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4月19日下午,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和广州市雕塑学会联合主办的蚁潮和卢洪新双人展“温·柔——雕塑、陶艺作品展”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27号楼北厅空间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苏平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广州市雕塑学会会长陈克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雕塑院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陆增康先生,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吴雅琳教授,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黎日晃教授,原佛山市雕塑院院长简锡昭先生,原江西省吉安市美术馆馆长陈泽斌先生,广东两山文旅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丁炜先生,广州市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广州市雕塑学会执行会长程一峰先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弦教授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王永才先生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材料雕塑工作室主任夏天先生,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王琪先生,广州雕塑院创作部部长冯国豪先生,广州雕塑院学术部部长黄奔凯先生 ,广东省美协雕塑艺委会秘书长许群波先生 ,雕塑家谢远清先生,华南师范大学张海鹏副教授,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志鑫先生,广州晋凯雕塑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余东见先生,广东合世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洪海讯先生,广东省商业美术设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浩先生,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佛山市雕塑院雕塑部主任蓝之峰先生,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工艺美术研究院工艺部主任谢崇凯先生,以及一众艺术圈好友们出席了本次开幕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幕现场

OPEN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苏平

开幕式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苏平教授,表示建筑与美术相关,雕塑艺术与建筑学院联合跨界是为能相互学习交流共促发展,期待与雕塑届有更多深度交流和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广州市雕塑学会会长 陈克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广州市雕塑学会会长陈克教授,介绍到两位艺术家从本科、研究生再到现在的一路发展,非常高兴通过本次展览看到他们发展为成熟艺术家标志;表示雕塑和建筑是一家,在建筑学院举办展览非常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 黎日晃

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黎日晃教授,表示艺术家最难的是突破自己,而本次展览能看出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有别于以往,找到了新的点,并以此点重新启动自己带来新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 吴雅琳

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吴雅琳教授,表示展览别开生面,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呈现上各有特色,且都把各自的材料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 王永才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王永才先生,认为本次展览充分发挥雕塑美术的一大特征——材料语言丰富,表示自己受到很大触动,展览十分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展艺术家 卢洪新(左)、蚁潮(右)

本次双人展的两位参展艺术家蚁潮和卢洪新,表示本次展览展现了自身当下的探索的方向,艺术创作需要大胆突破、持续深入。本次双个展除了展览呈现出的多面性,对于艺术家更是在互相吸取养分,十分感谢策展人和对展览给予了支持的单位。

展览现场

EXHIBITIO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介绍

EXHIBITION INTRODUCTION

“温·柔”

——雕塑、陶艺作品展

当代思维与学院艺术系列展

主办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

广州市雕塑学会

策展人 | 衣国庆

艺术家 | 卢洪新、蚁潮

展览时间|2024.04.19—05.05(8:00-18:00)

开幕时间 | 2024.4.19 15:30 (周五)

展览地点|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27号楼(采荷建筑楼)北厅空间

前言

FOREWORD

“中国精神的品质特征是社会生活的道德化和个体意识的超脱空灵境界”,而“超脱空灵”成为很多传统匠人或艺术家所追寻的审美精神。洪新说“我俩的作品都倾向感性”,所表达的意思虽然简单但已经把作品的艺术追求方向说的很清楚了,在我看来蚁潮和洪新的作品都属于形式和意义是综合在一起的,艺术家首先从自己感性的视觉逻辑出发去设定作品的空间结构,而这个空间结构很大一部分是经过高温煅烧的方式进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作品的空间带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和可变性,此时他们的“感性”就反而带有了主导性。

蚁潮的作品从观看的角度有“软”的系列和“硬”的系列,从表面上看是由“软”到“硬”的,从表面上看是对于不同风格的尝试,但在这个过程中你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作品变的越来越“空”了。这个“空”包含两方面,一方面从物理空间的角度说是他越来越注重空间的给予性,空间产生很强的存在感和进入感,让观者能强烈的感受到空间的存在,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空间在世界之中”;一方面越来越往东方“器”的方向去延展,无空而不成为“器”,作品虚实结合间包含着更多的展示性、仪式感的造型,由内而外都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软、硬”两个系列风格差异虽大但中间却有一个鲜明的脉络牵扯,那就是东方“意象”。蚁潮先从比较具象的动物入手,但造型手法却不是西方美术框架下的“写实”,而是偏向个人感受的东方写意造型,将动物赋予带有人文指向的情态;而后来看起来比较抽象的“汉字”语言,其手法却是偏感性而非严谨的,这也是“意象”框架下的造型手法,最终呈现出的也是带有人文气质的温暖造型。这种艺术风格转换的过程恰好是蚁潮将自己的艺术理念不断深化和清晰的过程。

如果说蚁潮作品入手的角度要更含蓄一些,则洪新作品入手的角度则更直接。洪新早年的作品很明确的抛出了东方意味的指向性,大约十年前的作品将带有东方意趣的物象比如太湖石、松柏等视觉符号传递的非常飘逸,而且通过现代材料的介入让作品整体显得有如飞天般非常轻盈,其作品表面上看是带有数字化逻辑的理性感,这说明洪新对于当代艺术潮流有过思考与探索,其近期的作品却带有了跟前面提到的蚁潮新作很相似的东方人文气息,但是这种气息却延续了洪新早期作品的轻盈感,让纯粹抽象造型语言看起来与现当代西方造型手法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简洁、圆润处处透出中国文化里所推崇的“润”字,但这种“润”是经过打磨的,将个人感性思维提纯化的“润”,像河滩里的玉石经过水流冲刷后带有岁月感的“温润”。从这个角度讲洪新经历了一个在西方艺术教育框架下先进入潮流艺术又因为自身的“感性”又回归东方“意象”的过程,在寻找和自我确立的过程中洪新对空间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作品在与外部空间的互动中更具有独立性。

两位年轻雕塑家的作品用坚硬的材质却走向了“柔”,经由高温后达到了“润”,其作品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都与东方“意象”产生了关联,但他们的作品又不属于东方传统的范畴,他们用自己的“感性”审视传统,试图在空间的表述中有别于传统之“器”的表达方式,也希望通过在建筑学院的展览从更大的空间维度来审视属于雕塑的“空间”。

衣国庆

2024年三月

艺术家简介| Artist Profil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 洪 新

LU HONGXIN

201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学历,获硕士学位。

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外聘教师,中级工艺美术师;

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广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广州市雕塑学会理事;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佛山市雕塑院签约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蚁 潮

YI CHAO

1985年出生于广东汕头。

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为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佛山市雕塑院专职雕塑家;

三级美术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雕塑学会会员,佛山市美协雕塑艺委会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