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巨观”华阳宫游览介绍之一:华阳宫简介、一宫门和钟鼓楼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阳宫全景(2021.10.10从华山玉皇顶拍摄)

在济南的东北郊,有一座孤峰耸立的历史名山——华山,而《左传》和《水经注》则谓其“华不注”。在华不注山脚南麓,有一片古庙宇建筑群---华阳宫,它们北依华不注,面朝华山湖,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相间有序,布局别致,是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体。华阳宫建筑年代久远,供奉神仙众多、壁画众多、古树众多,国内罕见,被誉为“江北第一大观”。早在1979年就被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入选《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市政府确立文物保护所立石碑

华阳宫始建年代可追溯到晋代(距今逾1600年),“晋长白山人元阳子,得《金碧潜通》一书于伏生墓中,细为注解,携之修真于华阳宫,又衍为《还丹歌》,十九年而仙去。在山里,人不见饮食,而昼夜燃香,不用火,味远达半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学博士伏生(图片源自网络)

【经学博士伏生(生卒年不详)名胜。秦汉之际济南人。伏生系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70员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其一。后始皇焚书坑儒,使古代文化典籍遭到严重破坏,伏生逃回故乡,冒死将《尚书》藏于壁中。秦亡汉兴,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惠帝四年(前191年),除“挟书律”。文帝又求能治《尚书》者,当时无人能传。后闻济南伏生善治《尚书》,便派太常掌故晁错到伏生家学《尚书》。伏生向晁错口授《尚书》时,因年迈齿落,言语不清,晁错听不懂,便由伏生女羲娥一旁代为解说。如此,伏生讲授,其女转述,晁错笔录,终将《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这就是传世的今文《尚书》,即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写定的《书经》。伏生口传28篇,合后得《泰誓》篇,今文《尚书》共29篇。自此迄后世,《尚书》之为学,伏生实为传授的渊源。以后伏生弟子又据他对《尚书》的解释,编成《尚书大传》一书,属“外传”之体。后人评伏生传书之功曰:“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西汉思想文化界,是今文经学的天下,在文、景、武、昭、宣诸帝统治时期,立于学官的五经十四博士皆为今文经学派,其中《尚书》一经所立欧阳生、大夏侯(胜)、小夏侯(建)三博士,悉出于伏生门下。由于伏生对传授《尚书》的特殊功绩,后世今文经学家将其与在汉武帝时期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相提并论,合称“董伏”。济南伏氏,自伏生至献帝皇后伏寿,在秦汉时期,历四百余年,世传经学,号为“伏不斗”。伏生与他的今文《尚书》对中国儒家经学文化影响至为深远。(摘自:魅力泉城 > 名士之城)】

金兴定四年(距今约800年),丘处机的弟子陈志渊来此传道并拓建,形成一定规模;后历经元、明、清等历代修葺,形成了一处“儒、释、道”三教共存完美融合的综合性古建筑群,老百姓想叩拜的“神仙”这里全都有,“来济南到华山,华阳宫里神仙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阳宫全景(2024.4.23从华山玉皇顶拍摄)

历史演变、破旧立新,华阳宫原有的兰桥、一宫门、钟鼓二楼在时代的演变中都已倾圯,古建筑群的院落和殿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和破坏。2017年7月28日,济南华阳宫古建筑群维修保护及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宣布:按照5A级景区标准对古建筑群(指华阳宫古建筑群)保护修复;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古建筑群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原有风格;充分体现三教合一历史文化场所的特征,在维修保护中坚持生态理念,保持静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阳宫修复图(图片源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阳宫修复图(图片源自网络)

作为一个在华山景区周边出生、成长,生活了近60年的原住居民,华阳宫的过往历史每每从祖辈老人口中的传说中得知。当今,目睹着华不注和华阳宫景区的由破败到重兴的巨变,更加期盼着景区美好灿烂的明天。

重修后的一宫门内东西两侧各建有供奉神像的基座,只是基座上还没有安放供奉的神像。宫门的东墙上悬挂着宋代赵孟頫的名画《鹊华秋色图》,西墙上是华阳宫重修前后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宫门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宫门近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代赵孟頫的名画《鹊华秋色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阳宫重修前后的照片

新修建的一宫门与二宫门之间有一个宽阔广场,广场灰色的长条石板铺地,数十颗参天大树和多处休息连椅,为游览的游客提供遮阴避暑的小憩之地,黑色的大理石板沿一、二宫门对正铺出明晰的轴线、轴线南、北正中,东西钟鼓楼之间伫立着的是明清所制的圣旨碑额石碑。东侧方形的为钟楼基座、西侧圆形的为鼓楼基座,不知什么原因,钟鼓楼至今没有完全修复,华阳宫的古钟因为太重,现保存在宫中茶社的一个角落,大鼓则保存在玉皇殿中。“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我们期待着钟鼓楼修葺完毕,暮鼓晨钟鸣响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二宫门之间宽阔的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轴线东侧的钟楼基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存放在茶社角落里的华阳宫古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轴线西侧的鼓楼基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皇殿内存放着原鼓楼上的大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轴线正中的圣旨碑额

该圣旨碑根据造型制式推断应为明清所制,济南市政府2017年组织修缮华阳宫古建筑群,碑额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在四季殿角落挖掘重现,碑身尚待发现以确定碑文内容。碑额正面蟠龙缠绕,云纹鳞片清晰可见,规整细腻,圣旨二字阳文楷书:背面风凰起舞,万古流芳四字阴文楷书。通体采用高浮雕手法,技法精湛,造型生动。恰逢盛世,碑额重现,在体现其自身艺术价值的同时,也为华阳宫古建筑群历史沿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

说明:文中注明源自网络的图像,均为殿宇修复前和修复完毕后,供奉的圣像还在殿内时拍摄的,若有侵权,通知立删。

说明:文中注明源自网络的图像,若有侵权,通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