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我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此时国民党在大陆的主要武装力量已经基本被我军全部消灭,解放全国,指日可待,因此,全会在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确定新中国的大政方针时,毛主席也特别强调党风的建设。

毛主席提出了两个务必,第一: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第二: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毛主席看来,和平年代里的“糖衣炮弹”对革命同志们的“威胁”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让毛主席没想到的是,建国后没多久,河南地区,就出现了一位“知错犯错”的老同志。

此人参加过黄麻起义,是鄂豫皖苏区的领导人之一,对革命贡献很大,同样,他也对革命犯下了一定的错误。

因此,根据他的贡献,党组织安排他做河南省委常委兼开封市委书记,但是对于这个职务,此人并不满意,他给中央写信,对河南省委领导进行了攻击,并向党组织要官,让自己做中央委员,河南省委书记。

毛主席看后雷霆大怒,说此人无可救药,并批示:共产党不需要这样的高级干部。这样的人,应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永不启用。

此人是谁?他对革命有何贡献?此人后来的结局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4月,蒋介石另立国民政府,掀起“反革命”,至此,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在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我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为此,全国各地在我党的领导下,接连进行了起义,在这些起义中,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声势最为浩大的三个,因此,这三次起义,在我党的历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平江起义,百色起义,黄麻起义等虽然名头不大,但是对我党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很积极的作用。

其中,黄麻起义影响尤其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麻起义,指的是在湖北黄安,麻城由我党领导的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进行的起义,这也是我党在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

起义后,部队被整编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这支部队,就是后来红四方面军最早的前身。

参加此次起义的人,后来大多数都成就斐然,唯有戴季英在建国的第三年就销声匿迹,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明白了,是的,被毛主席批示永不启用的河南干部,正是戴季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季英是湖北黄安人,1906年出生,20岁参加共青团,自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大革命时期,黄安地区的农民运动搞得很不错, 这其中便有戴季英一定的功劳,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自然也将黄安列为了镇压的重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勇无畏的黄安共产党员们并没有屈服,而是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举行黄麻起义,给敌人重大打击,戴季英被安排为了起义动总指挥部成员兼七里区农民义勇队总指挥,成为了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起义后,戴季英又协同郑位三等人一起干县委工作,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戴季英代理黄安县委书记,继续担任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中共鄂豫皖省委成立,戴季英由于杰出的贡献,他被任命为了省委委员,之后,他又出任了红二十五军74师政委,英勇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四次“反围剿”战斗。

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被迫离开鄂豫皖苏区,戴季英没有走,他留在当地,继续领导游击战,此时的他,成为了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后来在红二十五军,他又相继担任了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

从戴季英参加黄麻起义到建设鄂豫皖苏区,他对革命的贡献,是很大的,是正面的,而他当上政治保卫局局长后,一切都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世对戴季英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好有坏,其中坏的地方,指的就是戴季英在部队内进行的“肃反”

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主持工作时,为了排除异己,搞了“肃反”运动,历史证明,这完全是错误的,而当时戴季英却并没有认为错误,反而是积极执行,是张国焘肃反的“得力干将”

徐海东当红二十五军74师师长时,戴季英是政委,在此期间,戴季英继续进行错误的“肃反”,这引起了徐海东的反感,但是他没办法。

也正是因为坚持“肃反”一事,成为了戴季英革命生涯中一个不能抹去的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中央万里长征抵达陕北后,对戴季英等“肃反专家”进行了处分,抗战时期,戴季英是豫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河南区党委书记,1946年,戴季英以中原军区副政委、中原军区第一纵队政委的身份,参加了影响重大的中原突围,立下战功。

由于戴季英曾经搞“肃反”,所以党组织对他的任用在建国后,是比较慎重的。

经过多次的研究和商讨,最终,党组织安排戴季英担任河南省委常委兼当时河南省省会开封市委书记。

可是对于这个职务,戴季英很不满,他认为自己在抗战时期就做过中共河南区党委书记,所以,他对当时的河南省委很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戴季英给毛主席写信,一方面攻击当时的河南省委领导,一方面向党组织伸手要官。

毛主席在此之前一直强调不要被“糖衣炮弹”所打倒,戴季英是知错犯错,毛主席很生气,大骂戴季英已经无可救药,并批示开除他的党籍,公职,并永不启用。

自此,在建国后的第三年,即1952年,戴季英作为功勋卓著的老同志,由于他的不满足,彻底的从政治舞台上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开国上将,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将领陈再道在写回忆文章中,提到了戴季英,并称他为同志,自此,戴季英再次回到了大众的目光中。

1997年,《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记录戴季英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战员,这也是对他本人最终的评定,同年,戴季英因病去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