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彭德怀元帅亲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进驻朝鲜战场,经过顽强抵抗,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战后数年,美国网民遗憾地认为:如果当年中方没有派遣彭德怀这样的军事奇才统帅大军,美军定能扭转战局!

对此,我国军迷则回应:你们应该庆幸不是另一位传奇“战神”出征朝鲜战场!

那么,这位谜一般的“战神”到底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消散,朝鲜半岛的内战战火又被点燃。

战争爆发之初,韩国首都汉城便在朝鲜人民军的猛烈进攻下不堪重负,被逼至全面溃陷的境地。

于是,美国政府旋即下定决心:出兵朝鲜半岛,支援韩国的军事行动。

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组建了一支包括美、英、法等16个国家在内的“联合国军”,正式介入朝鲜内战。

作为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部队在韩国仁川市实施登陆后,将朝鲜军队拦腰切断,使战局一度发生逆转。

之后,他又昂首阔步,率领联军越过三八线,直入朝鲜腹地。

面临来自联军的巨大军事压力,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不得不向我国政府发出增援请求。

而由于联军的铁蹄在朝鲜半岛上疯狂肆虐,使得战火直逼中朝边境,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当年10月,出于维护国家安全与尊严的重大考量,我国政府果断作出决策:正式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征朝鲜战场,以帮助朝鲜军民抵抗联军的入侵。

随后,彭德怀将军奉命出任志愿军总司令兼政委,率领大军横跨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战场。

然而,面对我国政府的严正警告,麦克阿瑟却置若罔闻,对志愿军的战斗力充满了轻视。

彼时,他所率领的“联合国军”,无疑是当世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他们拥有数量众多的现代化装备,从坦克重炮到各型战斗机应有尽有,后勤补给亦源源不断。

相比之下,志愿军的武装力量显得远远不如,不仅重型武器匮乏,而且现有装备也十分陈旧落后。

面对强大的联军,身经百战的彭元帅也深知,若逢遭遇战势必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所以为确保突击之时占据主动,他在率军渡江之初,便决定实施秘密行动。

随后,志愿军在黑夜的掩护下分部渡过鸭绿江,有序地集结在朝方阵地。

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行踪,志愿军在整个进军过程中,都采取了极为谨慎的行动。

他们选择夜间出动、白天隐蔽,绕开主干道,改走偏僻小路,以防止惊动敌军的空中侦察和地面巡逻。

此外,志愿军更是全面禁止在途中生火做饭,改为携带大量可直接食用的粮食,进行无声无息的补给。

在我国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地响应号召,纷纷捐赠粮食和物资。

大量炒米、炸米饼、米糕等易于保存,并且不需烹煮的食品,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部队。

经过艰苦行军,全体志愿军终于顺利抵达朝方阵地,为即将到来的战斗蓄足了体力。

抵达朝鲜战场后,彭元帅深谋远虑,决心采取“先诱后打”的战术。

他洞悉敌军指挥麦克阿瑟骄傲躁进的致命缺陷,于是有意在战场上疏散部署,暴露出诸多缺口。

就在联军渐渐自满之际,彭元帅将部队布置完毕,猛然发起迂回夹击,对麦克阿瑟的主力展开了包围之战。

顷刻间,联军的防线被无情切割露出破绽,其伤亡不断加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声势浩大的志愿军,犹如猛虎下山直扑敌阵,连连重创联军,迫使敌军节节败退。

经过一场场鏖战,志愿军终于将联军的铁蹄赶出了三八线以外,为祖国领土安全摘除了外来威胁。

联军主帅麦克阿瑟万万没料到,这支被他轻视的军队竟能如此厉害,让他在朝鲜战场上屡战屡败。

最终,连白宫也对麦克阿瑟的失败感到恼火,于是迅速将他撤换。

之后,接任联军总指挥的是李奇微上将。

这位新任司令官上任后,很快就注意到志愿军后勤线路遥远、补给困难的弱点。

他决心采取消耗战术,企图等待志愿军陷入被动的困境时,再集中兵力发动致命一击。

果不其然,这一战术确实一度让志愿军陷入了守势被动的局面。

彭元帅虽然英勇顽强,但面对后勤不足的困境,却也难免节节告退。

随后在第四次战役中,彭元帅临机应变,先是集中兵力,坚守阵地绝不退让。继而精心调整作战策略,灵活运用兵力,终于将联军的猛攻全数化解。

不甘心的李奇微,在第五次战役中再度发动了总攻,但彭元帅这次已稳住了阵脚,在运筹帷幄之下,反而布下了一个漂亮的埋伏圈。

等到联军深深卷入其中,志愿军又猛然发起反围之势,给予敌军重创。

经此一役,李奇微终于领教了志愿军的可怕威力,联军只能望风而去。

在数次惨遭志愿军重创之后,联军的最后一任总指挥克拉克上将,也无力扭转战局。

最终,他不得不代表联军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战后数年,美国军方一直在反思这场战争失利的根源所在。

一些美国网民开始臆测,认为当年如果不是军事奇才彭德怀亲临指挥,联军或许就能扭转战局,赢得最终的胜利。

在激烈的朝鲜战争中,美国曾两度更换“联合国军”的总指挥官,试图扭转战局。

如果我国当时也改换志愿军的最高统帅,战况是否会产生转折?

对于这一假设,我国网友则给出了回应:你们应该庆幸此人没去!

其实,网友们所指的那位“战神”,正是备受我国军事家高度赞誉的粟裕将军。

那么,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到底有多么出众呢?

挑选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统帅大将,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必须是军事指挥才能卓绝非凡、足以镇挡群帅的领军人物。

实际上,在酝酿这个重要人选之初,毛主席就将视线聚焦到了粟裕将军身上。

当时,朝鲜战争的战火硝烟不仅燃烧在朝鲜半岛,更向我国东北地区蔓延,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峻威胁。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央领导层时刻紧盯局势变化,密切关注着中朝边境的战事动向。

1950年7月,我国政府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备不时之需。

而挥军统帅这支庞大的作战编队,其重任自然非同小可。

根据当时的局势判断,随时可能需要一场恶战才能摆脱困局,因此挑选的这位最高指挥官需要慎之又慎。

他既要具备过人的军事指挥本领,足以统率群雄;更要有卓越的远见和韬略,才能指挥若定、运筹帷幄。

在中央上下反复酝酿、广泛听取意见后,最终决定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兼政委。

随后不久,毛主席又专门向粟裕发去电报,要求他“于7月18日来到北京接受重要任务”。

而就在这份电报被发出前,北京刚刚召开了一次国防会议,来讨论应对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策略。

从这些前期部署的细节可以看出,在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中央就有意让粟裕为可能发生的赴朝作战做好充分准备。

而中央之所以将粟裕将军列为抗美援朝最高指挥官的主要人选,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朝鲜战场肯定会上演一场波诡云谲的大规模兵团作战,双方将投入大量的兵力和重装备,对垒厮杀。

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挑选出一位作战经验老到的统帅人物,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一点上,粟裕将军无疑是当时最为契合的人选。

在过往艰苦卓绝的战役中,他无不展现出了组织调度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杰出指挥才能,被中央誉为开国将领中,“尤擅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佼佼者。

回首粟裕的辉煌战绩,在那场举世瞩目的淮海决战中,他统帅六十万大军指挥有度、游刃有余,令中外军事家无不惊叹。

因此,毛主席等党和国家最高领导,都对粟裕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他完全具备指挥朝鲜战场上,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然而,除了具备指挥大军作战的超群能力外,粟裕将军更擅长在局面艰难、兵力孱弱的情况下,施展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神功。

在军火匮乏、装备落后的时期,粟裕就曾多次利用有限的武装力量,巧夺天时、出奇制胜。

无论是否处于绝境,他总能洞悉战局,挖掘敌我差距之中隐藏的微小缺口,精心部署,使弱势的我方最终战胜强手。

正是这种过人的作战智慧,使粟裕被林彪盛赞为,“尽打神仙仗”的杰出人物。

而这种超凡的作战本领,恰恰是对抗装备占优的美军所需的关键一环。

如果由粟裕将军挂帅,凭借多年来在劣势中开创奇迹的丰富经验,必将为抗美援朝战争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和胜算。

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粟裕将军是新中国首批,接触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理论和实践的将领之一。

在策划解放台湾的作战计划之时,他就深刻体会到,唯有海陆空三军通力合作,才能对抗美军的包围钳制之势。

正是由于这一宝贵经历,粟裕将军已然具备了,全方位立体作战的独到见解和运筹经验。

若是他亲自率军出征朝鲜战场,不仅美军陆军会遭受重创,就连海空力量也必将招致莫大冲击。

无疑,粟裕将军,的确是当时最佳的抗美援朝总指挥人选之一。

可遗憾的是,这位开国元勋当时的身体状况,让中央不得不重新衡量。

原来,粟裕将军自年轻时起,便在无数次的残酷作战中留下了诸多顽疾。

然而,旧伤还未根治,随着年龄渐长,高血压等老年痼疾也相继爆发。

这极大阻碍了他,在环境恶劣、地形艰险的朝鲜战场上,指挥作战的可行性。

事实上,即便是一些年轻力壮的将士,在抵达朝鲜战场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超负荷反应。

可想而知,若粟裕将军亲自率军出征,能否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指挥是个未知数。

基于这一考量,中央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决定由彭德怀将军统帅大军、开赴朝鲜战场。

因此,国内很多军迷对此深感惋惜。

他们认为,假如当时派遣了粟裕这位指挥才能神乎其神的“战神”,必将给予麦克阿瑟和其他美军将领,更为沉重的打击。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彭元帅的英明指挥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于朝鲜战场,一次次挫败美军的进攻,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瞩目。

尽管当时另一位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粟裕将军,无缘亲临这场具有时代意义的战役,但他也为新中国的军事建设做出了功勋彪炳的贡献。

正是有了这些前辈的智谋和勤勉,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才得以日益强大,真正成为保家卫国的精锐力量。

因此,我们今天应当铭记英雄将士们的丰功伟绩,弘扬他们那种顽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