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咬笔头了!里面有很多有害物质!”“别磨蹭了!写完作业我们还要外出呢!”生活中,我们常常这样告诫孩子。几乎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少些这样那样的坏毛病,所以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孩子“别做什么”。可是我们的“苦口婆心”收效甚微,孩子们往往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不是孩子们的自控力天生就差呢?答案并非如此。美国心理学家乔希·西普在《自控力科学》一书中提到:“人们总以为自控力是‘肌肉记忆’,只要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它,就能改善自控力。但这不是真的。自控力不是肌肉,而是个需要协调的系统。要想提高自控力,需要改掉‘我不要’和‘我要做’的思维定势,换成‘我想要’。”

西普认为,当我们说“我要做”的时候,我们很可能是在说“我不愿意做”,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我想要什么”,而是“我愿意承受什么”。

我们通常会用理智思考来做决定,但真正驱动我们的,往往是我们当下的感受。当两个想法打架时,通常是当下的欲望在作祟。举个例子,如果我的儿子不喜欢刷牙,虽然我给他讲了关于蛀牙的所有后果,但如果刷牙时他还是感觉不舒服,他可能就会想逃避刷牙。

西普建议,如果想要孩子改变某个行为习惯,不要只从理智上说服他,而要找到让他感觉好的方法。如果孩子感觉好,他就会更愿意去改变。比如可以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