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身处学术巅峰的北大教授,生活突然转变为24小时不停歇的家庭照护者,这中间的心酸和无奈,你我可能难以完全体会。

胡泳教授原本是个风光无限的学者,如今却沉浸在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母亲的重负之下。

这种生活的巨变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极限挑战,更是对许多普通家庭潜在的来写照。

想知道胡泳是如何从北大讲台走到家中“屎尿屁”中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泳教授今年五十多岁,原本在北大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望,但如今,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家中需要全天候照护的母亲占据。

他的母亲,现年85岁,正遭受着阿尔茨海默症的重度折磨,这种病症使得她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像三岁孩童。

对胡泳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从喂食到擦洗,从无休止的清理到处理突发的小危机,这一切都极大地消耗着他的精力和耐心。他的母亲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基本生理需求,胡泳需要根据她的饮食和活动量来计算她的排便排尿时间。但不是每次都能算得准确,有时候一不留神,家里就变成了一片狼藉。

晚上的情况更加艰难,阿尔茨海默症让老人的生物钟完全颠倒,胡泳常常被母亲半夜的动静吵醒。

有一次,他的母亲甚至误将洗衣液当作饮料,差点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样的生活让胡泳的精神几近崩溃,但他仍然坚持在母亲身边,不愿意将她送入养老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胡泳也考虑过将父母送到养老院。他找到了一个交通方便,设施齐全的养老院,甚至带父母去体验过几次。

他的父亲对那里的环境颇为满意,但母亲却表现出强烈的不愿意。尽管胡泳的父亲去世后,把母亲送到养老院的压力更大了,但想到母亲的不情愿,胡泳最终还是决定让她留在家中。

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胡泳也曾感到极度疲惫和无助。他明白,自己不仅是母亲的儿子,更是她最后的依靠。这种责任感让他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选择放弃。他的生活已经完全改变,从一个教授的身份转变为一个全职的照护者。

这种生活的转变,对于一个曾经讲课声震教室的教授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和牺牲。

胡泳不仅仅是个体的苦难,更是在反映出当前社会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庭的支持系统的不足。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当这位“宝”日渐失去自我时,护理的重担往往会让家庭成员喘不过气来。

胡泳每天的生活,几乎可以用“步步为营,惊心动魄”来形容。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学术研究,转而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护工”,这中间的心酸和无奈,是外人难以体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泳还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症这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据202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1000万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在面对这样的生活压力时,胡泳选择了坚持与奉献,但这样的选择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很多家庭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资源,而感到无助。即使像胡泳这样有能力的人,也难免会感到疲惫和困惑。

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在老年照护方面的不足和挑战。

述(最多18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