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最终引发了“海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也从“中东之王”的位置上被击落,至今都没有恢复。

最令人感慨的是,就在美联军陈兵之际,时任我国外长的钱其琛曾劝过萨达姆撤军,只不过最终遭到了萨达姆的拒绝。

伊拉克为何入侵科威特?萨达姆又为何那么固执,不听中国的劝说?这其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0亿欠债点燃的旧仇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还得从“钱”开始说起。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陆续向周边阿拉伯国家借了巨额贷款,其中光科威特就借了140亿美元。

战争快结束时,科威特开始催伊拉克还钱。

伊拉克表示钱可以还,但是周边国家得降低石油产量,帮自己抬高石油价格,伊拉克好卖石油还款。

此话一出,就遭到了周边国家一致抵制,总不能为了伊拉克其他国家都不赚钱,尤其是科威特,更是按照原定计划提高了石油产量。

恰好当年原油市场不景气,以至于石油价格直接从每桶40美元,跌到了每桶14美元。

这一下子伊拉克再遭重创。

短短半年时间,由石油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40亿美元,原先800亿美元的外债又产生了三十多亿美元的利息。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伊拉克1989年全国项目盈余才20亿美元,直接入不敷出。

伊拉克觉得钱不好还,索性开始赖账,

“我们打伊朗,保护的是整个阿拉伯世界,这笔债务应当由大家共同承担。”

“除了债务一笔勾销外,科威特还应当赔付伊拉克24亿美元,因为伊拉克和科威特地下相连,科威特地势又较低,它们开采的都是伊拉克的石油……”

面对如此蛮横的要求,科威特方面自然不可能答应。

原本科威特还想着再和伊拉克商量商量,适当降低欠款,没想到伊拉克直接选择发难。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八年两伊战争直接把伊拉克打得国内一片疮痍,唯一剩下的就是精明干练的百万雄兵。

反观科威特,虽然十分富裕,坐拥全球10%的石油资源,但是土地面积十分狭窄,不过1.8万平方公里,常备军队也少,尚且不满两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东石油分布图

这种局面无异于“穷汉子盯上了富邻居”,伊拉克的心何等炙热也就无需多言,最关键的是伊拉克和科威特还有“旧仇”。

当初伊拉克和科威特同属于奥斯曼帝国,之后被英国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并成为英国保护国。

伊拉克在独立前也曾向科威特提出主权要求,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伊拉克却自以为是的将科威特视作自身的一部分,因此在伊拉克看来,科威特的独立无异于背叛。

“我们这场仗,打的是师出有名,只要我们速度够快,谁也不能多说什么。”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萨达姆鼓动国民,发动了对科威特的侵略,可是事实真的像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