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咖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我们的生活。

据艾媒数据,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将迈过万亿门槛[1]。中国人的咖啡豆消耗量,也从“查无数据”,一路跃升至全球前十位置。

但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饮用的咖啡,大部分都是在海外烘焙的。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本土加工的咖啡生豆,曾经只一个非常微小的数字。

这背后,是中国咖啡消费飞速发展,给国内产业留下的空白区域:咖啡豆加工链条处于成长阶段,深加工技术与设施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如今,这个局面正在悄悄发生转变,以瑞幸为代表的咖啡市场头部玩家,正将咖啡供应变成一件更专业、也更本土化的事。

中国咖啡新战场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中国的咖啡品牌们已经完成了广泛的市场教育。

曾经中国人喝咖啡,只能在商务标配星巴克和速溶咖啡雀巢之间极限二选一,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空白带未被满足。但2017年之后,瑞幸用高性价比高品质的咖啡产品让咖啡逐渐成为国人日常消费的选项。

2022年,我国咖啡行业达到1400亿元,全国咖啡馆17万家,平均每人每年要喝下11杯咖啡。当下游消费市场从荒蛮走向繁荣,深入上游搞供应链,正在成为中国咖啡的新战场。

咖啡的生产链条漫长且复杂,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环节:生豆,熟豆,以及咖啡制品。

如今中国咖啡品牌们的竞争在向后延伸,进入生豆、熟豆环节。

最近几年,成熟品牌都开始向产地溯源寻找优质咖啡豆,涌向埃塞俄比亚、巴拿马、巴西和中国云南等地寻找咖啡庄园合作;同时,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定制产品产线、筹划自建烘焙工厂的也不在少数。

原因也很好理解。任何消费品的竞争,度过了快速跑通模式的教育期,最终都会回到供应链比拼上。

打造自主供应链,一方面能保证稳定供应,免受上游价格波动影响,以及下游销量爆发造成的断供与短缺,比如当年瑞幸的生椰拿铁大爆之后,咖啡品牌就曾蜂拥而上,以至全国“一椰难求”。

另一方面,自己把控供应链还能对市场保持敏捷反应,进而快速开发新品。

此外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成本。自己把控供应链,就能尽可能地提高性价比,从各个环节为品牌挤出更多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柚C美式

这是一项看似轻松,实则相当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我国的咖啡生产基础相比快速增长的消费规模来说是很薄弱的,几乎每个关节上都需要咖啡品牌们亲力亲为:

在生豆环节,上游种植基础设施差、初加工企业小而散、而且技术落后;在熟豆环节,烘焙、测选设备昂贵,因此厂房的前期投入成本是非常高的;在门店销售环节,想发挥工厂灵敏反馈的效力,数字化建设也是巨大投入。

费时、费力、费钱——能把咖啡供应链做成的,几乎只有少数的头部企业。这其中,瑞幸便是一个代表。

三万吨工厂

瑞幸刚走进公众视野时,引人注目的更多是它的市场教育能力,与其庞大的消费群体。

比如,它能让现磨冰美式成为打工人的每日电池,也能让你县城的七大姑八姨丈主动尝试丝绒拿铁,在朋友圈分享“酱香型咖啡”。

但如今,当瑞幸逐渐成为中国咖啡市占率最高的品牌,大家更加关心的问题是,瑞幸如何管理一个日趋庞大、支撑着下游万店规模的咖啡生产体系。

瑞幸其实很早就在布局供应链。2019年,瑞幸第一个烘焙基地就在福建奠基。这个工厂占地62亩,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2021年春天正式投产,每年咖啡豆的烘焙量能达到1.5吨。

这只是瑞幸整合供应链的第一步。

2024年4月,瑞幸的江苏烘焙基地正式投产。这个基地位于苏州昆山综合保税区内,总投资1.2亿美元,用地面积超过5.3万平方米,集生豆仓储、分拨、烘焙、包装及销售于一体。

运进昆山烘焙基地的咖啡生豆,会被送进恒温20℃-30°C、恒湿65%-75%的仓库储存,然后经由专业机械臂卸袋、清除杂物,送入双红外AI色选机剔除劣豆,再进入自动烘焙、自动拼配环节。最后,由机器自动包装码垛储存。

为了保证生产质量,瑞幸为昆山工厂配置了BRAMBATI烘焙系统,这个烘焙系统可以根据咖啡生豆产地、风味需求定制烘焙曲线,实现对烘焙温度、热风风量、热风和咖啡之间热交换效率等进行智能精准控制,使咖啡豆风味得以稳定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豆投包和产品包装环节,瑞幸配备了多达11条现代智能机械臂,还联合研发了智能机械装箱机器人,极大提升了生产效能。

生产的全流程都是高效自动化的——在洁净的厂房内,走动的人非常少。估算下来,三万吨产量匹配的人效比非常高。

为进一步强化热能回收利用、生产尾气无污染排放,瑞幸还引入了1.5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RTO蓄热式焚烧炉、无氟环保冷媒等节能减碳技术,全厂采用低耗能暖通空调系统、LED照明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等节能方案。

对于设备与技术的大量投入不仅提高了工厂的运转效率,还让瑞幸开创了许多领先行业的生产方法。

口味检测的标准化就是一个例子。咖啡工厂为了保证口味稳定,配备一个专业的风味研发团队外,还引入了GCMS设备,替换人工风味检测,减少主观因素,让检测标准量化且稳定,这放在业内可谓是创新之举。

投产后的昆山工厂,将是瑞幸,乃至整个中国咖啡行业最大的单体咖啡烘焙基地,年烘焙产能可超3万吨,占全国咖啡烘焙产能近五分之一。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瑞幸敢在后方下重本,还是因为前方始终有卖得动的底气。

瑞幸的必答题

高速扩张是瑞幸的常态。2023年瑞幸门店净增加8034家,是2022年2190家的3.7倍,几乎是每小时新增一家店。

随着去年6月5日瑞幸总部厦门的旗舰店开业,中国正式出现了第一家门店数量破万的咖啡品牌。截至2023年底,瑞幸已经开出了16000多家门店。

门店是触达客户最有效的方式,连锁品牌的规模与门店数量直接挂钩。但门店扩张对很多品牌来说是双刃剑,因为过高的门店密度,不够合理的点位划分,都会导致重叠用户数增加,门店之间彼此分流,反倒影响了生意。

瑞幸却似乎没有这个问题。据最新财报数据,2023年四季度瑞幸的营收突破70亿元,同比增长91%。2023年全年来看,月均交易用户稳步提升至6243.8万,年营收也创下249亿元新高,正式超越星巴克中国。

这一方面源于有瑞幸智能选址与精细运营的成果,经过长时间积累利用大数据实现扩张最大化,影响最小化;

另一方面是因为瑞幸有持续推出爆款的能力,不断吸引复购。生椰拿铁3年卖出了7亿杯。而去年上线的冰吸生椰拿铁首周突破666万杯,与椰云拿铁单周495万杯相比,销量再上一个台阶,延续了生椰系列的热度。

门店数量提供了覆盖消费者的能力,爆款则是驱使客户下单购买的动力。在开店+爆款的规模效应驱动下,瑞幸对咖啡豆有着长期、稳定、大量的需求;万店打磨的门店系统,也能对上游生产提供及时反馈,反向辅助上新的频率与品质。

因此,瑞幸在后方对供应链的持续投入,长期来看是一笔再划算不过的账。

16000多家门店背后的广大消费者,与咖啡市场不断升级的整体趋势,也在推动着瑞幸进一步做供应链升级。

一个细节是,单品爆发同时,主打精品路线的瑞幸小黑杯占比也在提升[2],这表明瑞幸的消费者也在口味升级,需要更高品质的产品,与更精进的生产工艺才能满足。

就此而言,深入供应链、优化国产咖啡产业链,既是只有瑞幸这样的龙头企业才能做的事,也是瑞幸必须要攻克的一道难题。

昆山新工厂投产后,加上福建的工厂,瑞幸已经有了两座智慧型烘焙基地。这意味着,瑞幸将形成年产能超过4.5万吨的自加工烘焙供应网络,更快速地响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更新鲜、更高品质的咖啡输送至全国门店。

除了整合烘焙工厂,瑞幸的脚步还在往更上游源头的生豆环节走去。

2023年2月,瑞幸发起了发起全球寻豆计划,以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知名咖啡产区的高品质供应网络。同年8月,瑞幸在云南保山投建的生豆处理加工厂正式开工。

保山工厂采用巴西和哥伦比亚的先进设备,微水洗方式,处理时耗用水量能低400kg/吨,远优于现有国内传统处理法。

瑞幸能做的事情还不止于此。放眼全球,咖啡农的收入都不算高,像瑞幸这样的品牌工厂,将有机会帮助农户获得就业机会,提升收入。

比如,保山工厂的可覆盖范围就有150公里,大约能触及2万名农户。瑞幸的寻豆2期计划也将建设培训、实操中心,对周边咖农进行咖啡种植、加工的知识培训。

从生豆环节的高品质供应保障,到熟豆环节的大规模烘焙量产与技术创新,瑞幸在上游供应链走的每一步,都在为整个中国咖啡产业的专业化升级率先打了一个样,无论对瑞幸自身,还是对整个行业而言,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回望遥远的公元六世纪,当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发现因为误食咖啡豆而欢快“起舞”的山羊时,一定很难想象,那颗小小的豆子会在千年后衍生出一个影响深远的庞大产业。

对于曾经的国人而言,他们也一定很难想象,有一天人们提起咖啡时,街头与货架上尽是琳琅选择。

变革既蕴藏在消费者手中的咖啡杯里,也发生在一座超级工厂的流水线上。当中国咖啡品牌们在供应链上开启一个新故事,瑞幸又一次走在了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2022-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发展与消费需求大数据监测报告,艾媒咨询

[2]从休闲到上瘾,咖啡乘风起——中国咖啡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系列,华创饮食

[3]当瑞幸咖啡进入万店连锁俱乐部,有数DataVision

作者:任彤瑶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黎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