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印度自食“脱钩”恶果,现实逼迫政策急转弯

曾经被美国鼓动的“对华脱钩”策略,如今让一些跟风国家尝到了苦涩的果实。在这场由美国主导的博弈中,荷兰和印度成为了典型的例子,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了与中国经济切割的负面影响,并显示出政策上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兰的情况颇具戏剧性。近日,据国际知名媒体报道,荷兰光刻技术巨头阿斯麦的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其股价应声下跌,跌幅不小。深究原因,除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重下滑,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其订单量的大幅下降,这远低于市场的预期。阿斯麦,这家被誉为芯片制造业的“心脏”,如今面临着订单锐减的困境,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数据公布后,阿斯麦的高层迅速作出反应,明确表示目前没有任何障碍能阻止他们继续为现有的中国客户提供服务。这样的表态背后,凸显出中国市场对阿斯麦的巨大吸引力。长久以来,来自中国的订单一直是阿斯麦的重要收入来源,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美国的芯片出口禁令,阿斯麦被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机,这无疑给公司的经营状况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荷兰的处境或许还能引发一些同情,毕竟阿斯麦虽然总部位于荷兰,但其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美国资本手中。即便荷兰希望与中国保持无障碍的贸易往来,若美国不松口,荷兰也难以自作主张。

与此不同,印度的情况则完全是自作自受。近期,印度外交部公布了一项新政策,意图放宽对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限制。此举的背后,是印度政府与国内27家钢铁企业签订的巨额投资协议未能如期实现。原本计划在2023-2024财年投资高达2100亿卢比,但实际投资额却仅完成了预期的七成左右。问题的症结在于,印度从中国进口设备遇到困难,同时中国技术人员因签证问题无法进入印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这一系列操作,可谓是自食其果。此前,印度政府曾利用边境问题大做文章,主动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企图通过限制中国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来实现所谓的“自给自足”。然而,事实证明,缺乏中国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印度的产能受到了严重限制,投资效果也大打折扣。现在,印度外交部不得不调整策略,考虑放宽对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限制,这无疑是印度政府自己打自己的脸。

荷兰和印度的遭遇,再次证明了与中国“脱钩”的企图是逆全球化潮流而动的愚蠢行为,注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反复无常的“脱钩”举动也敲响了警钟,中国不能总是被视为那个容易欺负的“老实人”。面对荷兰和印度的政策转变,我们需要有区别的对待,毕竟一个是被动受制于人,另一个则是完全的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