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整个清朝历史上,道光皇帝是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亲生母亲贵为皇后,这为他提供了继承皇位的血脉基础。

个人的才能和品性,又成为了他后天的加分项。早在年纪轻轻之时,他就已经因为个人的狩猎成绩而得到了祖父乾隆皇帝的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如此,嘉庆皇帝继位的原因,才会被不少历史爱好者推测为“子凭父贵”。这一点,倒是跟雍正皇帝继位的传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能够得到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共同看重的道光皇帝,绝不会是大多数人刻板印象当中的庸碌无为之辈。

他是因何而受到祖父和父亲二人看重的?他又有哪些值得被看重的能力与素质?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清朝独一无二的皇帝。

狩猎往事,回忆曾经

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是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生涯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的争议。

关于乾隆皇帝的上位史,普遍受到人们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在受到父亲雍正皇帝的喜爱之前,他首先受到了祖父康熙皇帝的看重。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历史爱好者猜测,康熙皇帝在选择自己的继任者之前,已经把弘历当成了下任继承人培养。

而他之所以能入康熙皇帝的法眼,还得从一场狩猎往事说起。

当时康熙皇帝按照惯例,组织皇宫大臣共同前往猎场,开展一年一度的狩猎活动。

对于他的儿子们来说,这是一项可以在父亲面前争先的活动,因此人人都踊跃参与其中,并且还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兄弟设置障碍。

或许是皇子们之间的竞争太过激烈,谁也没有在同辈中脱颖而出。相反,被忽视的康熙皇帝的孙辈,反而可以在猎场驰骋,毫无障碍地施展才能。

而其中,以弘历的表现最为突出。

他在山间捕获了一头野兽,手起刀落,干净利落地斩断了野兽的头颅。而后,他又将野兽的皮毛剥了下来,亲自拿到河边清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到一切收拾齐整以后,弘历举着皮毛,来到了康熙皇帝的面前,说是要把自己今天的猎物送给皇祖父。

儿子们的明争暗斗早已让康熙皇帝头疼不已,一位乖巧能干的孙子的出现,倒是让他颇为安慰。

更何况,这皮毛油光水滑,一看就出自猛兽身上。从马背上打天下的康熙皇帝,顿时对弘历更为欣赏。

见到孙儿的孝心和勇猛,他赞赏地笑了起来,并给足了弘历封赏。从这以后,弘历也一跃成为了康熙皇帝最为爱重的孙子。

此后,他经常被康熙皇帝单独叫到宫殿当中,由皇祖父亲自考教功课。他得到的优待,有时候甚至让他的父亲都大为羡慕。

及至后来登基,成为乾隆皇帝,他都对这段往事恋恋不忘。

而道光皇帝之所以能够得到他的看重,也与这件事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道光皇帝十岁那年,他跟随父亲一起,陪伴着乾隆皇帝外出打猎。

许多同辈在身边,身为男子汉的他便总想表现自己。因此,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在狩猎比赛中拔得头筹,成为最勇猛的少年人。

在聚精会神地追逐和精确的箭术之下,他成功捕获了一匹白鹿。鹿乃祥瑞之兆,他带着自己的猎物来到乾隆皇帝的面前,将之送给了祖父,并且口中还说着祥瑞之词。

乾隆皇帝大为欣喜,说:

“尧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老我策骢尚武服,幼孙中鹿赐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家法永遵绵奕叶,承天恩习慎仪刑。”

他不禁想起了自己过去作为孙子向康熙皇帝敬献兽皮时的场景,前后联系,他对道光这个孙子更为亲切。

而乾隆皇帝在现场所做的这首诗,更是有意将道光与自己做对比。他的言外之意是:“我的孙子在日后的政治建树必定会超过我。”

他把道光皇帝抬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龄人的高度上,道光也因此而受到了祖父的偏爱。

身为皇孙,他与当初的乾隆皇帝一样,得到了在祖父面前亲自接受教育的机会。

虽然皇帝的才华和本事并不一定比皇家太傅更出色,但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本身就已经是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所以,道光也因此而成为了同辈人当中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与乾隆皇帝的相处之中,他也从不恃宠而骄,反而恪守规则,进退有度,不卑不亢,让乾隆皇帝对他更为欣赏。

年老之后,乾隆总是喜欢回忆往事。面对优秀的孙子,他总是会一遍遍地讲述自己过去在康熙皇帝膝下接受教育的故事,一遍遍回忆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得到的来自皇家的温情。

据传言,嘉庆皇帝也是因为自己儿子的缘故才得到了父亲的青眼。他本不是嫡长子,皇位继承这件事也轮不到他。所以,父凭子贵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因为乾隆皇帝在看到道光皇帝的时候,总是会夸奖他的儿子把孙子教育得很好。如此一来,他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印象自然会大大提升。

也正因如此,嘉庆皇帝继位之后,这位给自己带来了好运的儿子自然而然会爱重有加。

  • 荡平起义,能力出众

道光皇帝受到嘉庆皇帝嘉奖的第二件事,就是关于解决白莲教起义遗留问题的手段。

白莲教起义爆发于乾隆皇帝统治末期,大贪官和珅是最大的导火索之一。

当时,川楚地区的人地矛盾十分严重。外省人口的大量移入,导致西南地区的土地资源愈发紧张。

土地本身是农业大国的立国之本,当农民手中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以耕种时,他们就会失去安全感,从而产生对于政权的敌对心理。

所以在移民的大背景之下,南方地区的社会矛盾日益严峻。

朝廷不但不加以控制,反而还任由矛盾发展和加剧,因此民众对于朝廷逐渐产生了仇视心理。

清朝朝廷丝毫没有意识到南方地区的社会矛盾问题,也没有意识到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管控力量的薄弱问题。驻军数量的稀缺,让南方地区的社会发展逐渐脱离了正常的社会轨道。

朝廷贪官污吏的出现,成为了压倒民众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贪官和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和珅是乾隆皇帝面前的红人,他不仅油嘴滑舌,极会阿谀奉承,还很会中饱私囊,从国库当中窃取了大量的财富。

乾隆皇帝作为一国之主,对和珅的所作所为必然不可能全然不知。但他或许是受到了水质清则无鱼这一道理的影响,始终没有对和珅的行为加以管束。

和珅自己也肆无忌惮,不仅在帮助皇帝处理公差的时候从中捞油水,还在朝廷其他官员面见皇帝之前作为中介,收取中间费用。

至于买官卖官的现象,当时更是层出不穷。官僚体系几乎被经济利益掌控着,人民群众在朝廷的政治工作当中看不到任何希望。

在如此黑暗的背景之下,白莲教起义发生了。

从名义上来看,这是一次宗教教派引起的暴乱。但实际上,白莲教只是一个幌子,这场起义真正反映的是底层受剥削的农民阶级和朝廷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乾隆末年,起义军的力量愈发强大,朝廷也不得不对此引起重视,并派出驻军加以管控。

根据现在的历史结论来看,人们普遍把白莲教起义视为康乾盛世的终结事件。

而乾隆皇帝交到嘉庆皇帝手中的清朝,也已经不再是之前康乾盛世之时的清朝。此时中央政府的政治统治已经百孔千疮,嘉庆皇帝面临的社会危机也非常严重。

他首先做出的一项应对措施,就是处理贪官污吏。杀掉和珅,就是他树立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皇帝在位时,和珅做出了许多出格之事,但都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嘉庆皇帝继位之后,第一时间查抄了和珅的家门,并且把这个大贪官下入大牢。

纵横霸道半生的和珅,在嘉庆皇帝的面前终于再也掀不起任何波浪。和珅的下台,的确也是对起义民众的一个安慰。

白莲教起义的影响力波及京城时,嘉庆皇帝正好因为公务问题离开了皇宫。而此时,整肃社会秩序的任务就落到了当时的太子道光皇帝的手中。

身为太子,他承担起了监国的职责,临危不惧,冷静地分析现实情况,并且做出应对。

他一方面派遣禁卫军守住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另一方面亲自稳定朝堂秩序,并向京郊的军队发出召令,最终成功化解了京城的危机。

等到嘉庆皇帝回宫时,迎接他的不再是一片乱象,而是一派和谐稳定的秩序。

从这件事情当中,他也能看出自己的储君极有治国天赋。本就对道光皇帝万分看中的他,此后更是将各项重大的工作任务交到儿子的手中。

能够得到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的看重,这当然是因为道光皇帝本身有着许多可取之处。

  • 时代悲剧,无法避免

有人认为,道光皇帝并不算一位好皇帝,因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之时,正好是他在位的时间。

1840年,道光皇帝感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前所未有的威胁。

但如果仅凭这一点就对道光皇帝全盘否定,那未免有失偏颇。

实际上,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时代的悲剧,是封建社会的沉疴所导致的,与道光皇帝本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小农经济社会的严重落后,封建礼教导致的社会民众的压迫,都是导致近代史悲剧上演的原因。

如果这一时期的皇帝不是道光皇帝,而是他英明神武的祖父,或许仅凭康熙皇帝个人的力量,也无法挽救一个行将就木的腐朽王朝。

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辩证史观便显得尤为重要。大清王朝中这位唯一以嫡长子的身份顺利继承皇位的皇帝,绝不是人们刻板印象当中的昏君。

结语:

道光皇帝算得上大清王朝众多皇帝当中的“成功人士”,他得到祖父和父亲的爱重,并未经过夺嫡之争便顺利继位。

而他的个人才能,在整个政治生涯当中也有着非常完整的体现。因此,以偏概全地评价他,其实并不可取。

参考资料:

《清史》

《白莲教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