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是北大工科的副教授。

最近,李植先生因为拒绝北大门卫制度,跨栏进入学校,与保安进行了一场赛跑,出校门的时候,再一次地拒绝了人脸识别和刷工作证的要求,径直跨出北大校园,引起大家的关注。

李植本人,也因为在北大存在较大的争议,所以成了一些论坛的敏感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植将自己如何看待北大门卫制度,如何甩开保安,最终又是如何安然无恙地离开北大校园的故事,写了一篇《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的文章,发表在知乎平台上。

在文中,李植写道:“门卫们大概忘记了还有我这种人,一个从来不遵守北京大学门卫制度的教师——准确地说,从2008年起从来不遵守这个门卫制度的教师,因为北大进门查证件的制度是从奥运会的时候开始实施的,在此之前的北大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

“我认为大学自由出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断然拒绝查证新规,从而也就与门口保安出现过多次摩擦,好在我一般都配合调查(只是不出示工作证),也愿意恭候警察前来问话,所以保安们逐渐就知道有我这号人,这么多年了一般都放行,直到校门口装上了闸机,这是大疫元年之前几个月的事吧。”

“但是北大的这种门卫管理制度给师生造成了很大不便,上下班高峰时,北大东门的闸机前常常排起长队。门口执勤的保安都很辛苦,但是这种严防死守的模式不适用于大学,我们真正希望看到的保安应当更关注校内公共场所,而不是站在门口。尤其是连出门也要管,毫无必要。现在已经是大疫四年了,这种刷脸出入校的闸机,什么时候拆除呢?”

我们之所以关注北大李植,我想,并不是多少人真的关心大学校门用了什么门卫制度,并不是大家多关心北大,刷脸与否,泄露身份信息与否,其实对于大多数人,并不是什么要紧事。

而是在李植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生活在民国时期的大学老师的影子。

那时候的老师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是遇到个这个闸门,那个闸门的制度,像“自诩菩萨、狂傲无边”的熊十力那样的,不仅会跨过闸门,甚至会一脚把闸门踹坏吧。

那时候的学者,像李植这样的其实有很多,也就是人文精神比较浓郁。别管大家所属的是什么学科,但是在求真这一块上,学者们真的是认真。而且不落窠臼,不会为了发表多少个C刊、以及是不是杰青、院士,就在那拼命的卷。

其实这本是学者应有的生态,像李植副教授这样的人,在大学里面,应该挺普遍才对。

但是李植仅是个学工科,还只是个副教授,这么一人,不算什么大咖。

但是当他开始跨越闸门的时候,他就让我发自内心的尊敬。

这里面其实就是浸透了学养与人文精神,只是到了我们这一代,传承到了李植身上而已。

看上去,李植是个比较佛的教师,面对读者的留言,“您和保安对抗的行为,就仿佛要是学生们不理睬您关于图像采集的呼吁时,您却肆意扣了自己班级学生的考勤分数一样——看似是为了主张权利而抗争,实际上只是向如保安一样“看似有关的人物”撒气而已。”

他写道“我对学生来不来上课毫不关心——听课是他们的事,与我讲课有什么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李植什么都改变不了,还让自己成了敏感词。

但是李植的事迹,一旦被记述了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看到。

当我们在自己的一生中,遇到和李植先生一样的困境的时候,也许,我们也可以跨越那一步。从此,你的生命就截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