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骑楼老街

杨明强

早在1997年秋天,我就因公差去过海南省省会海口,只因事务缠身,无暇打卡旅游景点。2024年春节前,已完全彻底荣休的我,在时隔26年后,终于愉快自主邀约同窗好友一行5人,自驾来到海南岛,开启了快活的休闲、研学之旅。

研学旅行第一站,我们选择了海口骑楼老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街位于海口市龙华区中山街道。进入大街,但见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特别是电瓶摩托车遍地都是,街道两边密密麻麻停满了各型摩托车。行经老街的十字路口,往来穿梭的人流,高声叫卖的吆喝,让我仿佛置身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天府之国成都青年路小商品和服装甩卖一条街那人声鼎沸、商业气爆棚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的老街

原来,被授予“中华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龙老街,是现今海南骑龙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街道两侧的建筑物乃近百年历史的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骑楼,串起了海口城市变迁的历史。

原来,骑龙的由来与海口的对外开放密切相关,也源于海上贸易与航运发展。1684年,清康熙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海贸易;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琼州(海口)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海南岛对外开放的窗口。1924年,海口独立设市,海外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建房,建成了一大批具有南洋风格的柱廊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既用于商用和居住,也很适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频繁的气候,有利于人们遮阳挡雨。该建筑物底层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既设计美观,又非常实用。其下廊作为人行道,既遮阳又防雨,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稀可见的标语见证悠久历史

称为“骑楼”,主要与其独特的建筑结构有关:它在一楼没有墙壁,而是采用高大柱子支撑上方建筑,形成连廊。这种结构从高处看酷似马腿,连廊则像马背,因此得名“骑楼”。这种建筑风格起源于南洋,由归国华侨所建,具有浓郁的南洋气息,多为两三层的小楼,并装饰有精细的雕花。

该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建筑物——四牌楼建于南宋,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楼新建起第一座骑楼,由从东南亚返乡的琼籍商人所建。

骑楼建筑群雄伟壮观

这里既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也是琼州文化与海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记录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

漫步老街,会文书局、中西书局、正昌号、裕成丰、广源兴、见外酒店(见世界、见众生)、永吉安本记、闻香阁、宝丰堂、天后宫,等等,让人目不暇接。在一条老街的大楼前,只见二三楼之间,“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红色标语隐约可见,应该是20个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遗留的历史遗迹和见证。

信步老街心向自在

位于博爱北路39号的“广德堂”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家名医馆,在海南岛名气很大,甚至闻名于东南亚一带。2011年,海口市人民政府将它确立为海口市第一类历史建筑。

经过海南风味小吃店——椰语堂,门前对联冲击视觉,有道是:椰语堂说老街故事,清补凉道海南风情。真可谓既对仗工稳,又高度概括,颇富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骑楼老街的文化味

如果你时间富余,又有闲情逸致,“自在琼剧小院”恭候你去寻求自在,去分享自在的意义。

不是吗?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其实都在寻求自我。心若转境,即同如来。自在者有三境:明心见性,不欺于心;心无挂碍,不恋于情;任运随缘,不困于俗。

偶尔来,或一直在。你爱,或者不爱,自在却在这里……

百年老街 风华依旧

2024年3月2日初稿

2024年4月23日改定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明强〔笔名晓风皓月,作家,摄影家,资深媒体人,《招生考试报》原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红星作家协会(省直作协)副主席,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校园文学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