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我去上海住在了吴中路上的一家全季,我发现很多年轻人聚在大堂里喝茶、聊天。

这个现象,真的是让我费解。现在的年轻人都流行跑到酒店里喝茶吗?

凑热闹,是我为数不多的美德。

于是,趁着有空,我也下楼选了个靠窗的卡座,体验了一把全季的茶。

别说,地方不大,花样不少。大堂有开放的茶空间,包房里有私密的小茶室。

在这里喝茶的客人什么年龄段的都有。

不少人是一台电脑一杯茶,戴着耳机忙工作,把这当全季版星巴克了;

也有人一看就是茶逢知己的,三五个人聚在一块相谈甚欢;

还有几位随身带着行李,刚进门就坐下开始开会的;

也有穿着精致的小姑娘,把这里当下午茶打发时间的。

形形色色,是很有趣的一个关于“茶”的新消费场景。

1

咖啡卷到9.9了,年轻人却都跑去喝茶了?

年轻人越来越“茶”,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看一下社媒,这两年,在城市里比Citywalk还要时髦的活动,就是围炉煮茶了。

成都这边有很多小酒馆也做煮茶的业务,因为要烧木炭,很多店都是在门口摆几把椅子,支个炉子就开张了。

结果,年轻人扎着堆来。

大冬天的晚上,玉林路放眼望去,马路旁边一堆堆的年轻人围着煮茶的炉子摆龙门阵。

很多热衷分析“消费为何不行了”的媒体老师头都想秃了,也没琢磨明白:

大冬天连被窝都爬不出来的大姑娘,小伙子,怎么就突然扎着堆,爱跑出去围炉煮茶了?

我就发现很多媒体老师,话多人不狠,特别不懂年轻人。

大家都喜欢讲年轻人不消费了,你猜有没有可能只是消费方向变了?

“爱”在转向的时候,并不会特地跑来跟你打个招呼。

其实,现在的小伙子们,比老伙子更在意养生。

小红书里,到处都是年轻人在分享怎么养生,喊着要戒奶茶,戒碳水,戒咖啡。

连蹦迪都要戒了。

但是啥都要戒,快乐从哪儿来?

他们发现,传统文化里藏着答案。

现在很多年轻人,风格做派比我大爷都成熟。

泡池子,盘珠子,喝着小茶烤炉子,主打一个拥抱传统。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出走半生,归来发现还是老祖宗那一套更有意思。

中国人,咱不蹦洋迪。

其实年轻人喝的不是茶,喝的是一种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咆哮年代里,年轻人也跟着咆哮,还生怕自己咆哮的不够歇斯底里,要再给生活来点兴奋剂。

这时候,咖啡一定是主流文化。

一切都在蒸蒸日上,一些都在加速前进,牛马也担心自己落后,恨不能多抽自己两鞭子。

但是进入巴尼时代“韧性”优先的时候,社会情绪变了,人的状态就变了:

松弛感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生活追求。

谁说年轻人就一定得是蹦迪+咖啡?

盘串喝茶,一点也不耽误00后们找到新乐趣。

消费行为是社会情绪的投射。

都说中国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解锁喝茶基因,年轻人早晚会“茶”起来。

但是很多人没想到,年轻人能“茶”得这么早。

2

遍地的网红茶饮,为啥非要跑到酒店喝?

卖枕头的酒店常见,能喝茶的酒店确实不多见。

原本只是下楼凑个热闹,结果不知不觉喝了两三壶,发现这里茶的品质竟然相当好,也算是意外之喜。

这里的茶叶种类很适合新茶友,主要就是白茶、红茶、乌龙茶。

入口好喝,是茶小白的首要需求。

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答案也就在这里。

平日里红茶和乌龙喝的比较多,尤其是红茶,我习惯就是早饭的时候来一杯,会感觉一天精神比较饱满,胃也会比较舒服。

白茶喝的比较少,但全季却提供了不同年份、不同产地的4种白茶。

于是点了一款 “青山晓色”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上茶的时候介绍是5年陈的头采牡丹王。

喝起来很柔和,细品还有点甜。

出于好奇查阅了一下,白茶中原本含有咖啡碱和茶多酚等成分,但年份高的白茶,茶多酚类物质会逐渐氧化,咖啡碱含量慢慢降低,对于睡眠的影响相对没那么大。

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但好喝是真的。

单从这一点看,全季作为一家酒店,不仅懂睡觉,而且也很懂茶。

点茶的时候扫了眼价格,一壶茶差不多也就是一杯奶茶钱。

加上手作的小茶点也就30块左右一个套餐。

可以说是很良心了。

上海的几家网红茶馆我也常去,基本人均下来要180左右,在全季偷闲一下午,也就花了三分之一的价格。

而且我感觉相比较之下,全季的品质口感甚至还要更好一些。

其实茶本身就是一种大众饮品,好茶本来也不贵,关键是要“懂”。

这里的茶不仅可以坐着喝,还能用住店的积分买回去喝。

和我日常的一些口粮茶比,价格都算便宜。

我曾经去过好几个红茶的产地,买过不少品质相当高的茶叶,在当地基本上也是白菜价。

但是,怎么能选得到,就比较考验功夫了。

去品牌店里买,确实也有高品质的茶,但是流通渠道层层加价,最后的价格往往也虚高的厉害。

我问了下全季的店员,据他们说,全季也是直接去源产地选采,甚至是自有茶园,所以才能把价格和品控做到这个程度。

和一般的茶馆不同,在全季喝茶完全是另一种体验。

非常的简约,没有那些繁冗的花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季的每款茶都会搭配一张茶卡,基本一看就懂,冲泡方式也很简单,初上手就有不错的效果。

所以才有更多人喜欢。

很多茶馆恨不能喝个茶给你搞个七十二变,繁文缛节比我们山东人搞酒桌文化还敬业。

出差旅行本来就已经够累了,不想喝个茶还得折腾自己。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整这些,讲究一多,就刻意了。

但是你仔细去看,在全季每款茶不仅搭配的茶器不同,茶点也大有讲究。

温和的白茶配凤梨酥、香甜的金桂乌龙配核桃酥、甜润的红茶配陈皮六物山楂条。

我点的牡丹王配的是一款竹丝扣瓷的茶器,壶盖上的“竹衣”丝丝分明,壶身圆润精巧。

白茶配凤梨,我觉得比下雨天的音乐和巧克力更配。

点心真材实料,一口咬下去,果香气瞬间爆开。

该简单的地方简单,该复杂的地方很用心。

全季的茶,让我喝出了一种“新中式下午茶”的感觉。

有保留传统韵味的那些东西,但同时也有简约现代的美学在其中。

体验一下,你就知道,为什么其他酒店的大堂都是来去匆匆,在这里却值得停留。

3

喝茶,不能光有茶,还要有氛围

陆游讲,工夫在诗外。

一次好的喝茶体验,只有茶是不够的。

喝茶,不仅仅是解渴或赏味,更是一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和特地跑去茶馆里喝茶的那种氛围不同,全季的东方美学氛围,会让人更加的松弛。

没有那种一进门就要掏钱高消费的样子,明明就在城市的街头,却没有一丝喧闹。

流行一点讲,这里有更chill的状态。

在这里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听到自然音乐,谈笑有知音,往来皆亲朋。

全季的茶空间,是很特别的一种存在。

茶不仅是茶,它是生活的调味剂。

但是生活,你不能瞎调味。

不是所有菜,都需要浓油赤酱,做的麻辣鲜香。

常常一不小心就用力过猛的当代人,更需要一杯清茶来回血回蓝。

反过来再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愿意在这里驻留。

话不多说,去全季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