团、十九团、二十团、二十一团、警卫团,还有武城县党政机关等,近万人被日军合围。在付出重大牺牲后,129师骑兵团发起决死冲锋,杀开一个缺口,我军大部突围,但日军很快封闭了突破口,未及冲出的部分后尾人员罹难。
参考阅读:1942年,冀南军区4000余人被合围。政委:骑兵团!共产党员集合
冀南我军各部分别突围,均遭受较大损失。新四旅在突围过程中,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10团团长陈子斌、11团政委桂承志不幸牺牲,部队伤亡了300多人。
6月2日,为适应冀南斗争的严重形势,根据129师指示,野战旅与军分区合并,除保留新四旅番号外,其余新七、八、九旅撤销。10团调入第二军分区,11团调入第四军分区,与第36团合并,撤销36团。新四旅辖771团、20团、骑兵团,除第20团保留两个营建制,其余各团均直辖连改为小团。
日军对冀中扫荡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而且扫荡完后不撤,直接进驻伪军并修建炮楼和公路,将冀中网格化。对冀南根据地扫荡的特点是大扫荡穿插小扫荡,扫荡一个接着一个,继四二九之后,又发动了611和912两次大扫荡。
11月下旬至12月底,冀南军区部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第10团一分为二,其3个连调第五军分区与27团的3个连合编为第10团,不久后改称27团。
四二九大扫荡中,冀南五分区27团突围进入冀中武邑县,5月22日又遭日军合击,团长吕琛政委查茂德率主力掩护群众先撤,分区政治部副主任、27团参谋长张俊峰指挥第27团第1连、第5连和第9连的一个排以及县大队2中队的队员,共300余人担任后卫掩护。突围后来到任角村,巧遇刚从另一方向突围出来的王长江旅长率领的冀中警备旅及2营,而追击的日军很快赶到。
扩展阅读: 一个月驰骋千里,七场恶战、减员90%,冀中抗战的八路军有多顽强
为了掩护躲在封锁沟中的千余群众,张俊峰将主力放在封锁沟,仅派小部队防守任角村。日军在进攻2营防守的李家角村被打懵后,将进攻重点放在了互为犄角的27团防守的任角村。
任角村首先失守,在封锁沟的27团部队在打退日军数次进攻后,张俊峰指挥部队发起冲锋打开了缺口。然而八路军并未选择突围而去,而是占领缺口两边掩护封锁沟内的群众逃出。缺口打开日军封闭,再打开再封闭,直至再次打开,沟内老乡全部安全撤出。日军调来了重机枪,沿着封锁沟扫射,张俊峰指挥部队再次发起突围时牺牲。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300余战士全部牺牲。
详情可参看:42年5月23日,冀中一天五战失四将,八路军在这一天经历了什么
任角村的烈士岗。当年300余烈士就是在此战斗、牺牲,后老乡们将烈士就地掩埋,将沟填平
吕俊生的履历中有新四旅七团训练队队长,估计就是在10团一分为二时调入第五军分区,由于有两个10团,因而很快就改称27团。而七团训练队队长,应为27团训练股股长。后来他又担任了教导股副股长,应该也是在27团。
调入第五军分区的10团三个连,能够确定的是1连和2连两个红军连,即769团1营1连,769团2营机枪连,这第三个连估计就是吕俊生指挥的那个英雄连。可见10团的精华都调入了五分区。
1943年,771团调太行后转赴陕北,不久10团调太行一分区。解放战争时10团番号为六纵18旅52团,1949年番号第十二军36师106团,著名的王克勤运动即出自该团,上甘岭战役收尾战也是该团打的。
1943年是八路军抗战时期最艰苦的阶段。由于失去了至关重要的平原根据地,在山区的八路军粮棉油盐等重要物资补给和兵员补充都极为困难,为此大力开展了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偏偏又遇到了罕见的灾荒,为了不与民争食,聂荣臻甚至下了一道《树叶令》:我军各部不得在村庄附近十里范围内采摘树叶。
虽然老百姓勒紧裤腰带支援八路军,但毕竟山区生产力有限,最困难时,战斗部队甚至每天每人只能吃到由玉米面玉米芯野菜树叶等混合蒸出的两个窝头。由于缺乏营养,战士们体力下降得厉害,有时抢登山头,虽然提前攀登但最终却被后登的日军抢占了山头,被打了下来。曾经威名赫赫打死阿部规秀的晋察冀老一团(红一团),在晋察冀的最后三仗竟然连败。
在平原的八路军一样艰难。他们既要在反扫荡失利后重新组织重振士气,力图恢复根据地,也要面对根据地大幅萎缩、许多地区伪化及敌军兵力大幅增加的严重敌情。
一次执行任务时,吕俊生与部队失去联系。在险恶的环境下,他坚持与敌人周旋20多天,在野外风餐露宿,靠树叶树皮雨水以及老乡们的帮助,顺利回归部队,还顺便摸清了敌情。
一天晚上他带人执行捕俘任务,正走着,发现路的对面有个敌人,他突然跳起冲了过去,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他连人带枪夹在腋下,然后一口气就跑了回来。
还有一次外出侦察敌情,被敌军发现,伪军将他们围在村中,为了乡亲们的利益和战友们安全转移,他冒着危险只身冲出村子并毙伤11名敌人,成功将敌军引开。
1942年--1943年,冀南军区前后经过六次精简整编,实现了中央军委提出的“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的要求。随着1943年2月骑兵团、21团(原冀中南下支队21团)调冀鲁豫(特务团拨2个连给该团,特务团随后撤销),1943年7月第771团、20团、10团先后调太行,在冀南我军的兵力大为减弱。已经地方化的主力兵团虽还有团部(有的仅保留番号而无团指挥机关),但是所辖兵员大幅减少,团没有营的编制,连没有排的编制,连直接辖大班(一般每个大班15--20人),各连单独活动。
当时的敌情是:
1941年4月,除驻平汉铁路、津浦铁路及运东(卫运河)各县的日伪军外,驻冀南抗战基本区的敌人,日军约4140余人,伪军约14000人。
1941年12月,日军增至4970余人,伪军增至17000余人。
1942年夏,日军增加到6290余人,伪军增加到27000余人。
1943年初,敌人在冀南区的兵力大约有日军15个大队近万人,其中吕俊生所在的第五军分区和第六军分区面对的是日军第四十一师团的7个大队。
1943年下半年,日军在冀南区的总兵力约10个大队,7000余人,减少了5个大队。日军持续减少的情况一直在持续,比如中条山战役和冀中大扫荡的主力第四十一师团,1944年调往了几内亚。随着日军的减少,伪军的数量仅1943年就增加了三倍。
冀南根据地的我军也就是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并在1944年开始了局部反攻。
1943年,上级根据吕俊生伤病缠身的身体情况,派他到地方工作,担任县武装部副部长,抓武工队工作。
当时这种情况很普遍,由于敌情严重,部队几乎天天都要更换宿营地,行军打仗是家常便饭,这就要求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因而许多有伤病不适宜高强度行军作战的战士被精简到地方,由此冀南的地方游击队增长迅速。仅1943年1月--4月,冀南第一、二、三、四军分区的统计数字,游击队从原有的3571人发展到8011人。
看过《平原游击队》的都知道,武工队虽然穿便衣,但都是老兵,而且也是经常遭遇激烈战斗,有时战斗很精彩。
1943年吕俊生带着七名武工队队员去邢台平乡县活动,在据点外面巧遇五个鬼子兵。此地是鬼子的地盘,不能像李向阳那样挥着盒子炮就打。他们八人直接上去动手,人高马大的吕俊生在赤手空拳的”打群架“中占尽优势,短暂的肉搏之后,他的杀敌记录中又增加了4个日本鬼子。再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1944年,吕俊生因伤情较重,不得不到后方养伤,脱离了战斗一线。
1945年7月16日,冀南军区决定发起解放阳谷的战役,阳谷县解放后,临清的敌军陷入孤立。日本投降后,驻临清的日军撤往徐州,在临清的伪军近万人迅速接到了国民党授予的番号,摇身一变成为了所谓的地下军,继续负隅顽抗。
冀南军区调动了四个军分区和十个县大队共2万余兵力,于8月30日夜发起临清战役。经一天一夜的激战,我军解放临清,毙伤俘伪军6000余名,缴获大批武器和物资,冀南军区与山东军区连城一片。在这次战斗中,吕俊生用红缨枪俘虏了8个敌人。
这是勇士参加的最后一场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因伤病的困扰,吕俊生先后在冀南军区机械处、军区补充团、军区独立营、军区工业部工作,基本就是搞后勤。曾任华北军区补充五团四营副营长,副营职干部。
抗战胜利后,冀南军区组建了冀南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其中,第27团编为二纵5旅14团,第11团(青纵3团)编为5旅15团。原编入27团的老二团的两个红军连调出,编入15团。至于吕俊生带的那个英雄连是否也一起编入15团,不得而知。15团因而成为旅和纵队的主力团。
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时,二纵5旅留在了大别山,后编为湖北军区独立旅,之后调入第五十五军,编为第165师。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165师的战绩在各参战部队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晋察冀老一团(红一团)的163师。1985年百万大裁军时,165师撤销,其493团、494团编入164师。后来164师改编为海军陆战队,这两个红军连查不到踪迹。
1950年9月25日至30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陆、海、空军和民兵战斗英雄及工作模范正式代表350名,其中战斗英雄258人,工作模范44人,模范单位代表5人,民兵代表43人。起义部队代表64人列席会议。
在这258名全国战斗英雄中,有77人参加过50次以上战斗,79人立过一次或多次特等战功,45人立过一次或多次大功。
吕俊生的小女儿吕四妮,一直珍藏着一本《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刊》。这本纪念刊出版于1950年,编写单位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纪念册按照西北军区暨一野、西南军区暨二野、华东军区暨三野、中南军区暨四野、华北军区、东北军区、中央军委直属单位的顺序编写。
华北军区刊登的第一位英雄就是吕俊生。“一贯英勇战斗的战斗英雄。夏津战斗中与敌人白刃拼搏,刺死敌二十七名。后连获八次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另外要说的是,位列华东军区暨三野第一位的是著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在北京,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接见了与会代表。当介绍到吕俊生时,毛主席握住他的手:军中吕布,我知道你,你很厉害!
1955年大授衔前夕,主席在翻阅呈报上来的拟授衔名单时问道:那位军中吕布授的是什么衔?工作人员调查后回复道:他已经退伍回乡了。
按照55年授衔时的标准,正营职一般是大尉,少数资历老功劳大的可授少校。吕俊生当年是副营职干部,应该就是上尉军衔,至多可超授大尉。如果他没有退伍而继续留在部队,也许会留下”吕有功,尉进校“的佳话。
全国解放了,残酷的战争让吕俊生落得一身伤病,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而且他的年龄已经四十多了,孑然一身,于是他选择了退伍。回到家乡后,他与方玉兰结婚,两人育有三子四女。
在老家,吕俊生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委员,村民兵连长。他从不居功自傲,踏实工作,勤恳务农。
1970年11月22日晚,村里放电影,那时候的电影除了八大样板戏就是一些老的战争片。吕俊生完全融入到电影情节中,当看到战斗紧张时,他紧握双拳,最后看到我军取得胜利,他哈哈大笑,仰头倒下。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吕俊生病故后,骨灰安放在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90年10月,当地政府在英雄的老家前青峪村村口,敬立了一块纪念碑。
吕俊生后人珍藏的他所获得的军功章和纪念章
英勇盖世,豪杰无双。致敬大英雄!
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关于吕俊生的介绍。
吕俊生(1907-1970)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前青峪人。1937年12月,吕俊生参加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第二团,随部一直转战在冀鲁平原上。1938年6月,吕俊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队长、连长、训练股长、教导股副股长、武装部副股长、华北军区补充五团四营副营长等职。他忠心赤胆,勇猛善战,屡立战功,曾八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
1938年7月,在山东夏津战斗中,他带头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战,自己用刺刀刺死27名日本兵,缴获15支枪,荣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1938年12月,吕俊生任冀南军区青年纵队通讯连连长期间,在作战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一人杀死、杀伤日伪军60多名,荣立大功2次、一等功2次。被誉为全军“常胜猛士”。
青年纵队改编为新四旅后,吕俊生任5连连长。1940年山东双庙突击战中,他率领一个突击连突入日军防地,他一人用手榴弹独挡一面敌人,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突击连的手榴弹摧毁了敌人的村外工事,配合主力部队完成歼敌任务,吕俊生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同年,参加百团大战。在攻打河北高邑车站战斗中,部队被敌人一挺机枪封锁,无法前进,吕俊生迂回于敌人的枪眼之下,在手榴弹的掩护下,亲手从枪眼里夺出了这挺机枪,给部队打开前进的道路。吕俊生荣获一等战斗英雄称号。在攻打闫家庄的战斗中,他带领全连杀敌100多名,全连荣获英雄连的称号,他被评为英雄连长。
1943年平乡战斗中,他一人杀死4个日本兵,又荣获“战斗英雄”称号。1945年临清战斗中,他自己用红缨枪捉住8个敌人。1950年9月,荣获“全国杀敌战斗英雄”称号,出席了全国英模大会。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吕俊生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回乡养病期间,他担任本村党支部书记和民兵连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70年11月22日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