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下游干涸了30年,如今这条河流成功告别断流史“重焕生机”。那塔里木河为何会出现断流,如今又是如何“重焕生机”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里木河为何会出现断流

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北部,水源主要来自于上游的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阿克苏河,全长2376千米(以和田河为源),其中干流河段为1321公里,最终流到东南方向的台特玛湖。但由于塔里木河的源流多是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所以来水时间以及流量极不协调。

再加上有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了塔里木河附近,据统计。塔里木河上游的人口从1950年的156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902万人,灌溉面积由34.8万公顷增加到了132万公顷,灌溉用水量也不断激增达到了近200亿立方米,人口和灌溉面积的增加使得塔里木河水量逐年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要说让塔里木河彻底断流的“罪魁祸首”,还是塔里木河最末端的大西海子水库的建立,本身上游用水急剧增加就已经导致下游来水锐减,大西海子水库多年蓄水还不到设计水位,根本无法满足当地的灌溉需要,无奈只能紧闭向下游泄水的闸门,至此大西海子水库到台特玛湖的363公里河道彻底断流。

下游的生态环境因为长期缺水发生灾难性恶化,下游河道被沙漠掩埋,2160万亩草场退化或沙化,胡杨林面积锐减,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沙漠甚至出现多处合拢,这时,人们也意识到断流的危害,开始对塔里木河进行恢复。那在水源缺失的情况下,塔里木河是如何“重焕生机”的呢?

塔里木河是如何“重焕生机”的

早在2001年,当地政府就开始通过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和优化配置,将挤占的生态用水还给河道,改善下游生态环境,在第一次输水时因为河道的掩埋,导致河水下泄到下游106公里处时再次断流,之后塔里木河流域管理机构开始疏浚河道,并重新梳理了全流域的用水安排,实施退地减水并开展地下水压减行动,省出更多的水向下游进行生态输水。

2012年,大西海子水库也正式停止灌溉功能,成为了纯生态水库,每年都会为干流下游输水“解渴”,最终断流30年的塔里木河下游故道重现水流,并成功抵达塔里木河的终点台特玛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到2023年,塔里木河下游已进行连续24年的24次生态输水,输水量超过了90亿立方米,这样的调整措施使得原本80平方公里的台特玛湖,扩展到了如今最大500多平方公里的湖水面。

并且根据科研部门统计,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和改善面积约2285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减少了854平方公里,塔里木河下游距主河道1公里处的地下水埋深,也从9.8米—10.1米回升到2.1米—5.3米,可以说塔里木河从断流到复流,再到生态环境大幅改善,都是我国对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诠释,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