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和韩先楚将军见面,聊着聊着,两人便说到了前几年被下放东北的洪学智。主席抽着烟不无感慨地说:“好久没有洪学智的消息了,你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吗?”韩先楚连忙回答:“还好,他现在在吉林,抓农业工作。”

主席想了一会儿,对韩先楚说:“你回去见到洪学智转告他一声,他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他有工作成绩在,可以多做一些工作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起大落

洪学智被人们称为“六星上将”,他这一辈子几经起落,不过洪学智本人心态乐观,从不把这些波折放在心上。洪学智投身革命的时候非常年轻,只有15岁。他的家庭条件贫苦,不过比较难得的是,洪家父母思想开明,虽然日子艰难,还是砸锅卖铁送儿子读了几年书。也正是因为有文化底子,进入军队之后,洪学智进步非常快,很快成为了军中的政委。并参与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洪学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将领,他跟随解放军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履历辉煌,战功赫赫。抗美援朝时期,洪学智负责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在美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将一批批物资送到了前线战士手中,彭德怀后来感叹说,应该给洪学智等人专门颁发一个勋章,如果不是洪学智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地保障后勤,恐怕这场仗还没有打我们就已经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他作为优秀将领应得的荣誉。不过,人生难免有些大起大落,几年之后,洪学智就卷入风波,有人说洪学智没有把后勤部管好,有人说他搞小团体,洪学智对此非常气愤,也不愿多费口舌,索性沉默是金。不久之后,洪学智被调到了吉林。

离开北京的时候,洪学智的几个孩子都年纪尚小,洪学智只能让长子洪虎看顾几个弟妹上学,自己和夫人带着两个最小的孩子到吉林生活。吉林条件不好,四口人只能挤在一个员工宿舍,洪学智倒是适应得很快,第二天就自己拿起工具对着屋子修修补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忧民生

不过住宿还不算大问题,关键是那几年原本就赶上天灾,家里的粮食不够吃,洪学智的女儿还是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喊饿,洪学智只能想办法给她挖点野菜。没想到有一天,有个小战士给洪学智送来半袋子黄豆,这在当时可太金贵了。洪学智问是谁送的,小战士说是洪学智过去的几个战友,知道他们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特意凑了一点送过来。

这让洪学智十分感动,他追问是谁雪中送炭,但是那个小战士到底也没有说是谁,洪学智只能默默感谢那位不知名的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学智自己挨饿,心里惦记的却是老百姓。当时洪学智被任命为吉林农业机械厅厅长,他想,自己这样端“铁饭碗”的尚且忍饥挨饿,那些没有保障的贫苦百姓要怎么熬过去呢?想到这里,洪学智更是坚定决心,要抓好生产,让大家吃饱饭。

相比于洪学智过去的职务,厅长实在微不足道,但是洪学智对妻子说:“我参加革命本来就不是为了当官,我是个革命者,是名党员,只要有利于革命工作我就干。”上任没几天,洪学智就带着工作人员跑到了田间地头进行考察。

一开始,大家觉得洪学智过去是大官,肯定不了解人间疾苦。但是洪学智一点架子也没有,到了乡下,他直接坐到田埂上和大家聊了起来,大家惊讶地发现洪学智对于种地的事情很有研究,说起播种施肥讲的头头是道。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洪学智本人便出身农民家庭,几十年前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时候,首长们也是亲自拿着锄头下地。论劳动经验,洪学智说不定比在场的农村后生丰富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鞠躬尽瘁

洪学智了解当地情况之后,就十分心焦,他发现,吉林的耕地质量其实非常好,千里沃野不是吹的,但是因为生产方式落后,所以粮食产量死活上不去。这怎么能行呢?不久,洪学智就写了提案交到省委,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吉林原始基础好但是粮食产量不高的一大原因是生产思维落后,没有大面积的耕地,没有适应的农业器械,落后于时代发展。

他提出,吉林应该自己试着生产农业机械,从源头上解决生产方式落后的问题。洪学智的建议得到了省委的重视,不久,上级委任洪学智主抓这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学智很快来到四平农机厂指导生产,开工第一天他对全体工人说:“四平是一座革命的城市,当年无数的先烈为了解放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被烈士们鲜血浸染的土地上,如果我们还要坐视他落后和贫困是无法对先烈们交代的。”

四平曾经是洪学智战斗过的地方,如今,他要在这里打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时,一切都从零开始,我们没有技术,连图纸都是缺东少西,洪学智为此想尽一切办法从苏联学技术,1963年,第一台收割机走下了四平农机厂的流水线,这也是中国第一台自己生产的自走式收割机,意义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产成功那天,洪学智特意去了曾经的六纵指挥部,那是一座破庙。多年前,他和战友们就是在这个小小的破庙里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当年的峥嵘岁月,一闭上眼,仿佛还是昨天。洪学智希望他们泉下有知,能看到今天四平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洪学智的努力之下,吉林的农业生产值连年上升,洪学智也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让老百姓吃得起饭,不饿肚子。1977年,洪学智重新回到中央后勤部工作,离开了自己建设了十多年的东北,他给这片土地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财富,这里的人民会永远记住他曾经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