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在北京甘家口的一座普通居民宅里,曾住着一个老者,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还精神矍铄,并一直在坚持创作。

然而,老人并非是一位作家,他其实是一位医者,而所创作的作品正是他自己的回忆录。

一般而言,很少会有普通人想写回忆录,那这位老者是否有着不平凡的过往呢?正是如此,这位老者其实就是王鹤滨,他曾是毛主席的保健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新任保健医生

1949年的八月下旬的一天,时任香山门诊支部书记的王鹤滨接到了来自中央办公厅行政处负责人罗道的一个电话,要他到中央保健局傅连暲处报道,只听罗道说:“王鹤滨同志,上级决定派你到中南海去做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叫我与你谈谈,看你有什么意见?”

一听这句话,王鹤滨顿时有些慌神,上级怎么会想起让自己给毛主席服务呢?

虽然有些受宠若惊,但王鹤滨还是紧张,毕竟给主席工作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说:“我怕做不好啊。”

罗道倒是对他充满信任,鼓励说:“去吧,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你进城后直接找傅连暲同志,他会具体向你交代任务。”

听到这,王鹤滨知道是没法推辞了,于是点点头:“是,我服从组织安排!”

其实,别看年轻的王鹤滨表现地如此拘谨,但其实他本身是一个很有资历的人。

早在1938年,十四岁的王鹤滨就参加了革命工作,而他后来从中国延安医科大学毕业,并长期在延安工作,一直是一个很优秀的医疗工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非如此,罗道当然也不可能找到他,因而就能力来说王鹤滨肯定是没问题的。

另外,王鹤滨并非没有接触过毛主席,早在延安的时候他就已经为多位领导人诊治过,毛主席也见过三次,所以也算是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于是在吃过午饭后,王鹤滨就来到了北京城,在弓弦胡同的保健局办公室找到了傅连暲。

傅连暲也是一位十分传奇的人,他曾是福建一所福音医院的院长,后来毁家纡难参加革命,是走过长征路的革命老人,深受毛主席的尊敬。

最初的时候,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就是傅连暲,毛主席在江西的时候得过痢疾,就是被他治好的。

后来,傅连暲上了年纪,就把保健医生的工作交给了自己的女婿,但这位同志却在苏区肃反期间牺牲了。

在那以后,另一个叫周毅胜的医生接替了职务,但他如今已经是某作战部队的卫生部长,所以毛主席现在需要一个新的保健医生。

在告知王鹤滨这些内情后,傅连暲对他表示:“派你去毛主席当保健医生,责任重大,不能出半点差错......目前担任中央首长医疗保健工作的同志还很少,你还得兼管其他几位书记的保健工作。”

说罢,傅连暲给王鹤滨开好了介绍信,让他带着前往中南海。

来到菊香书屋,毛主席此时却急着要去开会,他看到了手拿介绍信的王鹤滨,就拆开信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握着王鹤滨的手说:“王医生,欢迎你来啊!不过我现在要去开会,需要你的时候,我会通知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着,毛主席让卫士负责安顿王鹤滨,他自己则在告别后径直走向颐年堂。几天以后,王鹤滨接到通知,要他去菊香书屋与毛主席会面。

当天见面的时候,书房里的毛主席正在看书,而一看到王鹤滨进来,他立即把书放到一边,热情地招呼王鹤滨坐在一把靠背椅上。

毛主席笑着对他讲:“王医生,欢迎你来我这里工作啊。目前我这里事情不多,有时间还要你多多照顾其他几位书记。”

王鹤滨听着,脸上一直带着腼腆的微笑。

尽管已经和毛主席见过几次了,但王鹤滨还是不免有些紧张,因而一直坐在椅子上傻愣着,也不回话。

毛主席看出来了这一点,于是开口说了一句:“王医生,你来我这里工作不要拘束,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啊。”

毛主席还特意把最后一个啊发成三声调,看到堂堂主席对着自己说粗话,王鹤滨脸上有了轻快的笑容,心里的紧张也就冲淡了许多。从那以后,王鹤滨就正式留在了毛主席身边。

与毛主席相处的点滴故事

随着王鹤滨在毛主席的身边待得日子长了起来,两人的朝夕相处让王鹤滨看到了很多外人所不能了解的事情,而生活中的一桩桩趣事让他对毛主席的认知愈发深刻起来。

首先就是爱读书,毛主席几乎是一个书痴,他有上万本藏书,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文学,几乎无所不包。不仅是在书架上,就连毛主席休息用的双人床上也用一半的空间摆满了书。

毛主席从来不让人帮他收拾书,因为他的书里做了大量记号,每本书都夹着大量纸条,上面记着很多问题。王鹤滨还对此调侃说:“这些书都长胡子了。”

不仅是自己看,毛主席也要求王鹤滨读书看报,事实上他不仅是毛主席的保健医生,也是工作秘书。

毛主席每日忙于工作,有时候顾不上读书看报,就会让王鹤滨读给他听。当然不是逐字逐句的复述,而是要他在看完后整理出一个思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鹤滨起初很犯难,但毛主席就教导他:“要多注意《参考消息》,有些国际性的动态啊,给我讲一讲。你应该用我的稿费订一些报纸,譬如香港的报纸,不管什么观念的,都买来看。看到一定程度,你就能产生观点了。”

因此,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这些年,对王鹤滨来说还真是一个成长的机会。

另外,毛主席在生活上的简朴也很让王鹤滨印象深刻。王鹤滨记得毛主席有一双皮鞋,那是在开国大典之前毛主席让人做的,而他将这双鞋穿了好些年,至少在王鹤滨离开的时候还在穿。

王鹤滨说,毛主席从不解鞋带,都是一蹬脚就穿,一甩脚就脱。某日李银桥为毛主席擦皮鞋,他看着破旧的皮鞋还埋怨王鹤滨:“你这秘书当的,都不知道给主席做双鞋啊。”

王鹤滨也很无奈,他说:“我给主席说过好几次了,他说还能穿不让我做,我怎么去给他做?”

在饮食上,毛主席也向来十分简朴,他几乎从不按时吃饭,也从不在意吃什么。有时候毛主席不好好吃饭,厨房师傅的心理负担就很大,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

至于一日三餐的花样,就王鹤滨所见与普通人家也没什么两样,花卷、烧麦、大米饭、辣椒、腐乳、苦瓜、青蒿、空心菜等等都是他喜欢吃的。至于外人常说的红烧肉,在毛主席的餐桌上并不常见。

此外,毛主席在处事上的随和幽默也是一方面。在中南海工作的日子里,王鹤滨自然也要和毛主席的家人打交道,其中就有毛主席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李敏和李讷。

当时,这两个孩子还都在上学的年纪,而毛主席工作很忙,顾不上也不方便送她们上学,于是就让王鹤滨带她们去。

新学期报完名回来,王鹤滨拿着一张注册表来问毛主席:“这里要填家长的姓名,怎么办呢?”

毛主席看都没有看一眼,直接说:“你带去的学生,就填你的名字嘛。”因而,此后几年里实际上代表毛主席与学校接触的学生家长一直是王鹤滨。

毛主席也和王鹤滨的孩子之间发生过有趣的事情。当年毛主席时常邀请王鹤滨一起吃午饭,他有一次就带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王子冀去“蹭饭”。

毛主席看见孩子,就打趣他说:“王医生,很好嘛,你也当起妈妈了,身兼二职呦!”

紧接着,毛主席开始逗这小孩:“小娃娃,几岁啦?”当王子冀怯生生地伸出四根指头,毛主席笑的更开心了,他们又一起说了一些话。

吃饭的时候,毛主席一直给孩子夹菜,期间还拿一根红辣椒在孩子的眼前晃。就在王子冀馋得要去吃的时候,王鹤滨赶紧拦住说:“主席,不要给他吃。”

毛主席这才把辣椒放到自己嘴里,还故意吃得很香,看得王子冀直流口水。

然后,毛主席又拿着一根辣椒在孩子的眼前晃,王鹤滨看到了又来阻拦。毛主席终究是没有给孩子吃,不过他却笑呵呵地对王鹤滨说:“你就给他吃嘛,怕什么,让他上上当,知道大人中也有坏人。”

与饭局相关的故事还有一个,那是1952年冬天,毛主席五十九岁生日当天,他特意邀请王鹤滨来陪他吃饭。

当天也只有他们两人,餐桌上照常摆了酱菜、辣椒、腐乳以及一碟酱牛肉,这次倒是没有米饭,而是多了一盆汤面,还有两杯红酒。

吃饭的时候,毛主席端着酒杯对他讲:“王医生,今天是我的生日。咱们不祝寿,但可以吃汤面。祝寿不会让人长寿,对吧?人活百岁就了不得了,哪有什么万岁啊!”

说着,两人一起笑了起来,当天的午餐他们也吃得很开心。

一生难忘中南海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五年,王鹤滨最终是在1953年的年底离开了中南海,而他离开的原因和李讷的母亲有关,这两人的关系不是很好。

王鹤滨是一个很耿直的人,做事从来没有弯弯绕,更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据说当年任弼时脑溢血的时候,很多专家在查看病情之后都憋着不说,一个劲地安慰家属,只有王鹤滨直言不讳:“病情很严重,脑出血量很大,恐怕不行了。”

事情果然是这样发展的,任弼时在1950年的十月底就去世了。

王鹤滨在中南海工作时也是这样的性格。有一次李讷的母亲从外面回来,下车的时候顺口对王鹤滨说:“帮我提一下箱子。”

一般人此时肯定乐呵呵地就上去帮忙了,但王鹤滨却说:“我是毛主席的医生,又不是你的勤务员,你自己拿吧”,说完他扬长而去。可想而知,这样一来两人的关系哪里还会好。

1953年的一天,毛主席委托王鹤滨帮他节约一下家庭开支,而王鹤滨就规定孩子们想吃水果要限时限量,结果李讷的母亲就来兴师问罪:“你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吃水果?”

王鹤滨说这是毛主席的意思,但对方不依不饶,最终两人不欢而散。也是从那以后,王鹤滨与她的关系很僵硬,工作越来越不顺心,最后他干脆就借着去苏联学习的机会向毛主席提出辞职。

当毛主席的得知王鹤滨要辞职,他于是问:“你去苏联学习要多久?”

王鹤滨回答:“读博士可能要六年。”

毛主席听了顿时就沉默了,他半晌才叹息道:“六年啊,时间这么长.....”

但毛主席终究是没有阻拦他,只是与王鹤滨约定:“你读完以后回来,继续到我这里工作。”

王鹤滨也点头答应,他说:“主席您放心,回国后,我一定继续做您的保健医生。”

王鹤滨就这么收拾东西走了,然而就在他要上火车的时候,毛主席突然派人来通知他返回中南海,不要出国了。

而即便是面对毛主席,王鹤滨也从不曲意逢迎,他让来人告诉主席:“我是留学生团的队长,我不去的话大家都会受影响,请转告主席,我已经走了。”

就这样,王鹤滨离开了中南海,而他在苏联就读于列宁格勒第一医学院第一内科,从事心梗研究,最终拿到了副博士学位。另外,王鹤滨还研究过辐射损伤,并发表了一篇《人体辐射损伤》。

因此,王鹤滨回国后并没有回到中南海,而是被调到了核武器研发工作团队,负责提供核辐射防护相关的医疗服务。

1964年核试验的时候,王鹤滨就在位于罗布泊的核试验团队中,负责生物效应观察和研究,他也算是对国家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贡献。

此后的王鹤滨也仍然没有与毛主席重逢的机会,直至毛主席去世以后,他才满怀悲痛地赶来参加追悼大会。

晚年的王鹤滨时常会回想起毛主席,回忆与他相处的岁月,也正是带着这份诚挚的情感,他创作了不少纪念毛主席的作品,比如那部《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

另外,喜欢书画的王鹤滨还是毛体书法的爱好者,还曾当过毛体书法研究协会名誉主席。2018年,九十四岁高龄的王鹤滨因病离世,他与毛主席的故事从此也写下了终篇。

结语

王鹤滨是毛主席身边一个工作人员,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就出身来说,王鹤滨并非医学世家,他来自白洋淀里一个逃荒的难民家庭,是革命事业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因而,王鹤滨始终对毛主席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而王鹤滨同时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生性耿直,从不阿谀奉承,甚至敢于违抗毛主席的命令,这种秉性是相当难得的,想来也是毛主席看重他的一个原因。

在命运的安排下,王鹤滨最终并没有与毛主席重逢于中南海,但笔者觉得,有时候相念会比相见更为珍贵,这最终也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