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一天,一位皮肤黝黑的农民从江西风尘仆仆赶到了广州,他没有耽搁,直接“闯进”了广州市委书记曾志的办公室。

就在曾志有些诧异的时候,这位农民直接跪了下来,张口便喊道:“妈,我是您儿子。”

听到这话,曾志赶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人,

这位农民似乎看出来了她的迟疑,继续开口道:“妈,我的养父姓石,我叫石来发。”

农民说完这句话,曾志再也控制不住泪水,任由泪流满面,随后,她紧紧将眼前的这位农民抱在了怀里,呢喃道:“儿子,我的儿子啊.....”

作为新中国的广州市委书记,曾志为何与儿子却是相见不相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年代里,由于枪林弹雨的威胁,因而新生的孩子其生命安全很难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加上当时粮食的匮乏,孩子早早夭折是件很普遍的事。

革命事业中,为了能够让孩子顺利,健康的成长,一些革命人士会将孩子送到老乡家里,让他们代为抚养,等将来革命胜利了,再将孩子接回。

事实上这些事本来想象的很好,但是由于战争的不确定性,到最后革命胜利了,能够真正的再找回自己孩子的却并不多。

曾志与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曾志是湖南宜章县人,1911年出生,曾家在当地威望很不错,家里条件也好,最让曾志感到高兴的是家里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这样的家况也给了曾志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再加上曾志自己本身也努力,她一路走来都很优秀,上中学时,曾志接触了革命思想,由此走上了反帝反封建道路。

后来在衡阳农习所,曾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踏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也是在这里,曾志有了自己的第一段并不是很好的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志从农习所毕业后,被安排前往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工作,当干事,在这里,曾志的年轻,漂亮引起了时任中共衡阳地委组织部长夏明震的注意。

有一次开完会,已经很晚了,夏明震担心自己走出去引起敌人的注意,就问曾志,能不能就躺在她的身边,曾志出于同志间的感情就同意了。

第二天,一些风言风语传来,曾志感到非常后悔,但是此时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夏明震其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革命者,曾志对他感觉也不错,只不过她认为自己与夏明震的感情,不过是同志间的情谊,根本和爱情不沾边。

但是经过这一次的同床而眠后,曾志很是被动,夏明震此时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就跪地向曾志求婚,曾志还没经历过这个场面,再加上一些其他同志的鼓励,她同意了下来。

就这样,曾志与夏明震结为了夫妻,对于自己的这一段婚事,多年后,曾志平淡地说:“我的第一段婚姻,它是那样的偶然,又是如此的简单。”

让人惋惜的是,两人的婚姻,并没有持续多久。

大革命失败后,夏明震奉命在未阳、郴州一带开展地下工作,在此期间,夏明震被敌人残忍杀害。

虽然与夏明震之间并没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对于夏明震的牺牲,曾志还是非常悲痛,

不过,让曾志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另一位她的意中人,便走进了她的世界。

这个人叫蔡协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志在工作时,正巧遇到了时任第七师党代表的蔡协民。

蔡协民是我党的老党员了,他的资历很老,同样,他也是一位儒雅,很有能力的年轻人,哪个少女不怀春?这一年曾志不过17岁,尽管她已经有了第一次的婚姻,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她仍是小女孩的事实。

在与蔡协民的朝夕相处中,曾志发觉自己爱上了他,正巧郎有情,妾有意,两人很顺利的结为了夫妻。

让曾志没想到的是,与蔡协民的结合,也让她有了认识毛主席的机会。

1928年8月的一天,曾志与蔡协民正在屋子里休息,外面忽然传来了喊门声:“老蔡,老蔡,快出来。”

蔡协民听到后刚准备去开门,就有人走了进来。

来人看到蔡协民和曾志,打趣道:“好你个老蔡,金屋藏娇嘛,好福气哦。”

蔡协民笑着赶紧将曾志带到了来人的面前,介绍说:“这位就是我经常向你提起的毛润之,毛委员。”

毛主席笑着点了点头,随后,蔡协民又将曾志介绍给了毛主席,再次微微笑着点头。

由此,曾志与毛主席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

在与毛主席交往的异性中,曾志无疑是与毛主席关系最为亲密的一位,1937年曾志到延安时,一见毛主席就喊“老毛”,毛主席不仅不生气,反而是非常高兴,安排她坐下,带她吃饭,闲聊。

作为和自己一起从井冈山走过来的战友,毛主席对曾志也很信任,建国后,自己的毛衣毛裤大了,没人管,毛主席就拜托曾志找人给自己做。

1959年在庐山会议时,也是曾志在毛主席面前提到了贺子珍,才有了毛主席与贺子珍最后见面的机会。

后来在特殊时期里,也是由于毛主席的保护,曾志才没有受到冲击,由此可见毛主席与曾志之间的情谊,是很深厚的。

话说回来,曾志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其实内心也很不平静。

对于毛主席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曾志认识的很清楚,她与毛主席相识后,也从毛主席的身上学得了很多的东西。

后来在井冈山,曾志与贺子珍,康克清等人,也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时间一晃,几个月过去,1928年11月,曾志到了要生产的时候,蔡协民此时是部队的团党代表,知道妻子要生产,他寸步不离的陪伴。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曾志顺利地产下了一个小男孩,这一天,蔡协民来到屋子里时脸色很难看,曾志善解人意道:“前方的任务重,我懂,你快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协民咬咬嘴唇,转身离开。

战争年代的生育对孩子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曾志也知道这个道理,此时革命还未成功,如果想要孩子活下去,就必须将他送到老乡家里。

尽管带有诸多的不舍,但是曾志没有办法,她不得不这样做。

一天,王佐部队的一位副连长石礼保的妻子赖凤娥前来探望,曾志内心有了主意。

赖凤娥抱着孩子悠悠转转,嘴里夸赞着:“这个孩子长得真可爱。”

曾志赶忙接话:“大嫂,如果你喜欢这个孩子,我们就将孩子送你了。”

赖凤娥有些惊讶:“妹子,你跟我开玩笑的吧。”

曾志勉强笑了笑:“真的,孩子送给你了。”

赖凤娥想到了什么,也就没有再问,而是说:“你放心,我一定好好抚养孩子,对了,孩子还没有起名吧,不如叫“来发”,希望日后革命大胜,有个发头。”

曾志当即同意起来,由此,这个孩子从此便叫“石来发”

石来发跟随着赖凤娥这一离开,便是20多年,直到1952年时,在许多人的帮助下,石来发的真实身份才被揭晓,因而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当时曾志想要儿子留在广州生活,石来发拒绝了。

后来,石来发回到了江西,当了一辈子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