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堂主。

继新“国九条”这第一把刀砍下去后。

资本市场的第二把刀,终于砍到了券商头上。

4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

并决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面提到了4个重点:

一是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

二是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

三是全面强化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相关合规内控要求;

四是明确基金管理人层面交易佣金信息披露内容和要求。

表面上,是要规范公募基金行业。

实际上,这是要敲打一下券商。

先来看公募基金的市场规模。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28.81万亿元,较上季度环比增长5.66%。

除混合型基金与FOF基金,其余各类基金规模、环比平均增长超过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基金公司本身无法在交易所开户,要想进行交易,就需要用到券商的交易单元进行证券交易。

因此,每次交易的时候,券商向基金公司收取的,是纯粹的交易佣金。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基金公司要交的费用,不仅是交易佣金高,而且还有很多其他费用。

来看基金公司的交易佣金:

如果你跟堂主一样,也是大A韭菜的话,就知道现在券商也是非常卷。

个人开户每次交易成本,已经从之前的万五左右,降到到了万一、万三。

另外,保险资管佣金费率在万3至万5之间,私募的佣金费,也降至万2左右

而作为券商的大金主基金公司呢?

根据证劵时报的报道,基金公司与券商之间的佣金费率长期稳定在万分之8左右。

券商中国也做过一个统计,

2018年、2019年,佣金率是万分之8.372和万分之8.132

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的佣金率分别是万分之7.863、万分之7.856、万分之7.5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对比,基金公司交的佣金率、是个人投资者或小散户费率的数倍有余。

那么问题来了,万分之八这么高的佣金率,最终是谁来承担呢?

作为券商大金主的基金公司,会当这个冤大头吗?

动动脚指头都知道,最后还是每一个基民承担了。

另外,看到财联社的报道,说:在公募基金与券商互动的这个生态中,交易佣金已经异化。

除了交易成本,还包括提供研究服务、券商给基金公司代销的费用以及债券、ETF等做市费用。

这些复杂的佣金构成涉及券商的机构部门、研究部门、财富管理部门、衍生品部门等。

而在这次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中,

对交易佣金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不得支付使用外部专家咨询、金融终端、研报、数据库等所产声的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金公司初步估算,这次交易佣金费率预计将下降约40%,每年节约成本超过60亿元。

当然了,60亿元对于整个券商来说,并不是很多。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行业145家证券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同比上升2.77%,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

你看,稳坐券商“一哥”位置的中信,虽然2023年净利润下滑7.49%,但也达到了197.21亿元,傲视群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规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要压缩券商的不合理收费。

这节约下来的60多亿,对比整个行业营收的4059.02亿,也就影响了券商营收1%到2%的水平。

总的来说,并不大。

可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就是要敲打一下券商,提振一下市场信心。

这里举个例子来讲讲吧、就是前段时间深陷舆论的“券商一哥”中信。

当时就有小伙伴私信让堂主聊聊,那会有所顾虑,并没有讲。

好了。

现在监管处罚文件下来了,可以光明正大聊了。

4月19日晚间,中国证监会下发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告知书披露了中核钛白实际控制人王泽龙等、是如何通过定增套利的。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的一种再融资行为,是上市公司采用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行为。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规定:

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

换句话来说,就是投资人能够以“八折的优惠价”获得股份。

虽然政策上有“8折优惠”,但是政策也有“锁定限售期限 ”:

定向增发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18个月内不得转让。

这个锁定期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为了防止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短期内套利,进而产生不利影响。

你想啊,这边股东刚拿到定增的8折股票,那边就跑到市场上马上卖出。

这不就是左手倒右手、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嘛。

这肯定是不行的。

然而,中核钛白在2022年7月至8月,搞了一个定增方案:

通过场外衍生品交易台直接实现定增多空套利,提前结算收益,无需等待六个月的锁定期,通常一个多月时间即可回笼资金和收益。

经证监会调查完毕,中核钛白的这些融券方案,是出自中信证券、海通证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中信证券获得191.07万元收入,海通证券拿到78.94万元。

而中核钛白实际控制人王泽龙,通过定增套利到的钱,超过6000万!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赚了6000万。

咱就是说,这钱真的是太好赚了。

灵魂拷问来了,他赚的这6000万,到底是谁的钱呢?

说白了,很多人选择去当股民,又或者是去做基民。

其实是看到说在股市、基金里、是能赚到钱的,

而且,这个赚钱。根据堂主的观察,不是说通过股市、基金、去实现一夜暴富。

大部分的人心态,不过是为了赚点额外的收入。

仅此而已。

赌徒有吗,肯定有。

但是,基数最大的那一群人,不过是将其作为配置资产的一个工具而已。

很多人其实不大懂的。

若是看到都这么玩,上当多了,也就看明白了、、。

那最后谁还敢参与进来玩?资本市场的信心又从哪里来?

如果说前不久的新“国九条”是第一把刀,那么这次规范公募基金是第二把刀,

且很明显这把刀砍向了券商。

我们常说:看到米仓里来了一只老鼠,那这米仓是不能用了,那只看到的老鼠也要被抓起来。

但是,大家往往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的确、看到的是一只老鼠。可是在米仓里,真的是只有一只老鼠吗?

连一哥都这样搞,那其他人呢?

除了定增套利,还有没有其他呢?

看到证劵日报说,去年2023年,证劵行业从业人员净流出2002人。

今年2024以来,截止刀4月24日,从业人员净流出超过3400人。

才4个月时间不到,净流出人数比去年全年还多了近14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证券业与资本市场是密切相关的,是一个周期性特别强的行业。

行业上升期高歌猛进,行业低谷时“节衣缩食”。

同时、未来的监管趋势,已经形成。

这第二把刀砍下去,券商的压力肯定有,从业人员也会有影响。

过去券商常常因为打“擦边球”,而受到证监会的处罚。

那么后续会不会有第三把刀、第四把刀、第五把刀呢?

我想,肯定会有的,就看是要砍向哪里了?

市场不起,砍刀不止。

我是堂主,这期就聊到这,我们下期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