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意种地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撂荒,年轻人进城打工,老一辈农民种不动地,因为农民种地很难赚钱,甚至还要赔钱,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很普遍,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再不重视恐怕会更加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业专家温铁军道出问题根源,温铁军认为,世界上没有靠农民致富的先例,日本综合农协是把所有的一二三产全部放在一个组织体系内,98%以上的日本农民加入综合农协,分享国家给定的金融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农业补贴政策,51%的收益返还农民,保险、超市、房地产、旅游、饭店、餐饮、批发等行业都有农协的参与,因此农协能参与高收入的行业领域,自然农民就能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城市。

温铁军说,我们没有哪个部门的领导把这些拿出来说,因为这些利益已经让给了资本利益集团,让它们吃进去再吐出来难上加难,农民搞不了三产,顶多搞一个农家乐,高收益的行业都不允许农民进,农民单家独户是无法搞加工、批发、销售等体系集成生产的。现在的新型集体经济真搞起来的没几家,还是在让利给外部资本,即使是合作社,大部分都是假的,基本都是收农民身份证作为纸面成员,骗取国家补贴,大部分补贴还是进了资本的腰包,把农民排除在发家致富之外了,以方便这些部门跟资本分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温铁军的观点,很多网友感同身受,纷纷在网上评论讨论。

有网友说:建议查一查各个农村的合作社,国家补贴哪儿去了?化肥、农药、种子、人工等成本很高,种出来的东西却不值钱。现在很多农村种田的只剩老人了,真不敢想象再往后会怎样。

有网友认为:现在年轻人压力很大,都进城打工了,农村土地很多都荒废了,农民种地致富这条路太遥远了。

农村撂荒的土地

从农业补贴的角度来说,承包的土地越多,每亩获得的补贴才会更高,从几百元起步,但农民自己单家独户耕种自己的自留地都很困难,根本没有能力承包更多的土地,山区更不适合机械化作业,人工成本又很高,所以绝大多数农民想要拿到种粮补贴可以说非常难。

那获得农业补贴的都是哪些人呢?要么是某某农业公司,要么是某某合作社的模范带头人,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不是纯正的农民,而农民只是帮他们耕种的打工人,靠出卖体力和汗水获得工钱,与种粮补贴没大多关系。

种粮的质量有没有差别呢?答案是有的,原来是农户自己种自己的,翻田细致、精心播种除草施肥,禾苗壮实整齐,秋收时节硕果累累。现在有的农村合作社种地播种靠撒,禾苗要么太过密集,要么地里出现秃顶,不少禾苗纤细低收甚至无收,但有农业补贴,他们依旧稳赚不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民种地赚不了钱,进城务工虽然辛苦,但总比种地划算,一个月工钱也要买很多粮食,农村土地撂荒越来越严重。这不是单纯的农业问题,是社会问题了。现在年轻人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外加家庭各种开支,可以说压力非常之大,如果没有如此巨大的压力,几十万在农村也能盖宽敞舒适的房子,比花一百万在城里买房住着舒服多了,可住房、教育、医疗、城市公共服务等往往捆绑在一起,没有城市住房就没法享受那些服务,进城务工的农民很多终其一生成了房奴,还有很多还不能够当上房奴,农民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太多,但绝大多数被城市排斥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个人认为,主要是民生领域过度商业化了,为什么这么说,市场是有边界的,民生领域关乎老百姓的生计,应该具有保障和兜底属性,资本可以辅助但不能主导。反过来看,住房、教育、医疗等等哪一样不是资本主导呢?资本的天然属性是扩张逐利,资本的手过度伸向民生领域,必然挖空心思掏老百姓的钱包,再加上黑心商人从来就不缺少,各个环节增加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必然造成老百姓生产生活成本明显上升,老百姓负担压力怎能不大呢?

我们常讲幸福感,什么是幸福感呢?无非就是负担压力小,一家人其乐融融,这就是幸福,可这样的幸福对大多数农民是很奢侈的。外出务工,一年难得和家人团聚,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小孩很多只能辛辛苦苦提供物质支撑,精神和情感被割裂开了,幸福的笑脸少了,一年到头只有和家人短暂相聚才是最幸福的时光,工作中的很多笑容大多不是发自内心的,皮笑肉不笑又何尝不是一种辛酸和痛苦。

总之,为老百姓减负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没有身上沉重的负担压力,谁不愿意多陪在家人身边呢?谁愿意把父母和孩子变成留守人员呢?谁不愿意生活在浓浓的人情味里面呢?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