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东部,长江汇聚了悠久的历史与壮阔的地理变迁。一片曾经属于大海的区域,逐渐被黄河与长江带来的泥沙填满,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崇明岛。这座岛屿,如今虽然主要归属于上海市,却也奇异地包含了江苏省的两个飞地——南通启东市的启隆镇与南通海门区的海永镇。为何一座岛会有如此复杂的行政归属?答案植根于历史的深处,同样也是自然力量无形的塑造。

从唐朝以前开始追溯,那时的长江口区域广袤无垠,从今日的南通延伸至宝山,面积之广,使得扬州能够成为当时的重要港口和繁华都市。进入隋朝,原本是海面的南通市区逐渐显露为沙洲,被称为胡逗洲。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沙洲,为崇明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时间缓缓流转至唐朝,几处孤立的沙洲逐渐联结,最终浮出水面,合而为一,成为了我们今日所知的崇明岛。随着岁月的推移,这片陆地继续扩张,长江的沉积物在这里找到了归宿,使得岛屿面积不断增加,也进一步加深了这片新陆地与周边老土地之间的纽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岛屿的行政划分,却是历史与自然共同编织的复杂图案。尽管大部分岛屿属于上海,江苏的两个飞地却像是历史留下的印记,提醒人们这片土地曾经的流变。这种分割,并非出于行政的随意决定,而是因为长江的泥沙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些区域的影响,以及不同地方对新土地开发利用的历史先后和政策差异。

在1958年的春风中,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调整自身的地域版图时,决定将宝山、川沙等十县从江苏省划归上海市,其中就包括了崇明岛。这一决策,为上海未来的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崇明岛的行政归属画上了一笔。

彼时的崇明岛还未展现今日之广阔,岛北的永隆沙与兴隆沙,距离南通更近,自然成了江苏的领土。而未曾料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沙洲也在长江的滋养下逐渐扩展,1970年代,兴隆沙悄然浮现于永隆沙东侧,三者渐渐接触,仿佛要融为一体。

地缘的变化带来了行政的挑战。尽管上海拥有崇明岛超过90%的土地,岛上的行政划分仍旧复杂。上海和江苏间不时有土地归属的争议,有声音提出将整个岛屿划给上海以便管理,考虑到上海在经济和发展上的优势,岛上许多居民也倾向于此。然而,江苏省对此持保留态度,两地之间的博弈一直未有定论。

更有远见者提出,崇明岛的地理未来或许将与南通直接相连,到那时,崇明不再是岛,而是长江的一部分陆地,这样一来,江苏也能有更多的说服力来主张新陆地的权益。

从建国初期的600多平方公里到今天的1270平方公里,崇明岛的面积已增加了一倍以上,其东西向长度达到80公里,南北宽约13至18公里。这种扩张不仅是地理的胜利,也是长江不断沉积作用的见证,预示着未来可能的更大变革。

在江苏省的东部海岸线上,随着长江泥沙的不断积累,新的地貌逐渐形成。永隆沙和兴隆沙,这两个不起眼的小沙洲,正位于启东市与海门区的交界处。历史上,这两块沙洲原本是无主之地,但随着土地的出现,来自启东和海门的居民开始在这里耕作,试图利用这片新生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两地居民同时向这片新地开疆扩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领土归属的争议。为了解决这一纠纷,最终决定将永隆沙一分为二,各归一方。如此,这两个小沙洲不仅归属了不同的县,还加剧了崇明岛所在的行政区划的复杂性,导致了一岛分属两省三县的独特局面。

崇明岛的地理扩张并非孤立现象,长江口区域的其他沙洲如长兴岛、横沙岛,以及浦东机场东侧的滴水湖一带,这些地方也在经历类似的土地增长。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并非罕见,山东、江苏、上海都在快速增加其陆地面积,但江苏和上海的这种土地增长,与山东不同,其不仅仅是对内陆的扩展。

江苏和上海的地理扩张直接影响了中国向东的领海基线,不断将国家的领海边界向东推进。这种向海洋的拓展,不仅改变了地方的行政图谱,更有着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这一过程中,长江继续发挥着它的地理造陆功能,不断塑造和重新定义着中国东部海岸线的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