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徐元锋 徐璐璐

“西海固”,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名字。人们知道西海固,多是因为其“苦瘠甲天下”的历史。而伴随着脱贫攻坚完成和乡村振兴展开,西海固甩掉了贫困的“铁帽子”,书写了荡气回肠的山乡巨变。但你或许不知道,西海固不只是脱贫了,而且变绿了!曾经黄沙漫漫满目苍凉的“不适合人类生存”之地,正变成绿水青山充满生机的幸福家园。

时值春尾,笔者一行来到西海固的核心区宁夏固原市,看山花烂漫群山披绿,听筚路蓝缕扩绿、兴绿、护绿的故事,一曲曲绿染西海固的时代壮歌,让人着迷又欣喜……

从“山光水浊田瘦人穷”到“山绿水清地平人富”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山区的代称,而“山是和尚头、缺水贵如油、风吹黄沙走、降雨泥水流”的山川面貌,正是1983年彭阳建县初期的真实写照。

彭阳县境内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属于黄土高原干旱丘陵沟壑残塬区,更是宁夏中南部生态脆弱典型区。建县之初,土地总面积2533.4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333平方公里,高达9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甚至还不足3%。

“80年代初,常常要‘地刮三层皮’,树枝都折下来当柴火、木料;草薅尽,青草割回喂牛羊、干草扫回烧炕;铲地皮,草根当柴、土当肥。”彭阳县白阳镇周沟村支部书记陈伯州回忆起当年的苦日子。

“不像如今看到的面貌,现在与过去比,那是绝然不同了。”1997年参加工作后就在林业部门的彭阳县林草局副局长张天禄说道。

怎个绝然不同?

张天禄说:“建县40年来,目前我们森林覆盖率由3%增长到21.2%,水土保持率达到81%以上,现在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沙不入河,山变绿了、水也清了、地更平了,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心情更加舒畅,生产生活越来越好。”

现在的彭阳县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生机勃勃,秋天五彩缤纷,冬天白雪皑皑。经历40年的变迁,彭阳县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荣誉称号。40年如一日的生态建设,实现了由“山光、水浊、田瘦、人穷”到“山绿、水清、地平、人富”的历史性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盘山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整个固原市大气质量连续多年全区领跑,优良天数始终保持在90%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堪比海南;境内7条主要河流,达到或者少于Ⅲ类水体的比例提高到87.5%,高于国家考核标准,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固原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马宝成说道。

“181个建制村,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现在看我们的农村能让人眼前一亮,道路整洁、庭院干净,房子盖的好,村民笑的甜。”马宝成说。

西海固地区的山川由黄转绿,黄沙满天、“家徒四壁”式荒凉早已不复存在。时值初夏,已能看到远处山峰上连片迸发出生机勃勃的绿色,路边的梨花也开的正艳。

“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

“我从小学就开始参与种树,一直到高中,大学期间在外地没有种,毕业回来到单位继续种。县里每年都组织,分春秋两季,每名干部职工10棵树。”彭阳县90后文广局副局长苟志程说道。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彭阳全县没有天然林,山上可见的林地全都是人工造林。

40年来,是全县上下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生态立县”方针,才有了如今的绿水青山。据悉,彭阳县现有林地面积175万亩,2023年共完成营造林9.58万亩,其中新造林3.1万亩,未成林补植补造和退化林分改造6.48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1.2%。

“我们通过人工植绿,增加保护区森林植被面积达到24.6万亩,加上40多万亩的天然林,现在六盘山森林覆盖率达到60%。”六盘山林业局副局长董克库说。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固原市持续加强绿色屏障建设、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以实施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宁夏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为总揽,大力推进六盘山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固原市辖区内原州区、隆德县、泾源县、西吉县、彭阳县齐心协力共治理,精准设计了以六盘山为中心带,连通周边山脉与河流的“一带两核五廊九单元”的保护修复格局。

站在大沟湾流域青云湾梯田公园的看台上,俯瞰片片梯田,十几辆挖掘机和压土机正在作业,将原有的梯田扩宽,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跑水、跑田、跑肥”的问题。

“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是彭阳县坚持多年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通过不断推进坡改梯、旱改水,加之近年来大规模修建“宽、大、平”高标准梯田,使原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形成全国有名的旱作梯田。“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造林整地技术和发展立体生态产业等经验做法,为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彭阳经验”。

彭阳县金鸡坪梯田。

在座谈中,我们还了解到隆德县也同样有着优秀的治理经验。“2016年我们通过明确‘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的系统治理思路,采取了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河道岸线治理等措施,探索形成的河湖治理“渝河经验”,入选宁夏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17个示范河湖建设试点。”隆德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卜彪说。

月亮山是葫芦河、清水河和祖厉河发源地,是西吉县的母亲山,治理修复工作10年以来,累计投资5.35亿元完成造林20.76万亩,栽植云杉、桦树等各类苗木1708.48万株。多年不懈努力,昔日光秃秃的大山披上了绿衣,断流多年的小河也重现涓涓流水,月亮山区域涵养水源能力稳步提升。

“山上发现了30多只华北豹,我们给每一只都起了名字,有独立档案。老百姓禁止上山打猎,发现了受伤的野生动物,也会积极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救助。”六盘山护林员郭志宏说。

“全县3个林场,有100多名护林员,从早上七点上班到晚上八点下班,我们一直在林子里巡查,确保林场不出现火灾、放牧打猎、毁林盗木等事情的发生。”彭阳县森林防护员阎生成说。

截止2024年4月上旬,固原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59个项目(包含2024年新开工33个项目)、保护修复面积6.13万公顷,概算投资32.24亿元。

脱贫振兴与生态环保”两手硬“,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

固原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颜值生态,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系统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壮大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筑牢绿色屏障,推动高颜值生态与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多年来的治理与修复,老百姓也将生态治理的成果转化到生态产品上,用山桃核制作成枕头、坐垫等手工艺品,周边的工厂也会从群众手中收购桃核、杏核,作为清洁能源球的原材料。”原州区林草局综合规划室主任殷爱萍说。

“我们的植树造林工程,通过让脱贫人口参与林业项目,直接增加群众务工收入1800余元,腾退苗木8381.38亩,苗木也来源于本县,荒山增绿,老百姓也能增收。”隆德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卜彪说。

隆德县还坚持将林业生态建设与助力县域旅游发展相结合,在城乡主干道区域打造具有景观效果和防护功能的示范区,配置元宝枫,丁香等色彩树种,沿途公路形成美丽景观,助力县域旅游发展。

2021年,泾源县、隆德县先后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泾源县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泾源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空气质量连年位居宁夏首位,创成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宁夏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全国首个成功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近年来,大力构建以旅游为主,拓展全县避暑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协同发展草畜、苗木、中蜂产业布局,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互赢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泾源县委书记王荣表示:“泾源县中华蜂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我们扶持创建中蜂养殖示范场,培育稳固养蜂户,全县蜂群养殖规模达到3.5万群,年产蜂蜜约30万公斤,实现年产值5500万元以上,蜂农年均收入达2.3万元。”

彭阳县的旱作梯田,形成了百万亩桃杏花海、百万亩景观梯田、百余条生态治理示范流域等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前不久的清明假期,这里举办了“梯田花海”自行车挑战参赛等多项活动,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

“红梅杏是我们的主打产业,通过栽植庭院经济林,近两年高接改良红梅杏5800亩,全县累计种植红梅杏8.2万亩。正常年份红梅杏产量5000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张天禄说。

“红梅杏采摘下来,可以保持一周的新鲜度,杏王能达到25元一斤,我们通过各大平台销售至很多一线城市。我总共有300多亩地,除了种玉米,还种了药材。”周沟村致富带头人刘文平说。

近年来,彭阳县积极探索盘活利用山林资源,以低效林改造、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销售为主导产业,林上适度高接改良红梅杏、林下全林域种植中药材、后续林蜂林禽、延链生态旅游及林产品加工,打一套林上林下组合拳,趟出一条生态经济产业富民新路子。

矮砧密植苹果增收效果显著。

对于曾经的西海固,要想拔掉穷根必须改善生态环境,多年来的不懈努力,脱贫与生态问题一体化推进,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老百姓也从中尝到了致富甜头,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图片来源:固原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