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滑县发生了一起偷窃事件。

报案者是一名93岁高龄的拾荒老人,被盗走的18000元,是老人积攒多年、准备给妻子治病的救命钱。

原本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案件,可得知老人的经历后,却惊动了警察局长,连连说道:“快,快给省政府上报。”

这起偷窃案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为何警察局长要上报省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6月的一天,河南滑县公安局来了位93岁的高龄老人。

老人背着个破旧的袋子,一见到民警就着急得落泪,手里比比划划,嘴上重复着一句:“我的钱不见了,钱不见了。”

民警安抚了许久,老人才慢慢平静下来,讲述自己的遭遇。

老人名叫齐修体,家住滑县的一个偏僻乡村。

虽然老人有儿有女,但两个儿子一个入赘一个打光棍,嫁了人的女儿家里有老有小。

各有各的难处,也拿不出多少钱帮衬齐修体夫妻。

因此,他和老伴平日里都以拾荒为生。

两人多年省吃省喝,才存下了1.8万元,数目不多,却是他们的救命钱。

就在几个月前,齐修体的老伴任秀英总是食欲不振,还隐隐有些胃疼,于是他便带着妻子,来到了新乡医学院检查。

任秀英原本只是想检查身体,却被医生留在医院里,又做了几项检查,最终确诊为胃癌晚期。

任何癌症到了晚期这个阶段,治疗费用都是高昂的,更何况齐修体一家本就没什么积蓄。

虽说人都有生老病死,但齐修体却不能就这样放弃老伴,他紧紧握着任秀英的手,承诺一定会治好她。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前头老伴查出癌症晚期,后脚多年积蓄就不见了。

齐修体把家里前前后后翻了个遍,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存款。

老伴任秀英一直躺在床上,但由于身体原因,任秀英一直是半清醒状态,也不清楚家里发生了什么。

齐修体想,家里一定是遭贼了,这才找到了警察局报案。

他叙述着事情的经过,说着说着又禁不住落泪,耄耋之年的老人,在民警面前哭得像个小孩。

办案民警听完也为老人揪心,当即便立案替老人寻回他的存款。

但当民警和老人聊到过往时,齐修体却犹豫了起来。

看着老人紧张的神色,办案民警有些疑惑,温声问道:“老人家,您是有什么顾虑吗?”

在民警的再三询问下,齐修体才报出了自己的经历。

这一报可不了得,连警察局长都急忙出来接见,还交代其他民警要将此事呈报给省政府。

原来,齐修体虽然拾荒多年,可年轻时却曾是一名抗日老兵。

但大家对老人身份感到惊诧之余,又多了一个疑问:既然是抗战老兵,又为何会沦落到拾荒为生的地步?

经过确认,齐修体确实是一名抗战老兵,只不过,他是国民革命军的。

国民革命军发展到1945年,总兵力达到了500万人,但这其中既有正规军,也有杂牌军。

齐修体就是杂牌军195师的一员。

1938年,抗日战火在全国各地燃起,少年齐修体刚满16岁,就加入了抗日救亡的队伍。

195师是河南保安团改编的部队,说是隶属于国民党革命军,其实成立之初全是新兵,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和其他部队完全无法比。

刚入伍没多久,齐修体所在的队伍就遇到了一次战斗。

一群新兵刚刚学会使用步枪,就被推上了战场杀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手上连步枪都拿不稳,所有人只记得一个“战斗要义”:瞄准敌人使劲打。

就这样,齐修体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战斗。奈何双方实力悬殊,这场战斗依旧牺牲了很多人。

齐修体也被大炮震昏倒地,幸而当时队伍里有个同乡,背着他冲出敌人炮火包围圈,这才保住了性命。

这场战斗让齐修体记忆深刻,尸横遍野的场景此生难忘,从此他在每次战斗只有一个目标,多杀几个鬼子。

此后,齐修体跟着队伍在河南开封一带,参与了大大小小多次战斗,次次拼尽全力斩杀敌人。

短短几年,齐修体也从枪都不会开的新兵,成长为熟练朝敌人丢手榴弹的战士。

只可惜,齐修体的战斗生涯并未持续太久,就因伤退伍,重新回归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不过,齐修体家里本就一贫如洗,回家也没有什么活计可干。

加上因为战斗负伤,也不能像其他壮汉一样干些力气活,他就只能在家务农。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第二年国共内战爆发,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战斗的号角声才终于平息。

只是,齐修体的生活依旧贫苦,“国军战士”的身份也不再是他的荣光,而是招致闲言碎语的枷锁。

于是,齐修体选择藏起这段经历,踏踏实实做个农户。

1958年,经人介绍,齐修体和小10岁的妻子任秀英结婚。

婚后两人诞下了二子一女,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夫妻俩选择远离家乡,到山西打工。

只是无论走到哪里,齐修体始终觉得自己的根在家乡,于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际,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乡。

齐修体又拿起了锄头,和妻子一起耕耘土地,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子女都长大成人,齐修体和任秀英失去劳作的能力。

虽然拿不起锄头了,但齐修体并没有放弃承包来的土地,而是转租给了邻居,每年收取300斤小麦和玉米作为报酬。

一家五口人,女儿已经出嫁,两个儿子一个留在了山西一个独居在外,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这些口粮倒也勉强够温饱。

当然,齐修体平时也没有闲下来,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背上一个破烂的麻袋绕着全村拾荒,直到夜色沉沉才拉着大包小包回家。

虽然一天下来,齐修体也捡不了多少瓶瓶盖盖,但也算一份收入。

齐修体把赚来的钱都放到一个盒子里,这就是老两口一家的全部积蓄。

原本如果老伴任秀英没有生病,他们打算把这笔钱拿来重新修缮一下房子,再把独居的儿子接回家里住。

老伴被确诊后,齐修体不忍心看着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被病痛折磨,决定先把这笔钱拿出来给老伴治病。

可没有想到,到头来这笔钱竟然不翼而飞了。

了解了齐修体的经历,办案民警一边向上级组织汇报,一边跟随齐修体回到了家里寻找失款。

遗憾的是,这笔钱并没有追回。

但好在齐修体的事情被上报之后,很快引起了关注。

虽然齐修体当时以“国军”身份参加抗日,却实实在在保护了祖国和人民,他的付出是值得肯定的。

2014年7月,一笔爱心捐款被送到了齐修体老人家中,随行的还有一位体检医生。

这些捐款都是网友得知齐修体的经历后,自发给老人捐赠的,共计21000元。

只可惜,任秀英已经因病去世了。

虽然老伴已经逝世,但看到爱心人士的捐款时,齐修体依旧忍不住感动落泪。

至少,他曾经为抗日做出的贡献得到了肯定,曾经他羞于告诉别人自己曾经参加过抗战,如今他终于能挺直腰板,承认自己参军抗日的事实。

中国作为反法西斯联盟中的抗日主战场,从1931到1945年,军队伤亡高达380多万人,其中有敌后战场的八路军,也有正面战场的国军。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国家发布了认可抗战老兵的政策,对抗战老兵进行优待补助,并将城乡低保、农村医保等福利保障条件,纳入了国军老兵的保障范围。

只不过,很多国军老兵因为档案遗失,没有得到相应的荣誉。

齐修体也得知了消息,但他觉得自己的身份不合适,也就没有向政府提交自己的证明。

如果不是因为老伴的病情和积蓄遗失,或许齐修体一辈子都不会说出自己的经历。

没有人能想到,昔日为国奋战的战士,晚年却落得个家徒四壁的结局。齐修体的身份上报之后,政府很快派人送来了粮食和生活用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组织还为齐修体办理了低保,为老人家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纵使时过境迁,齐修体为抗日做出的贡献不会磨灭。

除了国家出台补助政策外,民间也发起了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

2009年,关爱抗战老兵网成立,先后寻访并为6000多位抗战老兵建档,超过1500位老兵获得了资助。

时间进入21世纪,大部分抗战老兵逐步踏入耄耋之年,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到2020年间,仅在湖南就有622位抗战老兵离世。

每位抗战老兵都是一部“活着的抗战史”,譬如曾经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老兵潘振华。

长沙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重要供给基地,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在抗战期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1939到1942年间,日军先后三次向长沙发起进攻。

中国军民为了保卫长沙,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视为三次长沙会战。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潘振华所在的连队与敌人缠斗。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最终只有三个人活了下来,潘振华就是其中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潘振华选择到战友牺牲的那座山头定居。

潘振华的儿子长大后,举家搬到了山下居住,可潘振华却不愿意离开。

每次儿子问起,他就会说:“要是我离开了,他们该有多孤单啊。”这里说的“他们”,就是潘振华的战友们。

潘振华失明多年,每次出门捡柴火都要像滑降一样,用绳子把自己和家里绑起来,再摸着石头慢慢下去,摸着石头慢慢回来。

当志愿者们第一次见到潘振华时,老人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帽檐上沾满了灰尘,脚上的鞋子已经裂开,连脚指头都露了出来。生活窘境与齐修体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人独自为战友守灵多年,最终在2008年和战友“重新团聚”。

在一次出门时,因为绳索意外断裂,潘振华倒在了雪地里,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属于潘振华和战友的抗日记忆,也随着潘振华的逝去就此消弭。

截至2024年,抗战老兵关怀组织龙越基金会共寻访到抗战老兵11980位,但平均每个月都有二三十位老兵‘归队’。

齐修体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抗日战争爆发后,无数人涌入抗日救亡的队伍。这些人中,有人青山埋忠骨,有人马革裹尸还,而幸存下来的抗战老兵,很多人选择了隐姓埋名。

如果没有留下记录,他们会逐渐从历史的洪流中隐退,但无论以什么身份参战,在当时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报家国而勇敢献身。

善待这些抗战老兵,既是责任也是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