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毛新宇与妻子刘滨乘坐飞机前往了上海,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来探望一位革命前辈。专车在机场等候多时,然后将二人带到了一个老式小区。

新世纪的上海高楼林立,闪烁的霓虹灯令人流连忘返,这座老式小区埋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之中,一砖一瓦都在诠释这座城市的沧桑。

毛新宇轻轻的敲了敲门,护工十分有礼貌的把他们请进了屋中。小区虽说老旧,但房间里却十分整洁,毛新宇清晰的看见,柜子里还有几枚军功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白发老人拄着拐棍缓缓的从卧室中走了出来,毛新宇走上去搀扶着老人:“您是我们毛家的大恩人,毛家的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

老人目不转睛的看着毛新宇,双眼湿润。她当时已经年过九十,许多记忆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但当她见到毛新宇的那一刻,依然能够回忆起那段英勇的故事。

年幼丧母的三兄弟

1930年10月14日,杨开慧秘密返回板仓,执行联络任务。此次返乡前,杨开慧已经很久没看见三个孩子了,所以杨开慧这次回乡还有一个目的,那便是见见自己的孩子。

毛岸英、毛岸青看到母亲到来后十分喜悦,一头扎进了妈妈的怀抱。三弟毛岸龙还在襁褓之中,但见到熟悉的面孔,嘴角也露出了微笑。

随着天色越来越暗,向振熙说:“已经不早了,要不干脆就住在这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开慧一直从事地下工作,警惕性异于常人,她回答:“妈,外面到处是眼睛,我不能连累你们,今晚我必须要去一个隐蔽的地方睡觉。”

即将分开时,毛岸英伤心的流下了眼泪,哪个当儿子的不希望母亲多陪自己一晚呢?

无奈之下,杨开慧说:“岸英,你可以跟我走,但第二天早上你要自己回到外婆家中。岸青,你留下来帮外婆照顾岸龙,如果都跟我走,恐怕敌人会发现,过几天妈妈再来看你。”

毛岸青懂事的点了点头,站在门口目送母亲离去,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他与母亲相见的最后一面。

母子二人的行踪被板仓的一个叫范觐溪的地痞流氓发现,为了得到悬赏的大洋,范觐溪将杨开慧藏身地点告知了当地的特务组织。

当天晚上,几十名特务便将杨开慧的住处团团围住,特务们窃窃私语的声音惊动了杨开慧,她用手指将窗户纸捅破了一个洞,只见月光下有几个黑影在院子里来回窜动。

“赶快带着岸英从后门走,我帮你拖住他们。”杨开慧叫醒了保姆陈玉英,陈玉英抱着睡眼惺忪的毛岸英向后门走去。

但是,正当陈玉英打开屋门时,一把手枪顶在了她的额头上,几个特务也踹开了正门,一同将杨开慧按在了地上。

“毛太太是吧,跟我们走一趟吧。”特务头子吩咐手下将三人绑了起来,趁着夜色将她们押往了长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当时正值红军攻打长沙,湖南军阀何健对毛主席恨之入骨,于是他将仇恨发泄在了杨开慧的身上。

短短几天的刑讯就让杨开慧遍体鳞伤,毛岸英流着泪鼓励母亲:“一定要坚强,爸爸会来把他们都消灭的。”

杨开慧只要交出我党情报组织的名单,她便能活下去,但她拒绝向何健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情报,何健的耐心也随之消失。

1930年10月24日,这一天是毛岸英八岁生日,杨开慧一大早就为毛岸英煮了一碗长寿面。看着毛岸英一口一口将长寿面吃下,杨开慧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突然,“铲共义勇队”闯了进来:“毛太太,该上路了。”

杨开慧目光坚毅,回头对陈玉英说:“岸英就交给你了,一定要替我保护好润之的血脉。”

陈玉英和毛岸英泪如雨下,杨开慧拖着沉重的脚镣,昂首挺胸的向门外走去,金属碰撞的声音在走廊里发出了凄凉的回响。

随着长沙城外的一声枪响,杨开慧结束了自己的短暂的一生。之后的日子里,陈玉英始终细心的照料毛岸英,直到组织派人前来营救。

出狱后,陈玉英将毛岸英送到了向振熙家中。由于毛氏三兄弟的居住地点已经暴露,向振熙为了保护三个外孙的安全,将他们带到了上海,交给了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

毛氏兄弟在上海的生活十分艰难,好在最终被组织找到,然后前往了苏联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寄人篱下的凄凉

众所周知,毛岸英和毛岸青在上海期间,一度流落街头,他们是如何被找到的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女特工——李云。

李云的祖籍在浙江海宁,1915年出生。八岁时,李云被父亲送到了绍兴七县同乡会第一小学读书,这所学校的老师大多是共产党员,所以李云从小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

由于在学校表现突出,李云14岁时便加入了共青团,虽说当时中国革命已经陷入了低谷,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但她依然对无产阶级革命充满信心。

1930年,李云通过了组织的考验,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由于文化程度较高,头脑灵活,李云毕业后被安排进了中央特科工作。

当时李云并不知道中央特科是个什么机构,上海总工会的负责人找她谈话时说道:“这是一个纪律非常严格的组织,总之就一点,该你知道的你知道,不该你知道的,不要多问。”

中央特科最早由周恩来主持建立,其主要任务是为我党的革命工作搜集情报。但李云进入中央特科时,正是上海地下党组织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1931年4月,中央特科的二号人物顾顺章被捕后叛变,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周恩来被迫转移到中央苏区工作,只留下了几名身份尚未暴露的地下党员继续在上海潜伏,李云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掩盖自己的身份,李云与一名叫徐强的地下党员假扮夫妻,两人默契配合,屡立奇功。由于长时间并肩作战,李云与徐强日久生情,最终假戏真做,成为了一对革命夫妻。

1935年秋天,李云接到了一个任务:在上海寻找一对兄弟,大的十四岁,小的十二岁。当时李云并不知道这两个孩子就是毛岸英和毛岸青,上线只告知这两个孩子是烈士的后代。

原来毛氏三兄弟来到上海不久,毛泽民便因为工作原因离开了上海,临走前把三个孩子托付给了地下党员董健吾。

董健吾平时以牧师的身份为掩护,为组织刺探情报,长期以来一直没引起反动派的注意。1930年,董健吾变卖家产,与陈赓一共创建了大同幼稚园。

大同幼稚园名义上是教会学校,实际上主要用于收养烈士遗孤。于是董健吾便把毛氏三兄弟送到了大同幼稚园。

由于出生时营养不良,毛岸龙的身体素质非常差,刚到上海便染上了肺炎。两个哥哥带他四处求医,可惜没能挽留三弟的生命,从此之后,毛岸英和毛岸青相依为命。

顾顺章叛变后,董健吾离开了上海,大同幼稚园也被迫关闭。临终前,董健吾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妻子黄慧光,为了避免他们暴露身份,董健吾只对妻子说:“他们俩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替我照顾好他们。”

除了毛岸英和毛岸青之外,黄慧光还有四个孩子要抚养,对于一名妇女来说,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最初黄慧光对兄弟二人还算和善,但随着董健吾留下的钱逐渐花完,黄慧光对二人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为了生活,黄慧光逼迫两个孩子外出打工,赚来的钱必须上交。生活的琐事也不断的消耗着黄慧光的耐心,她对毛氏兄弟的态度越来越差。

一次争吵过后,毛岸英一气之下带着毛岸青离开了这个家。兄弟二人在上海街头四处流浪,睡过桥洞、卖国报纸、打过零工,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从此之后,上海的地下党组织便再也没能联系到毛氏兄弟。

兄弟二人脱离苦海

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尤其是民国时期,这座城市对外开放的时间比较早,外资商人、传教士、上海本地小商贩、劳动等汇聚于此,当时的上海既有五彩斑斓的富人区,又有条件恶劣的棚户区,在这样一座复杂的城市中寻找两个孩子,谈何容易。

即便是大海捞针,李云和徐强还是投入到了寻找毛氏兄弟的工作之中。

两兄弟分别叫杨永福、杨永寿(毛岸英和毛岸青一直使用的化名);目前在上海街头流浪;年龄十几岁;湖南口音,除此之外还有一张不太清晰的照片,这便是李云所掌握的全部信息。

机智的李云对徐强说:“这两个孩子如果还活着,他们最可能去的地方一定是八仙桥小菜场,那里的几个商户经常会把剩菜施舍给流浪汉。”

“行,你去那一带看看吧,我去其他区域搜查。”于是夫妻二人分头行动,在繁华的上海注视着每一个孩子。

李云在八仙桥一带游荡了好几天,一天中午,有两个孩子进入了她的视线,哥哥正在带着弟弟向商户乞讨。

李云拿出了照片,仔细查看了一番,看上去有几分相似,但是不太确定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人。为了接近他们,李云买了几个包子,然后把包子给了两兄弟。

交谈的过程中,毛岸英一口标准的湖南话让李云确定,眼前的两个孩子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跟阿姨走吧,阿姨是董叔叔的同事,是他让我来找你的。”李云十分喜悦。

但是,毛岸英十分警惕,紧紧的拉着毛岸青,李云每上前一步,他们就会后退一步。无奈之下,李云只好拿出了那张照片,毛岸英看到照片后才相信李云是自己人。

得知毛氏兄弟已经找到之后,董健吾秘密的回到了上海,当他见到两兄弟后,把他们紧紧的搂在了怀里:“真没想到,你们还活着。”

董健吾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与宋子文是同学,曾受宋庆龄的委托,促成国共两党的和谈。因此董健吾与同样有和谈意向的张学良私交甚厚。

董健吾回到上海后,与张学良在上海西郊的一个法国咖啡馆见了面,一同前来的还有张学良的部下李杜。

董健吾开门见山的说道:“你能不能帮我个忙,我有三个孩子,一个是我的儿子,另外两个是我革命战友的孩子,副座能否帮我把他们送到苏联读书?”

正好李杜即将到苏联组织抗日义勇军继续抗日,李杜在得到张学良的默许后,答应董健吾,一定会把两个孩子安全送到苏联。

为了表达与我党和谈的诚意,张学良拿出了一张10万法郎的支票,并告诉董健吾:“这笔钱作为两个孩子出国的经费。”

为了防止夜长梦多,第二天李杜便带着毛岸英和毛岸青登上了前往苏联的飞机,李云和徐强都来到了机场为他们送行。

解放战争时期,毛岸英回到了中国,李云意外在报纸上看到了他的照片,这才意识到,多年以前自己负责寻找的两个孩子就是毛主席的血脉。

作为一名资深特工,李云始终守口如瓶,这件事甚至都没向自己的丈夫徐强提及。新中国成立后,李云一直在上海工作,退休之后也一直生活在上海。

1988年,原中央特科的一名干部前往李云家里看望他,当他们提及这件事时,干部感到非常吃惊:“这么多年,你都没和家人说这件事?”

李云回答:“我入党几十年了,直到今天,我记得最清楚的依然是党的纪律。”

干部感叹道:“真是个忠诚的老党员,现在这件事的保密期已经过去,你可以向别人透露这件事了。”经过了这次家访,李云的家人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曾经救过毛主席的孩子。

结语

著名谍战电影《风声》结尾时顾晓梦的旁白诠释了所有地下工作者的内心:“身在炼狱,我不害怕死,只怕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

革命战争年代,有无数个像李云这样的无名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在隐蔽战线默默付出。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他们的功绩不能被表彰,有些人甚至还被国人谩骂。

即便前方布满荆棘,他们依然坚定的前行,比如李克农、胡底、钱壮飞、熊向晖,他们虽说不能驰骋于沙场,但同样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