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初,根据南京作战厅指示,国民党集结23个师扑向山东。不久,鲁南战役打响。对于这场战役,蒋介石信心满满。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中央军都具备优势。我沂蒙山区条件落后,运输困难。扎根其中,华野补给艰难,部队分散。因此,国军视之为又一次“大围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黄百韬兵团从右路突击临沂,随即兵犯莱芜。正面交手后,国军取得了一系列战果(仅是夺得地盘)。消息传回南京,国民政府人人振奋。中央日报等媒体肆意鼓吹,“剿匪”大业前途光明。实际上,在粟裕的指挥下,华野进行了有效的转移。通过两年的发展,华野规模早已扩大,战斗力日益强盛。因此,一盘大棋正在毛主席脑中酝酿。

十面埋伏,一线生机

1947年4月7日,国民党汤恩伯部、欧震部、王敬久部也迅速北上。以13个整编师的兵力,国军的王牌精锐悉数出动,气势汹汹地扑来。其中,张灵甫的整编74师最为强大。该部全系美式装备,兵员经历抗战历练,作战能力堪称国军第一。 张灵甫性格狂傲,又深得老蒋器重,他自然急于立功表现。

到了4月中旬,国军打通了津浦铁路。从徐州到济南,沿途分设要卡,国军各部依次把守。在山东战场,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下达进攻命令。不到一月,我鲁南地区失守。一时之间,华野陷入被动的局面。粟裕、陈毅二位首长殚精竭虑,夜不能寐。战机稍纵即逝,这般压力,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毛主席和西北野战军正牵制胡宗南部。对于中原、山东的情况,上级获悉之后,却做了大胆的放手处理。在电报中,毛主席指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的机会。”短短20多字,中央的态度一目了然。次日,上级再度发电:“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对于年轻的粟裕,毛主席和中央很有信心。偌大的山东,一城一地的得失又怎么会影响全局?在陈、粟的领导下,华野的强大有目共睹。只需要耐心,敌人必定会露出破绽。毫无疑问,毛主席坚定地站在了粟裕身后,这给予他巨大的勇气。

粟裕振作,华野翻盘

1947年5月10日,蒋介石亲自通电顾祝同。二人一致认为:华野疲软无力,正在亡命奔逃。于是,以整编74师为骨干,国军83师、25师协同第七军侵犯界湖、沂水。蒙阴、沂水一带都是岩石山区,四面崇山峻岭,易于我军穿插埋伏。另一方面,张灵甫与同僚矛盾久深,74师一旦被击溃,国军各部不会轻易救援。

于是,陈毅、粟裕采用了“猛虎掏心”的战法。5月13日傍晚,华野1纵、8纵从侧面发起攻击。4纵、3纵则插入敌人腹部,切断了74师与国军各部的联系。此后3日,华野大部队向整编74师、整编83师进行猛烈打击。最终,张灵甫被击毙,3.2万国军精锐被全歼。此后,我华野又发起了鲁南收复战。国军各部矛盾终于显现,山东局面彻底扭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不到蒋介石反应过来,眨眼之间,华野这只猛虎露出了血盆大嘴。1948年6月,粟裕指挥部队挺进。在豫东战场上,我军两路夹击,歼灭39万国军主力,解放开封。南京国防部众人一片哗然,急得蒋介石亲自赶赴前线。面对一塌糊涂的败局,蒋介石心急如焚,可国民党要员们却并无担心。

即便在南京国防部作战厅里,国民党派系斗争依旧激烈。白崇禧、何应钦、顾祝同等人并不与蒋介石一条心。军事会议上,总参谋长陈诚(蒋的代言人)常常陷入尴尬局面。表面和气,实质上各怀心思。地方军阀保存实力,蒋介石台上威风,却早就是孤家寡人。1948年8月,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请来了资历深厚的刘峙。

徐蚌会战,淮海大胜

当即,刘峙被任命为了徐州剿总司令。为了表明忠心,就任典礼上,刘峙激动地说道:“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拼命,义不容辞。”其实,刘峙军事指挥能力平庸,在国军中不得人心。胡琏曾讥讽这位上司道:守护徐州,至少要派一名虎将。若不能找个虎,也应当弄条狗。如今谁料弄了头猪来。

1946年,在解放战争初期,刘峙便被我中原野战军打败。作为刘邓的手下败将,他输得一塌糊涂,并被免去职务。可两年过后,老蒋手下无人可用(高级将领),只得又搬出刘峙。对此,蒋介石心知肚明。在徐州剿总,杜聿明(副司令)才是核心人物。此外,黄维兵团、黄百韬兵团、李弥兵团、邱清泉兵团都直接听南京指挥。

与此通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毛主席豪迈地指出: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今看过于保守)。1948年9月,华野发起了济南战役。短短十日,王耀武部被击溃,山东国军尽数被围。同月下旬,粟裕提出了“淮海战役”的想法。经中央批准,一场面向80万国军的主力决战打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1日,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挺进新安、枣庄。眼见情况不妙,刘峙立刻抽兵北阻。不过,南京国防部却另有安排。在蒋介石授意下,张淦三、黄维、邱清泉三个兵团停留在了开封附近。对于大城市,国军不愿放手。就这样,华野抓住战机,立刻围困了孙元良兵团。10月27日,我中野四个纵队进入徐蚌战场。

国军溃败,刘峙委屈

战场上,刘峙毫无把控能力,他不得已收缩兵力。就这样,国军4个兵团蜷缩在陇海铁路两侧,敌人称之为“一点两线”的计策。此时,南京国防部沸反盈天。何应钦、白崇禧提出放弃徐州、退守淮河之看法。当解放军南下之时,集中全力,再来与我决战。惊奇的是,一向好谋无断的蒋介石居然接受了这套方案。

于是,国防部下达最新指示,一线部队全部南撤。可挑选指挥官(总司令)时,白崇禧坚决推辞,杜聿明不可能承担。无奈之下,刘峙又兼任了职务。6日之后,我军发起淮海战役。1949年1月10日,经历了34个昼夜的激战,蒋介石的精锐全部歼灭。至此,全国解放的局面明朗了。

1949年9月17日,刘峙重游了黄埔军校旧地,但见“一片荒凉,令人有荆棘铜驼之感”。看到这破败的景色,联想到个人的穷途末路,刘峙禁不住悲从心来,潸然泪下。

1954年,在旅居海外多年后,他被老蒋请到了台湾。赋闲在家,刘峙日日反思。对于徐蚌会战的失败,国民党一致把罪责推给了他。对此,他呜呼大叫道:“国防部瞎指挥,又岂是我之罪。”此后多年,刘峙郁郁寡欢。

1971年,他在台中市的寓所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