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牛产业

四月的清晨,春暖花开,春和景明。走在巴彦毛都苏木巴彦塔拉嘎查田间路上,远远就能看到农家牛棚里一群膘肥体壮的牛,这些牛个个体型大、骨骼粗壮、体质结实,品种优良,走近一看原来是黄牛品种改良示范户文峰家牛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峰是巴彦塔拉嘎查一名普通农牧民,他与妻子都是返乡创业大学生,2020年与妻子携手返乡,在家乡开始了他们的黄牛养殖之路。近年来,他积极响应旗、苏木黄牛产业发展政策,转变饲养方式,主动运用改良技术,率先在嘎查甚至全苏木富了起来,是巴彦毛都苏木名副其实的“养牛达人”。

01

毅然返乡创业 植根家乡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2012年,文峰毕业于通辽职业学院体育专业,2011年,妻子沙希拉胡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大学毕业后,他们像普通大学生一样选择了北漂,出门在外的他们,家乡的山水、故乡的父母是永远放不下的牵挂,远乡的他们觉得家乡的土地同样也能开出梦想之花,因此2020年,他们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毅然决然选择返乡养牛,让自己的汗水浇灌在家乡的土地上。

02

转变养殖观念,坚定改良决心

文峰返乡归来,发现父辈一直坚持传统养殖,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是凭着勤劳和努力,黄牛养殖规模达到120多头,成为了巴彦塔拉嘎查养殖大户。但是传统的养殖方式说起来总是有诸多弊端。文峰说:“传统养殖只能在养殖数量上取胜,但是黄牛品质参差不齐,牛生长慢,抗病能力也低,售卖价格不理想。”自他返乡了解到传统养殖的现状后,就开始与父母协商黄牛品种改良的想法,但是初期父母不赞同、不理解。面对资金短缺、父母的不支持、经验技术掌握不足的重重困难,文峰多次到苏木了解黄牛产业发展前景和趋向、实地观摩学习技术,对父母讲政策、说技术、算经济账,他顶住重重压力,终于2021年在苏木党委政府的技术帮助和政策扶持下全面完成黄牛品种改良。改良后的西门塔尔体型增大、生长速度快,市场认可度高、养殖效益好,像这样的西门塔尔第四代基础母牛文峰家现存栏了38多头,牛犊12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依托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喂养

文峰说:“养牛也有技巧,精养、细养、养好品种的牛,才能真正增收。”近年来,依托苏木制定的“1234”肉牛产业发展思路,将养殖观念从传统的“数量取胜”转变到“质量为王”,坚持采用舍饲禁牧,种植紫花苜蓿优质牧草替代普通饲料,实现了“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种养殖理念。从文峰那里了解到,紫花苜蓿属于高蛋白牧草,它的蛋白含量比普通的粮食饲料高出2倍多,且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种多年收,每年可收2-3茬。2023年,文峰70亩紫花苜蓿共收获3茬2800捆,大大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在养殖道路上他不仅仅是“养牛能手”更是“参赛达人”,2021年科左后旗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科普带头人称号、2023年荣获巴彦毛都苏木黄牛改良示范户、2023年通辽市赛牛会荣获母犊牛一等奖、科左后旗第四届赛牛会荣获母犊牛一等奖、通辽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后旗分会场荣获“母犊牛王”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秉承热心助人,带动产业发展

“2023年,黄牛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家改良后的西门塔尔四代基础母牛最高卖出了12万元的价格,牛犊最高卖出了8万元的价格,并且牛犊一般都在生出来之前被吉林、辽宁等省外客商提前预订,所以我养牛既放心又有信心。”文峰信心满满地说道。在他科学饲养、精心管理下,去年共卖出基础母牛11头,犊牛23头,净收入达到90余万元,彻底扭转了文峰家“多养少挣”的局面,真正实现了黄牛高质量养殖,开辟出了一片黄牛养殖发展新天地,也实现了文峰养殖致富的美好愿望。

个人致富不算富,带领全嘎查农牧民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富。富起来的文峰当起了改良技术的义务“宣传员”,他总是主动把黄牛改良的种种优点和苏木关于黄牛改良的相关政策分享给大家,并依托苏木开展的现场会、观摩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在牛圈里开启了“小讲堂”,现场教技术、传经验,对乡亲们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专业技术倾囊相授,积极带动乡亲们参与到黄牛改良的事业中来。

文峰是巴彦毛都苏木黄牛产业发展中的小小的缩影。下一步,巴彦毛都苏木紧扣打造全国肉牛产业发展强镇定位,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种植优质青贮、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推动中科羊草、锦鸡儿转化为高营养、高效能饲料,坚持精育精养,加强黄牛品种改良,坚持科学养殖,为农牧民养殖节本增效,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全面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加速品牌提质升级进阶,全力做大做强苏木黄牛主导产业,为全市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强镇贡献巴彦毛都力量。

来源 │今日巴彦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