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听着收音机里毛主席那熟悉豪迈的声音,任弼时同志心中五味杂陈。

当天安门广场上五十四门礼炮齐鸣时,任弼时含泪对身边的夫人陈琮英说:

“胜利来之不易,要珍惜呀!”

任弼时同志为革命奋斗了30年,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处书记之一,未能和63位代表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实在让人惋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任弼时来说,这也是他终生的遗憾。

任弼时孱弱的身体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古都北平,革命28年,中华民族这头东方雄狮站起来了,可任弼时却在进京当天就病倒了。

他的高血压问题尤为严重,参加完西苑机场阅兵后,任弼时差点晕倒,血压已经飙升到150,脉搏达到每分钟110次。

分管青年工作的任弼时,此时最重要的公务是筹备5月4日召开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他要起草长达1.2万字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4月11日,这1.2万字的政治报告再次压垮了任弼时。

报告刚开始他就出现了气喘头晕的情况,无奈之下只能让别的同志代为宣读。

但敬业如任弼时不愿离开会场,一直到会议彻底结束,他才随大家一起散会。

这次会议之后,任弼时的身体再也不能坚持,每况愈下。

经医生诊断,任弼时患上了严重的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脑供血不足,中央书记处当即决定,让任弼时停下手头一切工作,到玉泉山疗养院休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任弼时的病情再次恶化,5月8日出现昏迷,眼底出血,脑部血管也发生病变。

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身体稍有好转,任弼时就想投入到工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身体因为高血压常常出现眩晕,他也要求秘书每天要读20分钟的电报,这样他能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大事。

有一天,任弼时感觉身体状态趋于稳定,征得医生同意后,他专程去看望了毛主席,得知任弼时身体状况好转,主席不知道有多高兴。

毛主席特意吩咐厨师为他的小老乡换换口味,吃吃家乡菜,但又听说医生不让任弼时吃刺激性的食物,主席幽默地化解

“弼时啊,对不起啦,这不能怪我喽,我也不敢不听医生的话。”

任弼时无奈地笑着摇摇头,任弼时吃着桌上主席为他准备的没有盐的菜,慢慢跟主席表达了他的想法

应该赶快选派一批有志青年到苏联学习,建设新中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培养各个行业的专家对于未来的中国是迫在眉睫的事。

毛主席不禁连连夸赞任弼时的远见卓识。

任弼时工作宗旨一直是“三怕”——怕工作少、怕花钱多,怕麻烦别人,可住进了玉泉山疗养院之后,每天经历着他“三怕”的事儿。

北京近郊的玉泉山疗养院,有山有水,只有树上小鸟啁啾地叫几声才能打破玉泉山上的宁静。

在这里,任弼时没有了公务缠身,中央的领导同志惦记,常常来看望他,虽然很不情愿这样闲着,但任弼时也没有办法。

中央领导来的最多的就是朱德同志,两人虽相差18岁,但因为性格相投,革命岁月中早已成了忘年交。

每次朱老总来都会带来他最爱吃的东西,陪他下几盘棋后再到后山散散步,聊聊天。

而毛主席的关心则也是美好而又深情的,主席曾经专门送给任弼时一缸红鱼,并附上亲笔信说:“送上红鱼一群,以供观赏,敬祝健康。”

随着10月1号的临近,中央领导和毛主席也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开国大典,任弼时虽然住在疗养院,但是他却时刻关注着准备事项。

疗养院的工作人员见任弼时不肯按规定休息,便将此事告知了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让医院再次给任弼时做个全身检查,确认他的身体状况能否参加开国大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检查结果不尽如人意。

毛主席知道,如果不让任弼时同志参加,他这辈子都会遗憾,医护人员绝对是拦不住他的。

于是,毛主席忍痛下令:任弼时同志不允许参加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当天,任弼时同志只能躺在病榻上,听着收音机里直播大典盛况。

胜利来之不易

正如任弼时感慨所说:“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了。”

身边的医护人员看着任弼时同志也为他感到心疼,他们都知道,任弼时同志这一路走来有多艰辛。

任弼时16岁就踏上革命道路,毛主席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弼时同志对中国革命贡献很大”。

1924年从俄罗斯学成归来的任弼时,回到上海,组织上安排他从事地下工作。

在隐秘的角落发挥特长为党奋斗,不幸的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上海陷入“白色恐怖”。

在国民党对中共大肆捕杀中,因叛徒告发,已经赴安徽组织地下工作的任弼时第一次入狱。

对于早期加入中共委员会的高级成员,可以想象国民党肯定会用尽一切招数套取情报,辣椒水,老虎凳肯定都要出来招呼,面对敌人的日夜折磨,任弼时就是咬紧牙绝不开口。

1929年,在江西工作的任弼时再次被出卖入狱,这次入狱,任弼时又险些丧命。

任弼时趁着巡捕不注意,吃掉了随身带着的文件,就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敌人怎么能善罢甘休。

恼羞成怒的国民党一定要让任弼时开口,不惜用上电击,任弼时后背上的两个拳头大的印记,默默诉说着那年他在狱中的遭遇。

幸运的是,任弼时被营救出来。

但从此他的身体更是羸弱不堪,养好伤之后,也会经常感冒发烧,在病中已经成了她的生活常态。

1936年以后,红军被迫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对于健康的人都是九死一生,别说已经烙下病根的任弼时。

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经常要夜行军,在一次穿越铁丝网时,任弼时中了敌人埋伏,右脚被一根竹签直接贯穿掌心,时间紧迫,只能硬生生拔出竹签继续行军。

几个月之后,伤口化脓到已不能行走,军医只能用棉条深入伤口清创。

脚还没好,又要渡河。寒冬腊月,河水冰凉刺骨,任弼时直接发起高烧,昏迷过去。

长征路上几乎没有粮食,战士们只能烧点热水,喂给他喝。

战士们一度以为任弼时这次挺不过去了,可革命还未成功,也许就是这样的意志,再次唤醒了他,死神都带不走有着坚定信仰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达延安之后,年仅三十多岁的任弼时面目苍老,浑身浮肿,还会经常性的发烧感冒,可是他仍保持着每天15小时以上的工作量,大事小事只要需要他,他就能顶上。

就是拖着这样的身体,任弼时为我党我军出了很多好主意,他做出的贡献永不可磨灭。

毛主席曾经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任弼时就是这样的领导者。

任弼时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他筹备召开七大,在这次会议上,任弼时坚定维护核心、捍卫核心,从思想和组织上强化毛泽东核心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任弼时提出一切抗日军队“必须建立健全的政治工作”;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我们工作开展的规章制度”。

后来的九条方针的公布,将审干运动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任弼时提出的方案大都切实可行,实事求是。

他还曾经提出要让刘胡兰英勇就义事迹作政治思想教育材料,以此影响后人。

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奉献精神,成就了任弼时,也透支着他,当胜利来临那天,病魔如潮水般扑面而来。

超越毛主席的隆重葬礼

开国大典之后,任弼时的病情仍不见好转,他心急如焚,着急什么时候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而中央对任弼时的病更是焦急,考虑到苏联的医疗条件要比当时的国内好很多,1949年底,任弼时被送到苏联治疗。

出国治病让任弼时的工作全面停止,他心中总是烦闷不安,心情的郁结更不利于病情好转。

1950年1月,周总理访问苏联,特地去疗养院开导任弼时:“你先养好身体要紧,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回去工作也要有好身体。”

1950年5月17日,在任弼时的再三要求下,苏联疗养院对他的身体进行了评估,认为他可以回国。

回国后的任弼时遵医嘱静养了一段时间,自己认为身体得到缓解,再次致信毛主席,要求投入到工作中。

经过和中央几位书记商量后,毛主席于6月27日特别批示:同意弼时意见,试做工作,每天不超过四小时。

可工作起来的任弼时早把身体抛诸脑后,更不在意“不超过四小时”,他向医生一再要求增加工作时间,往往每天工作都要超过8小时。

这样的强度他的身体根本吃不消,于是病情再次恶化,出现了晕厥等症状,医生要求立即入院治疗。

可是任弼时就是不同意放下手头工作,要求再给他两个月时间。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典,任弼时终于和其他四位中央书记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稍稍弥补了遗憾。

可已经被掏空的身体却让任弼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年10月25日,任弼时血压飙到220居高不下,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出现中风并陷入了昏迷,情况非常危险,医院发布了病危通知书。

昏迷两天后,年仅46岁的任弼时同志与世长辞。

中共中央得知此噩耗后痛心疾首,想到任弼时的毕生奉献,毛主席作出了一个决定:要以最高规格来安排任弼时的丧事。

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以毛主席为首的242人治丧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到场见证遗体入殓,并含泪亲自扶棺。

周恩来等同志各自捏着党旗四个角,亲手为任弼时盖上了鲜红的党旗,随后移灵至劳动人民文化宫。

毛主席亲自为任弼时墓碑题字:“任弼时同志之墓。”

结语:

任弼时的克己奉公、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同时他的子女们也都继承了他的遗志。

任弼时有四个子女,大女儿任远志曾在国家军事博物馆工作,二女儿任远征在国家研究院,曾经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三女儿任远芳从苏联回国后,进入工厂工作,小儿子任远远曾被授予大校军衔,但也英年早逝。

任弼时的一生虽短暂,但他闪耀的光辉足够照亮我们所有中国人。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的脚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圆满中国梦,带着老一辈革命家给予的力量,向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美好期盼,勇敢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