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一个深夜,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永银接到了司令员许世友的急电。

许世友告诉肖永银:“刘帅来南京了,你去接。”

肖永银听后尤其惊讶,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听到任何的风声说刘帅要来南京,他猜测道,此时刘帅来南京,恐怕也并非是他自己的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肖永银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

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员的刘伯承本来安心在睡觉,可是突然墙外传来了一些吵杂的“打闹声”,机智的警卫员当即意识到了不好,他赶紧带着人将老帅架上火车,与此同时,他还通知了装甲兵的副司令员,

装甲兵副司令员带兵掩护,警卫部队随行,最终,才安然无恙的将刘伯承护送到了南京。

警卫员为什么要将刘伯承送到南京呢?

其实原因也简单,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是刘伯承的老部下,副司令员肖永银,更是刘伯承的爱将。

刘伯承是军委副主席,职务很高,他为什么会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遭到如此的冲击呢?

说起来,刘伯承此时虽然是军委的副主席,其实他早就已经“靠边站”了,这要源于1958年的一次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功劳巨大的刘伯承选择了“急流勇退”,他坚决辞让军委总参谋长职务,主动提出要创办军事学院,从事军事教育工作。

1950年,中央决定成立一所教育、训练中高级干部的陆军大学,刘伯承得知后,立刻给中央写信,请求由自己去办。

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示了同意。

那个时候,刘伯承并没有想到,尽管他多次的想要离开“朝堂”,但是他始终都无法离开。

刘伯承担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后,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军事学院的发展和建设上。

“皇天不负有心人”,到了1956年,南京军事学院在刘伯承的带领下,已经由创办之初的4个系发展为12个系,学员由750人增至3000余人,教员译员由290名增至1300多名。

1956年1月11日,毛主席还亲自视察了学校,并且对学校的建设进行了高度评价。

对此,刘伯承非常高兴,他认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后,一场“反教条主义”的风波正急促的向他席卷而来。

1956年8月,南京军事学院的一名学员给彭德怀写信,反映学院教条主义的错误,11月,军事学院教授会主任蔡铁根写信给邓小平,同样是反映学院教条主义的错误。

彭德怀看完信后,立刻批示要将这封信发给毛主席,军委委员,各部首长等领导一同看。

与此同时,彭德怀接到了副总参谋长张宗逊的一份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宗逊身为副总参谋长,主要是负责全军的院校工作,在南京军事学院经过调查后,张宗逊也明显的察觉到了军事学院的一些不好之处。

张宗逊认为,南京军事学院确实在学习苏军建设上颇有成绩,但是学院也将一些不适用于中国军队的东西学了过来。

彭德怀看完张宗逊的报告,决定亲自前往南京军事学院调查。

1957年2月底,彭德怀带着陈赓,谭政等人来到南京军事学院调查,研究,几天后,彭德怀了解了大概,随后便返回了北京。

4月,在经过多次斟酌后,彭德怀给毛主席写了信,称南京军事学院中的教条主义倾向相当严重,因而他建议要在南京军事学院进行一场反教条主义的运动。

毛主席看后批示同意。

此时刘伯承正在上海养病,但是当他得知中央的决定后,他立刻给南京军事学院党委写信,同意在全校进行反教条主义运动。

与此同时,刘伯承给中央写信,由于身体有病,希望能够请辞自己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职务。

中央军委对刘伯承的辞职表示了同意,但是关于“反教条主义”这件事,并没有完。

1957年7月,由彭德怀发起,党中央同意的“反教条主义”正式拉开了帷幕,彭德怀说:“教条主义的大本营就在军事学院司令部在我们训练总监部。”

彭德怀的讲话,矛头直指刘伯承,以及领导训练总监部工作的叶剑英。

除此之外,当“反教条主义”运动正式开始后,时任训练总监部部长的萧克,副部长李达等人也都开始被批判。

不过,在这些被批判的人中,刘伯承被彭德怀视为了“第一位”

1958年5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在上海养病的刘伯承接到通知,前往北京参会。

在一次军委的主要领导会议上,彭德怀说:“刘伯承身上有严重的教条主义。”

对于刘伯承,毛主席还是比较爱护的,他说:刘伯承同志好好休息,可以不来参加会议作检讨,表示个态度就可以了。”

但是迫于压力,刘伯承不能不带病出席会议作检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正是这一次的“反教条主义”,刘伯承开始靠边站。

不过,在庐山会议后,刘伯承的政治生命好了许多,特殊时期里,刘伯承由于支持毛主席,因而他在九大与十大被毛主席提名为了政治局委员。

1970年,刘伯承虽然是军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员,但是他毫无疑问地还是遭到了冲击。

无奈之下,他只好在警卫员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希望得到老部下许世友的庇护。

许世友得知刘伯承来到南京,本来想要自己去接,但是思来想去,他认为肖永银去接最合适,因而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肖永银与刘伯承有什么交集?

为什么许世友执意要肖永银去接?

刘伯承在南京暂居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肖永银是刘伯承的爱将,但是说起来两人第一次见面,其实是在1937年。

1937年2月,由于西路军的失败,党中央即刻下令,由已经到达陕北的红四方面军原部和陕北红军的三十二军,二十八军及骑兵团组成“援西军”,西进河西走廊,驰援西路军。

刘伯承被任命为了援西军的司令员,3月5日,在刘伯承的率领下,援西军于陕西淳化,三原等地出发,日夜兼程西进救援。

但是,远水,终究止不了近渴。

1936年10月,为了打通与苏联的通道,中央决定执行“宁夏计划”,西路军奉命征战河西走廊。

西路军西征时,全军战士们英勇杀敌,消灭了数倍于自身的敌人,但是由于没有补给,没有建立根据地,而且再加上敌众我寡,最终部队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就在刘伯承率领援西军迅速西进驰援时,西路军的西征已经落下了悲壮的帷幕。

为此,党中央重新下令给刘伯承,要他率部驻扎在镇原,一方面批判张国焘,一方面寻找并迎接西路军失散的战士们。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肖永银也迎来了与刘伯承的第一次见面。

肖永银是湖北黄安人,1917年出生,少年时期,由于家贫,他没有读过什么书,在他13岁时,他的父亲参加了革命,从此他便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同年,由于“肃反”的扩大化席卷鄂豫皖根据地,肖永银的父亲不幸被杀,为了躲避迫害,肖永银跑到了河南新县的红四方面军招兵处,参加了红军。

参军以后,别看肖永银年龄小,但是打起仗来却是一点也不含糊。

1935年,小小年龄的肖永银,已经升任了部队管号兵的司号长,也就是在这个职务上,肖永银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巨变。

这一天,肖永银所在的部队奉命在江油西边的大岗山阻击敌人,战斗开始后,虽然我军一度占据地形的优势,但是由于敌众我寡的总体态势,因而我军的优势不大。

当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后,部队已经损失惨重,许多营,连干部都已经牺牲。

就在这个时候,敌人又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团长张昌厚焦虑万分,准备亲自带着部队上,肖永银开口道:“团长,让我带人去,我给你把敌人打下去。”

张昌厚知道肖永银,确实是一个机灵的战士,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有些犹豫。

肖永银见状,立刻提高声音:“团长,你让我打,我打不下去,你就杀我的头。”

张昌厚不再犹豫,当即给了肖永银两个连的队伍。

肖永银也不负众望,虽然是第一次指挥战斗,但是他丝毫不惧,在他的领导下,战士们突然出现,打了敌人一个奇袭。

敌人阵脚大乱,只好撤退,肖永银就率部直追,可惜的是,就是在追击敌人时,他不幸负了重伤。

对于肖永银这位功臣,团长张昌厚赶忙让人将他抬下来进行医治,可惜由于当时红军的医疗条件限制,肖永银的伤势并未得到有效的治疗,他本人一直是奄奄一息的状态。

就在这时,四方面军总部发出号召,部队马上要爬雪山,过草地,各部队有团以下单位的重伤员必须留在老乡家里。

团长张昌厚实在是不舍得放下肖永银,正巧这一天许世友来到了团里。

张昌厚满面愁容,许世友便问原因,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许世友挥挥手:“既然舍不得,那就抬着走嘛。”

正因为许世友的这句话,肖永银没有被留在当地,而是跟随着部队继续长征。

伤愈后,肖永银被安排到了程世才,李先念的身边,担任警卫排长。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决定由陈昌浩,徐向前离开队伍,返回延安向中央汇报,其余的战士李卓然、李先念等人指挥伺机突围。

会议结束后,徐向前找到了李先念,将肖永银要到了自己的身边。

在返回延安的路上,徐向前认为战士如果太多就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因而他将一封信拿给了肖永银:“你要是先到陕北,就将这封信交给党中央,再说我们的情况。”

肖永银知道这封信的重量,他想都没想,当即同意。

随后,肖永银与红四方面军总部参谋陈明义踏上了行程,从1937年3月中旬开始,他们一直走了4个多月的时间,最终于1937年的7月,两人来到了援西军司令部。

刘伯承看到面前这两位“衣不蔽体”的四方面军战士后,当场落下了眼泪,他将肖永银揽在了怀里,安慰道:“能活着回来,不容易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肖永银随即将徐向前交给他的信拿了出来,递给了刘伯承。

经此一事,刘伯承记住了肖永银,认为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很不错,值得培养的苗子。

因此,刘伯承开始屡屡重用肖永银。

抗战时期,刘伯承担任了八路军129师的师长,他点名肖永银来到129师任职,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刘伯承的关注下,肖永银成为了解放军部队中能征善战的猛将。

也正是这10多年的烽火狼烟,使得刘伯承与肖永银也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

1970年深夜,刘伯承抵达南京,许世友让肖永银亲自去接,原因正是如此,因为许世友知道,肖永银,其实是刘伯承的第一爱将。

当天晚上,肖永银接到了刘伯承,随后,根据许世友的安排,刘伯承住在了中山陵的5号。

几天后,许世友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每当军区有别的人去探望刘伯承时,刘伯承大多时候都是很沉默,似乎有些不愿见人。

思来想去,许世友认为,可能刘伯承想要见的人是肖永银,因而派肖永银前去探望。

肖永银来到后,果然刘伯承高兴起来,心情非常愉快。

许世友了然,随即将肖永银找来,交待道:“老肖,刘帅愿意见你,你就多去看看刘帅,你多陪陪他。”

肖永银听后当即表示同意。

因而刘伯承在南京暂居的那些天,因为有肖永银的作陪,他一直都过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