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50岁以上的朋友们耐心地看看吧,这篇文章都是心里话,您会有同感的!

一是不同的话语。

老少不一个年龄段,不一样的观念。往往想不到一块儿,也就说不到一块儿。你说他看问题简单,他说你传统守旧。经常都是自以为是,自我高傲。我听不惯你说话,你烦听我说话。时间长了,话不投机,气不顺畅!

二是不同的饮食。

老两口吃饭还能凑合,可三代人,就吃不到一块儿了!这个好吃咸的,那个好吃辣的;你好吃大米,他好吃馒头。可也不能都依着自己的口味来。时间一长,吃不好,喝不好,哪能行?

三是不同的起居。

在一块住,吃饭早晚不一样,睡觉起床早晚不一样,有好动的,有好静的;有好躺的,有好坐的;有好干净的,有好拖沓的;有好规矩的,有好随意的。步调不一致,节奏不一致。时间长了,心里别扭!

四是不同的兴趣。

一家好几口人,各有各的兴趣爱好。说好听是五花八门,说不好听是乱七八糟。你看不上我玩的,我烦你耍的。时间长了,感觉受限制,受约束,放不开!

五是脾气的不同

两口人,性格脾气还有差异。人多了,更是“形形色色”。说话、办事、处事,思路不一样,气质不一样,口气不一样,表达不一样,表现不一样。时间长了,容易瞪眼!

六是不同的教育。

这个教育主要是对小孩。隔辈亲。爷爷奶奶看不惯对孙子孙女的训、吵、骂、打,儿子儿媳又嫌老人乱插手、乱干涉。为此,相互埋怨,相互指责。时间长了,都是一肚子气!

七是不同的客人。

老人有老人的朋友圈,年轻人有年轻的结交圈。来家坐坐聊聊,或者喝个小酒,可你的客人我不熟,我的客人你不认。酒桌上说不到一块儿,甚至你嫌我的客人乱,我嫌你的客人杂。时间长了,气氛不好!

八是不同的权威。

这一家到底谁是“一把手”?谁是“司令”?老人说:我是父亲,我就该是“家长”;儿子说:你老人,早该“退二线”了!互不服气,争夺“话语权”和“决策权”。时间长了,会不产生冲突?

九是不同的付出。

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老人大都承担着或接送孩子上学、或收拾家务、或买菜做饭的任务。心没少操,力没少出,钱没少掏。时间长了,身累心累,就这还是满意见!

十是不同的血缘。

父子,有血缘关系,急了,“恼皮不恼瓤”。儿媳妇,没生没养,再好,也有差别。哪一句话说不好,哪一件事做不好,轻的“上纲上线”,重的记恨在心。尤其他(她)们生气斗殴,你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时间长了,矛盾多了,谁能说清怨谁?“一地鸡毛”。就是“包青天”,看了听了也头痛!

读者朋友,上面的“十不同”,只是个普遍的情况。当然了,也不排除有几代人住在一起和和睦睦、亲亲热热的家庭。

不过,那是很特殊的,也是很少的。

此文的意思不是有意贬低做儿子的,更无意影射做儿媳妇的。不过是总结一下家庭存在的现象,请勿对号入座!

说的不对,请读者朋友在评论区指教为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