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0年的除夕夜,毛主席正在和大伙儿一起吃着年夜饭。

只见毛主席刚刚夹起一块葱花饼,送入口中,嚼了几下,随即脸色一变。

他又细细嚼了几口,“啪!”的一声,毛主席突然放下筷子,厉声道:

“这饼有问题!不要再吃了,把厨师长程汝明叫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小小的葱花饼会让毛主席如此生气呢?

其实,这一切都还要从这位厨师长程汝明说起。

背井离乡,学习手艺

1926年,程汝明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小村庄里,家境十分贫寒。

懂事的他,为了帮父母减轻负担,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儿。

虽然年纪小,但吃过苦的程汝明知道,要是想改变这种生活,就得有一门拿得出手的手艺。

就这样跟着父母在地里干了四年活后,程汝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1939年,程汝明选择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独身一人来到了天津学习厨艺。

他进入饭馆,在饭馆里当学徒工,凭着吃苦耐劳、手脚勤快,他很快就得到这些饭馆大厨的赏识。

再加上他又聪明,学习菜式总是比别人快上许多,在学了不久之后,程汝明做的菜便有模有样,菜端上桌就能得到大量食客称赞。

虽然菜做得不错,但程汝明经常会遇见一种状况,往往在那些饭馆干了一段时间的学徒工后,那些主厨一见程汝明做菜都快做得比自己还要好了。

为了能留有一手吃饭的本事,他们要么选择不再继续教程汝明,又或者变着法子地将程汝明从饭馆赶走。

这样的事,发生的次数多了,他也就习惯了,无奈之下,程汝明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换个饭馆继续学习其他国家餐饮的手艺。

就这样,程汝明学习了整整十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汝明去过天津多家风格不同的餐厅,吃尽苦头,下尽苦功,学得了一身好厨艺。

这十三年的经历,使得程汝明不仅精通中餐,做起西餐来也是手到擒来。

此时的程汝明,随便去一家餐厅都是受人敬仰的主厨,待遇优厚。

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他毅然选择了去铁路上工作,也正是因为这一选择,导致他今后的人生发生了巨大转折。

初露锋芒,人生转折

1952年,我国决定吸收国外在各个技术领域上的先进经验,想与多个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于是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了多个国家的专家进行技术交流。

但是,想要友好外交肯定不能只靠纯粹的语言交流。

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礼仪之邦,我国秉持着要让外宾感到宾至如归的理念,要从方方面面都体现出待客之道,故而饮食也是招待外宾的重要环节。

由于程汝明之前在西餐厅工作过,西餐烹饪的技术和经验都颇为丰富,他便被任命为这次学术交流会议的餐饮服务大队负责人,专门为国外的专家们进行餐饮服务。

而程汝明也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

他的厨艺得到了外国专家们的诸多好评,有专家称“程汝明做的西餐相当地道,风味俱佳”。

因此,程汝明为外宾们提供的良好餐饮服务工作,给该次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

尽职尽责,获得机会

1954年,因为能力出众、厨艺高超,程汝明获得了在主席身边工作的机会。

他被任命为毛主席的专职厨师长,负责在毛主席专列上,对毛主席及毛主席家人的饮食进行烹饪。

在得知了自己即将给毛主席做饭的工作机会后,程汝明喜不自胜。

他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在毛主席身边做了22年的饭,包括大大小小的家宴和国宴。

在这22年中,最为让程汝明津津乐道的一道菜应当是“武昌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究竟这武昌鱼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