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11点,深圳发布今年首次分区暴雨红色预警。当日8时至13时,深圳全市平均雨量62.2毫米,共监测到8处河道水位站超警戒水位,最大涨幅4.7米(观澜河共和站)。由于观澜河流域河道水位急剧上涨等原因,龙华区民治大道、工业路壹城中心段等五个点位出现短时积水,引发社会关注。

4月24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王川涛撰文《深圳龙华:暴雨下高密度建成区的内涝安全思考》,详细分析了龙华区3个典型内涝点的降雨量大小、排涝条件,从宏观视角寻找内涝原因并给出5点建议。

龙华道路积水是因为雨量大,排涝系统设计标准低吗?高密度城区内涝易发,该如何推进综合防治?低洼路段易积水是普遍现象,给龙华的5点建议是否适合深圳其他区?就此,奥一新闻记者采访了王川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华区汇水分区与主干水系分布图。(图源:王川涛绘制)

暗渠过流能力不足、竖向设计不合理是道路积水重要原因

4月23日,深圳全市内涝自动监测站记录到22处积水预警,龙华占了5处。龙华道路积水比较严重,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排涝标准过低等问题,而是有着更复杂的原因。王川涛说,据深圳市气象局网站公布数据,当天龙华降雨量最大的雨量站是民治雨量站,其最大1小时降雨量54.3毫米,发生在10-11时,大体上接近10年一遇的水平。而龙华区辖区观澜河干流排涝设计满足100年一遇设计标准,一级支流油松河、坂田河、上芬水、岗头河、茜坑水、樟坑径河、白花河等满足20-5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这样的设计标准并不低。

在此情况下,为何龙华河流水位会快速上涨,多条道路出现积水?王川涛指出,龙华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密度建成地区,经过多年治理,流域内基本形成了由水库、堤防组成的“上蓄、下排”的防洪格局;因为整体地势较高,排涝模式均为重力自排。在此背景下,龙华部分区域由于竖向设计的缺陷,以及暗渠过流能力不足,导致低洼处积水严重,造成城市内涝高风险隐患。

王川涛选取了民丰路与新区大道交会处(深圳北站以南)、民治大道(民治地铁站、民治小学处)、万众城等3个易涝点作为案例。

以民丰路与新区大道交会处(深圳北站以南)为例:民丰路与新区大道交会处的下凹式立交桥,涝水沿着玉龙路汇入民丰路,由于玉龙路坡度陡,所以在暴雨时,迅速排往低洼的下凹立交桥处,反应时间短,令人猝不及防。

内涝点1位置示意图。(图源:王川涛绘制)

从纵断面图可以看出,民丰路的路面标高是锯齿状的,中间存在多处凹点,且牛咀水是暗渠,无法快速收水,加之受到牛咀水暗渠排口的顶托,涝水排出困难,因此造成路面低洼处出现了较深的积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丰路(玉龙路至新区大道段)路面纵断标高分析图。(图源:王川涛绘制)

民丰路与新区大道交会处下凹式立交桥实景分析图。(图源:百度街景)

竖向设计缺陷是该路段易发生内涝的重要原因,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民治大道(民治地铁站、民治小学处)。从流域的汇水分析图可以看出,易涝点位于牛咀水和油松河的两河交汇处,总汇水面积约15.3平方公里,且此次雨量民治雨量站最大,河水水位陡涨,民治大道与民埔路又位于该区域的最低点,易形成内涝点。另外,牛咀水在民埔路之后全部暗渠化,现状暗渠过流能力不足,上游汇水面积大、硬化面积比例高,洪峰流量大,当瞬时流量超过行泄能力时,势必会在道路上蔓延开,造成路面积水。

民治大道易涝点示意图。(图源:王川涛绘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治大道易涝点道路积水。(图源:网络)

民治大道易涝区域汇水分析图。(图源:王川涛绘制)

涝水漫溢示意图。(图源:王川涛绘制)

再来看看万众城,万众城内涝点位于布龙路与民治大道交会处,绿景香颂小区旁,油松河从旁边穿过。从区域汇水分析中可知,万众城内涝点上游相关汇水面积约21.2平方公里,面积相对较大,万众城位于油松河旁,当局部强降雨产生时,上游汇水面积大、且70%以上为硬质地面,流量大,水位上升迅速,而水位的上涨会增加周边雨水的排放难度。

油松河万众城段暗渠分布图。(图源:王川涛绘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涝点周边高程分析图。(图源:王川涛绘制)

此外,从万众城周边的地形分析可知,其位于该区域的最低点,内涝风险最大。加之油松河在该处大部分暗化,收水效率低,同样存在过流能力不足时涝水漫溢。

王川涛说,“如果是明渠,路面的水沿着道路斜坡就流进去了。暗渠就不行,水要通过管道流进去,收水能力差,过流能力不足。”

道路低洼处易涝,一个重要原因是竖向设计不合理。王川涛表示,城市竖向是排水防涝系统的支柱和灵魂,目前国内这一块做得比较好的有杭州、雄安新区。报道显示,《杭州市竖向专项规划(2022-2035年)》近日获批,将纳入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空间智治“一张图”,实现对规划从编制到实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杭州拟从竖向角度,将城市用地空间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规划管控,同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综合考虑防洪排涝、海绵城市、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因素,着力构建“多元统筹、系统安全、分类施策、管控有度”的竖向系统。

在去年深圳9·7极端暴雨后,王川涛撰文《从流域视角看城市内涝防治——深圳极端暴雨灾害启示》,复盘了龙岗中心城内涝、奥林华府车库进水、罗湖多个路段积水严重的原因。其认为,造成龙岗河流域、深圳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除了暴雨雨量大、河流流域不透水率大,还包括河流暗涵收水效率下降,易涝点地势低洼,局部场地竖向设计不合理等原因。

如何防治内涝?专家提五点建议

经过多年的建设,龙华的排涝系统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设计标准并不低。但是,针对部分易涝点,还需对症下药、综合施策。为此,王川涛提出五方面建议。

一是要加强蓄滞空间的挖掘,重点加强水库调蓄能力挖潜以及绿地蓄滞空间的挖掘。王川涛说,这个现在就可以着手做,水库腾出一些库容,再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挖掘调蓄空间。在高密度城区,绿地空间少,挖掘难度大,但也要着手尝试,利用好一个个小公园。

二是要结合城市更新,研究暗渠复明。龙华区暗渠较多,造成收水效率低、部分断面不足,使得过流能力不足。建议进一步统筹解决河道安全、城区更新、水城融合三大问题,加快实现暗渠(涵)复明工作,通过暗渠复明,提升片区水面率和防洪排涝能力,提高收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这个做起来比较难,但也有一些成功案例。”

三是加强精细化竖向改造与管控。过去龙华经历了一轮快速的城市建设,在建设中城市竖向存在考虑不周、规划不合理之处,导致一些低洼处成为易涝点。建议龙华进一步梳理城市竖向系统,编制《基于洪涝安全的城市竖向详细规划》,反馈给下一步将要编制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夯实城市安全建设的底盘。

四是加强下凹式立交桥等局部低洼地区的洪涝风险防范。建议龙华学习北京经验,逐一梳理,实施“一桥一策”的治理方案,保障汛期群众出行安全。王川涛说,2022年北京为中心城区250多座下凹桥制定了“一桥一策”,包括如何减少积水面积,是否有足够的调蓄空间,是否需要增加水泵。“一旦发现积水,发生启动处置预案,进行调蓄抽排。”

五是编制精细化洪涝风险地图。建议区水务局应利用数字化手段,完成了洪涝风险地图,直观展示可能发生的洪涝风险分布,方便市民熟悉身边的洪涝中高风险区,为日常出行提供便利。

“这些给龙华区的建议,对于深圳许多低洼易涝点也适用。”王川涛补充道,龙华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多维系统建设,蓄水防涝只是水安全的一部分。

相关部门:感谢专家建议,将进行研究

4月23日,面对暴雨期间部分道路出现短时积水的问题,龙华区迅速组织水务、排水、交通、街道等力量现场值守,采取应急抽排和临时交通管制等工作措施,快速排除险情。暴雨期间,龙华区三防指挥部共组织各成员单位出动7231人次、2365车次上路开展三防隐患巡查工作,共排查各类隐患点2965次。截至23日13时,龙华区绝大部分路段积水全面消退,道路交通恢复正常,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情况。

4月26日,奥一网记者将王川涛的建议转给龙华区相关部门,其回应称,感谢专家的建议,将对其进行评估研究。

执笔: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蒋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