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威胁制裁中国银行,普京确定访华力挺中国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于本月25日再次提及可能对中国银行实施制裁,她声称此举能够成为遏制中俄贸易的有效手段。然而,就在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抵达北京,预备与王毅外长进行会谈。从时间线来看,耶伦的言论似乎带有为布林肯谈判增加筹码的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耶伦除了对中俄正常经贸往来提出无端指责外,还旧事重提“产能过剩”问题,并表示美国将不放弃就此与中国讨论,甚至暗示可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但中俄之间的商贸往来并不会因第三方的干涉而动摇,这是中方一贯的明确立场。若美方采取歧视性措施或滥用制裁,中方必将采取反制措施,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耶伦发表上述言论的当天,俄罗斯总统普京确认了将于今年5月访华的行程。此次访问恰逢普京即将宣誓就职之后,俄罗斯媒体认为此次访华体现了俄罗斯对中国的深切重视,并可能成为普京连任后的首次出访。普京此举不仅显示了中俄关系的稳固,也似乎是在向美国表明,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会因外部因素而轻易动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普京访华之前,他还曾提议金砖国家建立独立的结算体系。如果俄罗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给予中国支持,那么即便美国真的对中国银行采取措施,中国也能有效减少对美元结算的依赖,降低对外贸易的风险。据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透露,目前中俄之间的贸易结算已有超过90%是通过本国货币完成的,这意味着美国的任何制裁措施都可能加速中俄贸易的去美元化进程。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美国和欧盟同样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如果中国银行在使用美元方面受到限制,无疑会对中美和中欧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但贸易是双向的,美国的此类举措最终可能损害其自身的经济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认为美国不太可能真的对中国银行实施严厉的制裁。耶伦的言论可能更多是一种谈判策略,旨在给布林肯的北京之行造势,并试图通过舆论向中国施压。然而,普京的访华计划无疑给了中国一颗定心丸,表明中俄之间的互信和合作不会因为外部的干扰而动摇。

在“产能过剩”问题上,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与王毅外长的会面中表达了明确的态度。他强调反对脱钩断链,并将中国视为机遇而非威胁。考虑到匈牙利即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其立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欧盟的态度。因此,如果美国在“产能过剩”问题上对中国采取进一步行动,可能会面临欧盟的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毅在与布林肯的会谈中明确提出了中方的红线,要求美国不得侵犯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中方也表达了与美国管控竞争、继续互利合作的意愿,但前提是美方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展现其诚意。

总的来说,无论是中俄合作还是“产能过剩”等贸易问题,美国的指责都缺乏根据。中方不会在这些问题上向美方妥协,同时也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虽然中方不希望与美方发生冲突,但若有必要,中方并不缺乏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共同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