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讯报道,44天的2024年印度人民院选举即将开始,据印媒《印度时报》和《印度快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在新德里总部公布了名为“莫迪的承诺”的竞选宣言。在宣言发布会上,莫迪提出要在2047年使该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愿景。他同时承诺增加社会支出、发展基础设施、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中心等。报道称,该宣言发布在印度人民院选举分阶段投票前。印度主要反对党国民大会党认为,宣言内容实际上偏袒富人的利益。

之所以获得今天的优势,莫迪有两大法宝。第一,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头确实比较猛,2023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增长率达到了8.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也给了比较乐观的估计,认为印度可能在明年超过日本,从而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不管这些数据有没有猫腻,莫迪很巧妙地给选民营造了一种信念,将印度的经济增长归功于印人党,甚至是自己。第二大法宝是印度教民族主义。莫迪从2014年上台以来,就高举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大旗,改变了过去“多元统一”的印度国家形象,极力凸显印度教元素。

可以看出,莫迪这次的“雄心壮志”,看来是表演性质的漂亮话大于实质内涵。他提出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即将面临议会下院选举,其领衔的人民党要在议会获得胜利,就必须给印度民意注入一针“强心剂”,要知道,这种“超越”哪个国家、“达到”什么目标的承诺,就好比印度那些动作和剧情夸张无比的歌舞电影一样,是最符合印度老百姓口味的,也最能激起印度国内民众的民族情绪。此外,他向自己的政党、人民打包票,也起到一个提振士气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可否认的是,印度近几年来确实创下了不小的经济奇迹,其中新议会大厦的揭幕,GDP预期增速“破6近7”,首超中国成为人口第一大国等等。这些迹象都表明了印度经济建设向快向好发展的趋势,这也是说莫迪对大众做出的承诺并不是“空头支票”。但距离2047年,还有23年的时间。这也就是说,印度需要在23年的时间里,做到成为发达国家具备的三个标准。具体来说,也就是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工业体系发达,科技水平领先;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福利高。

莫迪要怎么实现这些承诺,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于他的当选,美西方还是比较看好的。印度大选揭幕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失时机地为莫迪送来了礼物,他们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印度可能在2025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比原本的时间大大提前了一年。主要原因是日元兑美元汇率贬值,他们的名义GDP将继续萎缩。所谓名义GDP跟随汇率波动,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从本币换算为美元过程中的损失,如果该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高,名义GDP就高,反之亦然。

目前印度人均GDP2500美元,到2047年只有23年时间,要在这23年间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我们只能说印度人的思维开放,真敢想,中国用了30年的时间,也没有达到这个成就(虽然美国认为我们是发达国家),印度人口与中国人口相当,年龄结构更加合理,硅谷的CEO比中国多,其他的基础设施,人均受教育程度,政令的统一性,都不及中国,流毒千年的种姓制度依然流行,宗教极端主义盛行。印度社会80%的民众是印度教徒,12%信仰伊斯兰教。土地为私有,这严重影响了国家基础建设和制造业发展。

根据印媒列举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截至2023年12月4日数据显示,世界经济总量前四分别是:美国26.95万亿美元,中国17.79万亿美元,德国4.44万亿美元,日本4.23万亿美元。印度以3.7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第五。IMF预测,印度将在2026年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照这个标准,如果说超过日本就算发达国家的话,那么,莫迪的制定的目标,其实并不算太离谱。但问题是,他宣言中包含的各种承诺,实施起来着实难度不小。尤其是面对印度如此众多的人口,光是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两个重要领域,恐怕就很难兑现。

按照莫迪的说法,印度要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是在所谓企业离开中国的背景下。这种说法其实就是西方近些年里很喜欢炒作的“外资离开中国”。或许在莫迪眼里,这是印度面临的千载难逢机会,中国“失去的”商机下一个目的地很可能是印度,而印度也会借此超越中国。换而言之,莫迪可能认为,中国之前得到的好处未来要落到印度头上了。然而,莫迪提出的这个未来构想,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么多年以来西方都不乏唱衰中国的声音,但结果如何大家也都看得清楚。

几天前,莫迪还喊话中方,声称想要尽快解决中印边境问题,还表示两国关系相当重要。要知道,就在前段时间,印度还向边境增兵一万,莫迪更是亲自出席色拉隧道的揭幕,想要增强藏南地区的军事部署,完全没有想要好好解决问题的样子。他突然软化对华态度,恐怕也是摆出一副和平姿态,迎合选民想要和平发展的期望。此外,莫迪还有可能是为了掩盖此前的政治承诺。上次大选,莫迪曾承诺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但如今就业和经济,依旧是选民最为关心的话题。

印度对与中国的经济往来设限,但往往自食其果。据路透社15日报道,由于从中国进口机械以及为中国专家获得签证方面的延迟,印度主要钢铁制造商未能实现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投资目标。据路透社报道,一份政府文件显示,根据印度2020年启动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JSW钢铁公司、塔塔钢铁公司等27家钢铁制造商与政府签署了57份协议,承诺在2023/24年财政年度投资2100亿卢比(约合182亿元人民币)。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他们仅投资了1500亿卢比,这减缓了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的产能扩张。

此外,尽管印度钢铁需求非常大,但是钢铁生产商的产能扩张,却存在放缓的趋势,这对于一直在该行业领先的印度来说,可谓是一个重大打击。而据印方钢铁企业人员分析,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竟和印度不给中国专家发签证有关。印企人员表示,过去半年里,印度公司一直都想从中国进口机械,同时这就需要中国专家赴印度进行安装和技术指导,但是却一直面临难以获得签证的问题,这就导致这些钢厂无法按时开工。此外,这个问题影响到的,已经不仅仅是印度的制钢行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人甚至将印度签证视为“不可能的任务”。众人皆知,自从“加勒万河谷”事件发生后,中印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作为对抗措施,印度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限制政策。这导致了印度对在该国的所有中国企业实施了罚款,并且还封禁了超过200个中国应用程序,同时冻结了数十亿美元属于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外汇资产。最近,在经历了拒绝为中国人员签发签证所带来的后果之后,印度方面开始感到焦虑。限制与中国进行的经济交流和人员互访,实际上是自食其果。

为了实现2047年钢铁产量达到每年5亿吨的目标,印度这次学聪明了。印度方面称其外交部已发布指导方针,以便利中国工程师办理签证。在印度面临大选之际,莫迪为了不打自己的脸,也只能认了。其实莫迪之所以这么针对中国,除了“嫉妒”外,多半还是因为“打”不过中国还能有美国撑腰。而美国对印度不满中国又是乐见其成的。若不是美国忌惮中国,印度也不可能成为美国的“香饽饽”。印度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国也不可能一直对其这么“包容和谐”下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事,印度还是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