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我党的第一面红旗在江西井冈山高高飘起,从此,便奠定了井冈山在我党历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

而江西这片沃土也随之受益,由于此后江西出了许多开国元勋,因此,江西也被誉为“革命的摇篮”,作为摇篮,江西籍的开国将军不少,足足有325人之多。

在这些人中,上将陈奇涵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他不仅是江西籍资历最老的一位上将,而且还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军法上将”,除此之外,陈奇涵与毛主席也有着相当深的交情,他曾请毛主席吃了一顿饭,毛主席记了他足足40年。

陈奇涵对革命有何贡献?他与毛主席是如何相识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奇涵是江西兴国人,1897年出生,少年时期,由于家境尚可,他先后读过小学,中学,知识的增长,也让陈奇涵更加感慨国家的悲哀,因而他立下远大志向,想要救国救民。

19岁时,陈奇涵与几位好友在家乡创建了“忧道小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免费教育那些穷苦家里的老百姓孩子,几年教书下来,虽然有所收获,但是成果并不大,于是陈奇涵明白了,教书育人,只能稍稍改变几个人的命运,参军救国,才能去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因此,陈奇涵离开家乡,奔赴韶关,考入了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开启了自己新的革命人生。

从军校毕业后,陈奇涵回到江西,在赣军内历任排长,连长等职,后因厌倦军阀混战,他前往广州,投奔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队伍,1924年,陈奇涵踏出了自己革命生涯中重要的一步。

这一年,陈奇涵先是前往黄埔军校当学员队长,连长等职,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先进的革命活动,并谋求参加中国共产党,直到一年后,他终于如愿,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真正的革命道路。

正当陈奇涵雄心壮志,想要在大革命的潮流中建造一番事业时,蒋介石却是掀起了“整理党务案”规定跨党的党员,只能从中做出一个选择,陈奇涵因而亦然辞去了在黄埔军校的职务,并宣布脱离国民党。

随后,陈奇涵带着自己在黄埔军校的几位学生离开广州,回到江西,在当地开展农民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对陈奇涵这位黄埔教官还是有一定印象的,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件爆发后,蒋介石邀请陈奇涵前往南京,担任自己的侍从室主任,陈奇涵此时面对我党同志被残害的现状,对国民党痛恨不已,因而对于蒋介石的邀请,他断然拒绝。

既然做不成下属,那么就是敌人,蒋介石也不顾在黄埔的情谊,下令江西国民党军到处搜寻陈奇涵,想要将他抓捕,在此期间,陈奇涵家的祖屋,还被敌人刻意的烧毁。

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陈奇涵从未想过放弃,这让他坚持革命的信仰更加坚定,他说:“敌人愚蠢,烧了我的窝,更会逼我上山当“匪”。”

后来,陈奇涵接连组织领导了兴国暴动,并创建了赣南红军第二十五纵队,使得赣南地区的农民,有机会走上革命道路,也是因为陈奇涵在兴国的作为,使得他有了和毛主席相识,相知的机会。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队伍抵达井冈山,创建了我党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随着“朱毛会师”,再加上红军力量的扩大,井冈山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红军队伍。

因此,毛主席决定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在经过研究,讨论后,红四军军部决定向赣南发展。

兴国作为赣南革命形势最为热火的地方,毛主席的第一站,便选择了这里。

此时的陈奇涵,已经是我党在兴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9年4月12日,毛主席人生中第一次来到兴国。

初来乍到,他没有停息,而是开办了“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培养革命干部,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个培训班有一名叫肖华的13岁少年,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但是他后来却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上将。

兴国的革命条件也不好,毛主席整日忙碌工作,但是每天吃的,也都是盐水煮豆子,陈奇涵等兴国领导人感觉很是过意不去。

十多天后,毛主席要离开兴国,陈奇涵拉住他:“毛委员,您在兴国十几天了,什么招待都没有,我们几个人十分过意不去,想请您去家里吃饭,但是家被反动派烧了,所以,我们决定请您去一个可靠的地方聚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可靠的地方,就是潋江书院百米之遥的黄隆顺客栈。

毛主席应邀来到黄隆顺客栈,坐在了一张八仙桌,他刚一落座,陈奇涵便吩咐主厨上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服务员先后端上了四个菜。

第一道菜是兴国鱼丝,主厨介绍:“这是我们兴国的特产鱼丝,是用鱼肉做的。拌鱼丝就是吃了要常想念家乡,想念家里的老娘和亲人......”

第二道菜是素炒雪豆,陈奇涵介绍:“素炒雪豆,象征革命事业聚集全体人民的力量,聚沙成塔,共同努力,取得革命成功。”

第三道菜是腊肉炒春笋,兴国县当时另一位领导人肖芳全介绍:“腊肉炒春笋,我们叫他革命事业节节高。”

第四道菜是腌菜扣肉,大家请毛主席给取个名,毛主席笑了笑,然后说道:“这个菜有腌菜是有财,还有扣肉是有禄,就叫有财有禄吧。”

众人听后都满意的笑了。

接着,便是陈奇涵等人准备的主菜,是兴国特产,“兴国米粉鱼”,其做法是将鱼肉切成薄片,拌上米粉待用,然后在竹制蒸笼内放上粉干或芋片,待蒸熟再铺上鱼片,稍候片刻,浇上层辣椒、姜沫、蒜泥拌成佐料,连蒸笼一起上桌。

打开蒸笼盖,热气扑面而来,辣椒的香直冲鼻子,毛主席看到这道菜,很是高兴的笑了起来,众人赶忙再次开口:“毛委员,这台菜就要请您取个好名字了。”

毛主席看了看前面四道菜的小盘子,再加上米粉鱼的大蒸笼,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蒸笼就像一轮圆月,四个盘子就像四颗星星,我看这桌菜就叫四星望月吧。”

众人大喝一声:“好,毛委员起的名字好。”

接着毛主席又说道:“这个蒸笼就像一轮圆月,四个盘子就像四颗星星,我看这桌菜就叫四星望月吧。”自此,兴国便多了一道名菜,即“四星望月”

陈奇涵请毛主席吃的这顿饭,毛主席一直记了40年都无法忘怀。

1969年九大时,毛主席发现代表名单中没有陈奇涵的名字,就批示:“陈奇涵同志似宜考虑。”

后来在选中央委员时,毛主席又在大会上称赞了陈奇涵,称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旗帜,与此同时,毛主席还将陈奇涵请自己吃“四星望月”一事给讲了出来。

参加会议的陈奇涵听到毛主席的讲话,非常意外,非常感动,他没想到简单的一顿饭,居然被毛主席记了4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年4月底毛主席离开兴国后,陈奇涵继续在赣南工作,此后,他历任红4军参谋长,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

抗战时期,陈奇涵在绥德任职,一边保卫陕甘宁边区,一边清剿土匪、稳定社会秩序,无论做什么工作,他总是兢兢业业的完成,因而毛主席也多次的称赞他。

建国后,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统一管理全军审判工作,在毛主席的提名下,陈奇涵担任了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后,陈奇涵依然任院长。

1955年,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因而,他也被称为我党我军第一位军法上将。

陈奇涵为人低调,虽然长期身居高位,但是却从来不搞什么特殊待遇,对于自己的家人,他的家风也很严格,不允许搞特殊。

1981年,陈奇涵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在陈奇涵去世11年后,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说:“陈奇涵是老同志,老上将,应予立传,请总参,总政办理。”至此,更多的人便有了机会了解陈奇涵将军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