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喜欢拿粟裕跟许世友比较,但有人说了,一个大将军衔、一个上将军衔,有什么好比的?这样讲也没错,粟裕虽说是大将,却也是统率过诸将征战的帅。不过,红军时期的粟裕职位,却是远远落后于后来成为他手下一纵队司令的许世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粟裕的前半生戎马,陈老总有句中肯的评价:“多年受委屈的,还是提拔最慢的一个。”粟裕是南昌起义的一员——起义军总指挥部的警卫队班长,又是毛主席口中的“井冈山老人”,可是有7年时间,他都是在原地打转:工作单位频繁变换,职级总在师长与军团参谋长之间打转。

粟裕很早就出任师长,1930年底成为65师师长、64师师长。这年,他23岁。按理说,粟裕接下来是积累一下,然后接着向军级(军团级)冲刺。可他就是上不去,红军时期最高只做到红4军参谋长。

这对一般人来说不错,但对粟裕来说却远远不够,甚至是十分不公平。除命运无常外,还是因为粟裕得罪了一个人。因一些作战分歧,粟裕被顶头上司乐少华扣上“反对政委制度”的帽子。这帽子一戴,想升官?恐怕有点难。

反观许世友,没读过什么书,文化没多少,在红军时期,准确说是在张国焘手下的鄂豫皖红军中,节节高升。1930年,粟裕是师长时,许世友只是团长,而且粟还比许小两岁。

许世友的节节高升,受到当时鄂豫皖红军的部队环境因素影响——军级、师级、团级的岗位缺口巨大,原来在这岗位上的人,都被杀害了,大批大批地被枪毙。有位置,许世友才能升得上去。

但这不是许世友平步青云的主要原因。他出身工农,脾气跟那些草根名将差不多,但做人做事却是粗中有细。在这方面,黄埔毕业的许继慎、曾中生等人,比不过他。这也是为什么许世友能荣誉满身地颐养天年,他们却草草牺牲。

张国焘在鄂豫皖的种种做法,不管长征中,还是长征前,都极具争议的,这让很多四方面军的高级干部很不满。作为中层干部的许世友,被高级干部的上司们召集开会,议论张国焘发牢骚。

许世友一直都是一言不发的状态,后来有人硬要他说几句,他就说:“张是中央派来的代表,反对他不就是反对中央吗?议论他不就是议论上面吗?我们说的这些,中央难道不知道?中央难道不比我们这些人高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此话一出,全场寂静无声,有人觉得他说的确实有道理,但也有不少人慢慢因此疏远他。后来,底下有干部开会议论自己的事情,被张国焘知道,张直接给其定性“反党”。而许世友的讲话记录,在一种十分诡异的情况下,放到了张国焘的案桌。

张国焘被许世友的话“感动”,深表赞同。从此以后,许世友被接连提拔,只用两年就从团长做到副军长兼师长,1935年成军长。他很快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将之一,名气在后来成为大将的王树声之上。

许世友的机变不是没有道理的,晚年他曾说到:“那时候,无门无派的我,就是觉得当兵打仗,不听上面不行,不听上面的要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