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西坡

看到《人物》关于钟薛高的报道。创始人林盛,从投资人抢着给钱的风光无限,到被法院限制高消费,“坐绿皮火车”“卖红薯还债”,只有短短几年时间。

对于创业失败这件事本身,我们还是应该包容一点。当然,那些被牵连的供应商、员工是无辜的,他们有权利不包容。

但是钟薛高的倒掉,还是让人有些感慨。因为在它身上,有太多似曾相识的影子。

就在报道下面的评论区,有人说“挺可惜的,中国也应该自己高端品牌啊。凭什么只能哈根达斯卖那么贵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钟薛高输就输在太想做“中国自己的高端品牌”了,为了做这个,连基本的商业逻辑都不遵守了。报道里说,钟薛高现金流撑不住了,去找投资人续费,投资人才发现“钟薛高不仅从未盈利,欠款规模也远超想象,「接近9个亿」”。

钟薛高自己的逻辑是,外国品牌没什么了不起,他们可以卖得贵,我们也可以卖得贵,高端就是卖得贵,卖得贵就是高端。这不光是林盛的认知,也是无数国产品牌的认知。他们把复杂的商业经营,简化为一句话“敢不敢卖得贵”。

既然是卖雪糕,你就应该好好研究雪糕,研究消费者,研究工厂,研究原材料,研究财务管理,研究员工培训,钟薛高的研究重点却不是这些,而是“如何让大家相信我是中国自己的高端品牌”。把结果当成了前提。

这些年下来,“中国自己的高端品牌”是一句屡试不爽的咒语。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赛道,隔三差五就有一批人杀出来,说凭什么外国品牌可以卖那么贵,凭什么钱都让外国人挣了,我们也要有自己的高端品牌。

可是这些“自己的高端品牌”究竟留下了什么呢?一地鸡毛。“中国自己的”这五个字,堪称是最烧钱的五个字。这五个字一出,从投资者到企业家、消费者,全都成了没头苍蝇,相信水里可以变出油来。

其实高端品牌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妄图通过暴力砸钱的方式,烧出高端品牌,终究是猴子捞月。这么说吧,当哪天大家不再关心“中国自己的高端品牌”,中国自己的高端品牌才会出现得更容易一些。

时间是个好东西。你不是说高端品牌都是割韭菜吗,你自己割一个试试,可是那么多钱砸出来的镰刀,割不动呀,为什么呢?这个时候就该思考了。可能还有很多人不思考,但钱会长记性,但愿。

其实外国人不比我们聪明。只是他们的钱比我们的钱更老一些,大浪淘沙,那些高端品牌都是熬死无数竞争对手熬出来的呀。我有时候觉得,他们看着我们这边那么多傻钱在疯狂乱涌,不知道是什么表情呢。

一般来讲,长期存活的高端品牌,只是对工艺、设计、制造、管理、消费趋势这些理解得更深,如果说做到这些之后实现的高溢价可以算作割韭菜,你可以先做到这些再去割韭菜。那些国际品牌都是光明正大进来做生意的,人家也纳税,也创造就业,如果真有什么阴谋,不应该御敌于国门之外吗?

做生意就做生意,纯粹一些。不要老玩心智,所有建立在心智操纵上的品牌游戏,都难以长久,到最后真正被扭曲了心智的,只有老板一个人。

继续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