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冲突已经深刻影响了美国高等学府,近日美国境内的多所大学爆发了“挺巴勒斯坦”的游行示威浪潮,而且这种学运运动越来越大,俨然已经成了当下美国国内媒体舆论的头版头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国内高校学府爆发了大规模“反战”、“挺巴勒斯坦”的学运,这对以色列而言可不是好兆头

美国众议长约翰逊带着一帮国会议员跑到美国校园内对抗议学生放狠话,但学生发出一片“嘘声”。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学运抗议浪潮可不仅限于美国,它甚至还延伸到了巴黎,马克龙的母校也遭遇了一场相似的风暴。

这次从美国大学校园内爆发的学运浪潮对以色列而言可是一个非常大的危机,甚至而言,它是以色列未来要遇到的最大挑战。在强敌环伺的中东,以色列能够生存、击败对手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在于美国的支持,美国国内强大的犹太利益集团造就了美以特殊关系。在牵涉以色列国家安全问题上,美国从不敢马虎。

但这次发生在美国高校内的学运运动给以色列敲响了警钟:新生代的美国精英群体与老一代相比并不“亲以”,甚至而言,他们更“亲巴勒斯坦”、“反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走上政治舞台后,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很有可能要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内政决定外交,美国政坛“亲以”的政治氛围已发生了严重的松动。如果以色列的眼光够长远的话,他应该意识到这一危险点。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以色列未来最大的风险点:美国新生代“亲以”思想的变化。

(一)美国国内爆发“挺巴勒斯坦”的学运,范围几乎涉及美国所有高校学府

据环球网报道称,近日美国高等学府的校园内发生了大规模“亲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目前这场学潮在美国国内不断扩大。参加这场抗议浪潮的学生均打出了要求“加沙停火”的口号。

这起抗议活动首先是从美国高等学府哥伦比亚大学开始的,4月18日起有将近百名的学生在校园内“声援巴勒斯坦”,随后游行示威不断扩大。现在已经延伸到了美国多所高等学府,布朗大学、南加州大学、乔治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均出现了类似的学运浪潮。

这次的学运几乎遍布美国国内高等学府,哈佛、哥大、乔治华盛顿都牵涉其中

这次的“亲巴勒斯坦”的学院浪潮很大,国民警卫队直接进入一些大学校园拘捕抗议学生,南加州大学直接宣布取消下个月的毕业典礼;最初的爆发地哥伦比亚大学直接在4月22日宣布,线下课程直接改为线上以避免冲突升高。美国众议长约翰逊甚至带着一帮议员直接来到校园对抗议学生放狠话,并威胁要派国民警卫队进入校园维持秩序,拘捕闹事者。

从这几个案例可以看出,这次的学运规模、影响都很大。不过这还仅仅是美国的高等学府,下面的一些普通高校估计也一定会有类似的例子,而且比比皆是。只不过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知名度更多,影响力更大,所以媒体舆论普遍把目光都集中在了它们的身上。

在近期美国媒体的头版头条中基本上都是美国“亲巴勒斯坦”的学运潮,它的关注度已经超过了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

根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从现场发回的报道称:这里面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场景,一个是事件的爆发地哥伦比亚大学;另一个则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乔治敦大学的数十名学生已经抵达了邻近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校园以参加抗议活动,“解放巴勒斯坦”的口号混合着现场的叫喊声和欢呼声。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在校园内设立了抗议营地,从而加入了席卷全美高校的“亲巴勒斯坦”示威活动。学生们聚集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草坪上,草坪上点缀着帐篷,周围有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雕像。贴在雕像上的纸牌这样写着:“乔治·华盛顿说要解放巴勒斯坦”。

参加抗议的学生们明确表示:以色列在加沙制造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华盛顿所有的学生要求美国的大学从涉及武器制造和以色列“种族隔离”的公司撤资,并切断与以色列大学之间的联系,因为他们参与了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学运打出的口号是“挽救加沙”、“拯救巴勒斯坦”

这次美国“亲巴勒斯坦”学运浪潮爆发的导火索,外界说法不一。但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说法,美国国会近期所用过的一揽子对外军援法案很有可能是这次学运浪潮的导火索。过去以色列在加沙打仗,造成了大量的加沙民众伤亡,现在美国又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援,这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与抗议。

不过也有说法认为,这些示威活动是因大学生要求学校停止对武器制造商的投资而发起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加沙冲突开始后,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所制造的人道主义危机确实引发了美国国内的轰动,拜登以及他所在的民主党时不时地警告内塔尼亚胡政府,日前甚至就连佩洛西都公开表示:内塔尼亚胡应该下台。

对于这次爆发在美国高校的学运运动,美国政坛人士纷纷表示这是在“反犹”,美国众议长约翰逊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就直接称学生们的做法是“反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沙菲克在出席国会听证会,期间遭议员指责校方在处理校内反犹问题上失职、令学校成为全国反犹太主义的温床之一。 多名国会共和党人以及至少一名民主党议员要求沙菲克辞职。

4月24日,内塔尼亚胡也发话了,他也表示学生们的运动是在“反犹”,他呼吁美国采取更多的行动制止这些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学运运动甚至还延伸到了法国。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称,马克龙的母校巴黎政治学院也爆发了类似的校园学潮,学生们纷纷打出了“支持巴勒斯坦”的口号。巴黎政治学院可是法国知名高等学府,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做推进的话,未来很有可能会拓展到更多的欧洲国家。

这次“挺巴勒斯坦”的学运还传到了欧洲,马克龙的母校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总而言之,目前美国国内“支持巴勒斯坦”的学运浪潮依旧在持续,未来扩大的可能性很大。

“反犹”在美国国内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熟悉世界史的朋友都很清楚:至少从罗马帝国开始,“反犹”主义一直是欧洲社会的一大思潮。西欧、中欧、东欧甚至还有沙俄都曾出现过很长时间的“反犹”思潮。外界对“反犹”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所制造的震惊世界的“犹太人大屠杀”。二战之后,“反犹”在西方国家内部成了一个特别敏感的社会禁忌议题,尤其是在美国和德国,表现得最为典型。

不过内塔尼亚胡在公开表示这次的学运是“反犹”做法时,其实他更应该警醒的是以色列未来的生存挑战,这次美国的学运浪潮给他敲了一个很大的“警钟”。

(二)美国和以色列打造了半个多世纪的“特殊关系”

谈起美国和以色列的关系时,全世界都很清楚二者的特殊关系,简单来讲,美国是“亲以”的,这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华盛顿政坛是共识。

美以两国都能打造一种很“特殊”的关系,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其一,犹太人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很大。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当犹太人在欧洲受排挤后,他们远渡重洋来到了美洲大陆,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在美国大陆打出了一片天地。犹太人在美国社会的经典代表人物简直数不胜数,以当前的拜登政府而言,布林肯、耶伦、沙利文都是犹太人。

二战结束后,英国宣布结束在联合国的“委任统治”,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在当时的“巴以分治”的表决过程中,美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究竟应该偏向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当时的杜鲁门政府的大多数高官认为,无论从哪一方面看,美国都应该偏向阿拉伯人,当时的国务卿马歇尔极力支持这一点。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美国国内犹太人的因素,美国和以色列建构了特殊关系

起初杜鲁门也是这么想的,但美国国内犹太人的强大影响力最终迫使杜鲁门改变了想法,最终一份偏向犹太人的“巴勒斯坦分治”计划出炉。

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从肯尼迪、约翰逊之后的美国历任总统基本上都持“亲以色列”政治态度。特朗普是一个不走政治寻常路的美国总统,他上台后一直怼盟友,但唯独在对以色列的态度继承了传统的美国外交政策,甚至而言,他比美国之前的历任总统都要更“亲以色列”,从这一点也可看出以色列对美国政坛的影响力。

其二,以色列的战力很强,在建国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强敌环伺的恶劣地缘环境让以色列打造了一支很强的军队,他们让以色列打赢了数场中东战争,击败了实力远强于自己的阿拉伯人。这种小而精悍的实力让美国对以色列非常看重。无论在何时,如果想要伙伴看重你,你就需要拿出一种受关注的实力。以色列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其三,二战时期发生在欧洲的“犹太大屠杀”让战后美国国内产生了一种“愧疚感”,他们为自己当时未能阻止这场灭绝人性的罪行感到“内疚”,所以战后他们把这种“愧疚”深刻补偿在了以色列身上。这一点在美国福音派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福音派可是美国国内一个很大的选民群体。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美国与以色列建构了一种很“特殊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他甚至比“英美特殊关系”更特殊。

所以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美国政坛有着浓厚的“亲以色列”的政治氛围,历届美国总统在制定中东政策时往往都会首先秉持一个观点:优先保证以色列的安全利益。所以在对中东国家军售时,美国往往都会把先进武器优先供应给以色列,以确保以色列的军事优势。例如在“闪电”战机(F-35)的问题上,美国始终不对海湾土豪国们吐口,现在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一个“闪电”战机的拥有者,海湾国家获得“闪电”战机的时间则遥遥无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历届美国总统而言,中东政策的首要就是确保以色列的安全

(三)这次的学运运动给以色列发出了一个警钟:美国新生代可能不像先辈那般“挺以”

但这次发生在美国高校的“支持巴勒斯坦”学运浪潮则给以色列敲响了一个警钟: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社会和政坛都会迎来“世代交替”,那些即将要踏入美国政坛的“新世代”还会再继续像老一辈一样再继续“挺以”吗?

这次的学运浪潮可是涉及了美国很多高校学府,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等都是精英院校。换句话讲,能够在这里读书的,要么是未来的社会精英,要么是家庭有很大的背景。而这些精英们日后迟早都会进入美国政坛,甚至在美国社会其他领域发挥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美国乔治敦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虽然不像哈佛、哥大一样名誉美国,但在国际关系和外交领域,这两所学校绝对会直接上榜。所以如果把目光放长远的话,这次的学运运动可谓给以色列的未来敲了很大的警钟。

对以色列而言,自己的国家安全非常有赖于美国的支持和承诺。以色列的军队确实很能打,在上世纪也爆发了很强的战力,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起初以色列被埃及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以色列后来之所以能够挺过来除了自身战力以及战时强大的“军民体系”外,美国的武器、情报在其中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在被埃及突袭后,如果没有美国军援的及时到来,以色列拿什么挡住埃及军队的攻势呢?在这场战争中,外界普遍惊叹沙龙率军强渡苏伊士运河的行动,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战事的进程,但外界很少关注到:这是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关键情报,后者才发现埃及军队的弱点,进而才有了沙龙的行动。

对以色列而言,他最大的安全保障其实是美国

在这次的巴以冲突中,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如此之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出于美以特殊关系,美国一直在国际社会替以色列承担压力。如果换做其他国家,估计国际社会早就开始制裁了。

所以对以色列而言,美国的支持对其国家安全有着很关键的作用。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对以色列很不利的信号,这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街头经常会出现“挺巴勒斯坦”和“挺以色列”市民团体的对峙,而这在上世纪的中东战争期间可是很少见的。

前面也曾提到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随着更多的穆斯林与阿拉伯人移民美国社会,美国社会氛围正出现悄悄地变化,而这些群体成了民主党的基本盘,此消彼长,美国国内的“亲以色列”力量正处于下降阶段。遥想第3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对周边国家发起突然袭击,当时的美国朝野力挺,约翰逊政府在联合国替以色列力顶苏联的压力。但现在随着加沙冲突的延续,拜登政府和民主党对以色列的抨击声很大,甚至还出现让“内塔尼亚胡下台”的呼声。

总而言之,这次发生在美国国内的学运运动对以色列而言可不是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