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印度都一直将中国视为赶超对象,在各个领域碰瓷中国,认为中国能够做到的,印度也同样能做到。

虽然中印两国同属亚洲,人口规模类似、崛起方式类似,这就给了印度一种错觉,认为现在现在的中国就是印度的未来,中国能做到的事情,印度也同样能做到。 大部分印度政客和专家们也都“迷之自信”,经常炒作类似的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印度这种较真的行为也说明了,中国的确领先印度很多,否则也不会让印度这样追赶。

然而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 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尝试将印度扶持成“下一个中国”,以取代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然而结果让西方大失所望,印度依旧是那个印度,不仅无法变成中国,反而让那些带着大笔投资而来的西方企业叫苦连天...

对此,英国媒体还专门刊文称,如果真的有下一个中国的话,只能是中国自己,而不是印度。

俄卫星社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消息称,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在塑造全球趋势方面有着关键作用。而在早些时候,该媒体曾以《中国领头,世界其余地区拖后》为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文,虽然有捧杀的嫌疑,但英媒的内容表述基本都是正确的。

第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私人投资逐年递增,仅次于美国;

第二,中国在工业机器人使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就规模而言,已经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第三,中国在各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接近全球总数的一半;

第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家,尤其是在新能源电车领域,已经碾压其他所有同行,近乎垄断的地步。

这些领域仅仅只是其中的表述之一,总结起来的核心观点,就是中国代表了未来,是人类发展的主流的引导者、领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就是中国和印度不同的地方,我们在传统领域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至今都还存在差距。然而在高精尖领域,中国用最短的时间跻身全球顶尖行列,这是印度乃至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无法达成的成就。反观印度,在落后的领域继续落后,新兴领域的发展也没有潜力可言。

虽然中国和印度走的都是人口红利路线,但人口和人口是不一样的,人口众多并不一定意味着红利,也会成为累赘。

中国走人口红利,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但我们并不甘心成为供应链底层的代加工厂,而是借助人口红利逐渐迈入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行列,是不断拼搏和进步的。而且中国有着庞大的消费能力,受教育程度很高,这都是印度无法比拟的。

比人口数量,印度已经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比人口质量,中国甩印度十八条大街,根本没有可比性。

此外,英国媒体还提到了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印度却建立了大量的壁垒。

近代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我们吃了很多亏,所以现在坚持开放,不断扩大开放,固步自封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印度一直是全球进口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效仿美国搞“小院高墙”政策,竭力保护本国企业,剥削甚至用下三流的手段扣押外企在印度投资产生的利润,这实际上就是在自掘坟墓。

缺乏消费群体和外资进入,在全球化的今天,印度能发展起来都非常困难,更别说成为“下一个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