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延安,是生机勃勃的延安,“西安事变”后,这里已经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朝圣地”,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纷沓而至,只为了能实现心中的理想。

为此,我党将红军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并且将招生目标扩大为红军干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

为了让这些干部和青年得到更好的教育,毛主席等许多党中央的领导人经常前往抗大讲课,作报告,

1938年5月的一天,毛主席在抗大做完报告后,忽然将学校的教育长刘亚楼找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看着刘亚楼,脸色有些深沉,刘亚楼不解,过了一会儿,毛主席开口道:“我想见一个人,听说他现在在抗大学习。”

刘亚楼很惊讶,到底是谁有如此大的幸运,能得到毛主席的专门接见?

毛主席很快说出了一个名字,刘亚楼听后沉默下来。

毛主席抽了口烟,开口问道:“亚楼同志,你说,他立马通知他来见我。

毛主席点名要见的人是谁?他与毛主席之间,有着怎样的交集呢?

18岁就结识了毛主席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国共两党合作三年的友好局势。

大革命的失败证明如果手里没枪,我们只能做待宰的羔羊,为此,毛主席在“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同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等人的领导下,我党在江西南昌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了新的一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9日,毛主席湘赣地区,领导秋收起义。

起义遭到挫折后,毛主席力排众议,率部奔赴前往井冈山,并于江西永新三湾村对部队进行了新的整编,史称“三湾整编”

“三湾整编”后的部队,成为了我军后来人民军队的雏形。

当时在这支队伍中的人,大多数都成为了开国元勋,譬如罗荣桓,张宗逊等人,他们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韩伟的名头虽然没有这些人的大,但是他与毛主席的关系却是很亲密,而且在我党历史上的一些关键时刻,总是有韩伟的身影。

韩伟是湖北黄陂县人,1906年出生在黄陂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在他八岁时,父亲将他接到安源,从此,韩伟一家就在安源定居下来。

那个时候,韩伟并没有想到,他们一家在安源的这个决定,会影响他的一生。

在安源,有一个安源路矿,这是一个创办于1898年的大型矿业集团,包括拥有12000多工人的安源煤矿和拥有1100多工人的株洲——萍乡铁路。

安源路况初期本来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的工人逐渐被资本家视为了廉价劳动的工具。

毛主席在湖南领导学生运动时,就非常关心安源路矿的情况,

我党成立后,毛主席对安源路矿了解的更多了,他知道掌管安源路矿两局的总办杨建章是一个有着社会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官僚,而且安源路矿的工人们痛苦不堪。

思来想去,毛主席决定在安源开展工人运动,扩大党的影响。

没多久,李立三就来到了安源路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立三来后,先是创办了工人夜校,通过夜校教育培养工人积极分子,之后,李立三又建议成立了党、团支部和工人俱乐部。

在此期间,安源路况的工人运动,成为了毛主席最为关切的事。

10多岁就成为童工的韩伟得知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积极参加工人俱乐部,他被任命为了宣传员。

之后等韩伟加入共青团后,上级便交给了他一个特殊的任务,每个月两次来往安源与长沙之间,到长沙文化书社为俱乐部借一次书,还一次书。

韩伟不明白这个任务到底是什么含义,直到他第一次到长沙后,他才真正地明白了原因。

原来,借书只是一个说法,真正的是党组织需要他在长沙与安源之间送信。

当时在长沙接待韩伟的主要负责人,就是毛主席,而在安源,则是刘少奇。

由此,韩伟结识了毛主席,

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党的一些将领中,韩伟与毛主席结识的时间,是很早的,这一年他不过18岁。

我也是个红军头头

与毛主席结识后,通过每个月传达的信息,韩伟的革命思想也在进一步的提高,不过,时间过得实在是太快了。

1925年,工人俱乐部被北洋军阀强制关闭,韩伟没有办法,只好去广州寻找组织。

这一年10月,他进入了黄埔军校入伍生团开始接受培训,培训结束后,韩伟被安排到了叶挺独立团教导队。

北伐开始后,韩伟跟随叶挺部队来到武昌,在党组织的同意下,他离开了队伍,回到家乡搞农民运动。

不久,叶挺的队伍前来募兵,韩伟再次参军。

这支队伍,后来被编入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

警卫团团长是共产党员卢德铭,换句话说,这个警卫团,实际上就是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1927年南昌起义时,卢德铭本来率领警卫团前去参加,走到半路,起义队伍南下,卢德铭只好将队伍暂且安置在修水县。

9月,中央一封信传来,要卢德铭配合中央特派员毛泽东举行秋收起义

时隔几年再见毛主席,韩伟十分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收起义时,韩伟作战很勇猛,后来部队在三湾改编时,他被任命为了排长。

此后,韩伟一直都在毛主席的麾下南征北战。

1929年初,毛主席率领红四军前往赣南开辟根据地,军部驻扎在寻乌县项山圳下村时,忽然受到了敌人的突袭。

部队好不容易突围后,毛主席与朱德等人商议后决定成立一个混成大队,负责保卫军部领导。

谭震林被任命为了大队长,基于对韩伟的信任,毛主席点名韩伟担任了副大队长兼警卫排长。

1929年春节前夕,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我军与大柏地歼敌2个团,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全军上下都很高兴。

毛主席提议给每一位红军战士发一块银元过去。

后经统计,全军有6008人,而银元只有6000块,毛主席见状开口道:“我是前委书记,我不要了嘛。”

陈毅,谭震林等人也纷纷开口,称自己都不要了。

韩伟对毛主席说,自己也不要了。

毛主席很惊讶。

毛主席问韩伟:“你把钱拿着,买条新裤子穿。”

韩伟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裤子,还能穿,反问道:“你为什么不要呢?”

毛主席:“我是党代表嘛。”

韩伟:“那我还是警卫排长呢,大大小小也是个红军头头,我也不要。”

毛主席一时间有些哑然,

随后,毛主席感慨道:“参加我们这支队伍的人,只要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就不愁打不败敌人。”

湘江战役幸存团长

1934年,在多年战火的历练中,韩伟已经升任了红五军团红34师的100团团长,这一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时,红一,三军团为先锋,八,九军团在两侧,五军团成为了全军的后卫。

而34师,则是后卫部队中的后位。

在经过敌人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后,部队来到了湘江前,这是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

敌人立功心切,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快速向湘江靠近。

强渡湘江,成为了我军的首要任务。

为了掩护大部队渡湘江,红34师在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的率领下奋勇阻击敌人,在敌人的强攻下,我军一批批战士倒了下来,又一批批顶了上来。

红34师犹如钉子一般镶嵌在阵地上,坚守了三天三夜。

1934年12月1日,红34师终于接到突围的命令,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此时,敌人已经完全包围了34师,面对如此危局,陈树湘决定分开撤退,由他和韩伟各自带一部分向不同的方向再次突围。

按照陈树湘所命令,由他来掩护部队,韩伟带着主力撤,韩伟坚持不同意:“师长,只要你活着,这个师就还在。”

陈树湘落下眼泪,随后,韩伟担负起了掩护部队主力的任务。

让韩伟和陈树湘都没想到的是,两人的分开,成为了永别。

陈树湘

陈树湘率部突围后,再次遇到了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在激战中,由于敌众我寡,部队最终突围失败,而他,也成为了敌人的俘虏。

成为俘虏,不是陈树湘的脾气,在敌人押往他前往道县的途中,陈树湘英勇的将自己受伤的肠子扯了出来,用来扭断,他当场牺牲。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陈树湘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韩伟此时也不好过。

当时韩伟与师长分开后,也遭到了敌人的围歼,为了让部队存有希望,韩伟让所有人化整为零,各自突围,而他则是和几名无法继续突围的人一同选择了跳崖。

幸运的是,韩伟并没有死,他被上山采药的老郎中所救。

几天后,韩伟伤势有所好转,拜别郎中后来到了武汉寻找党组织,不巧的是,这是他遇到了之前的一位叛徒。

叛徒认出了韩伟的身份,举报给了国民党,由此,韩伟成为了国民党的俘虏。

不过,由于韩伟红军团长身份未暴露,因而敌人也只是将他视为一般的罪犯看管。

“西安事变”后,韩伟的命运再次改变。

毛主席:你为什么不敢来看我?

当时根据我党与国民党的谈判结果,国民党释放了一些我党的干部和将领,韩伟由此被送回了延安。

自从知道红34师全军覆灭的消息后,毛主席一直都在关心着韩伟。

得知韩伟没有死,毛主席很是高兴,他在等韩伟来找自己。

可是毛主席等了足足半年的时间,韩伟都没来。

因而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刘亚楼知道韩伟在抗大学习,自然也猜到了韩伟为什么不愿去见毛主席,韩伟哪是不敢去见?他分明就是不好意思去见,因为他心里愧疚,认为自己愧对组织对他的期望。

毛主席也想到了这一些,因而特地吩咐刘亚楼,要刘亚楼告诉韩伟,无论如何,自己都要见他。

韩伟接到消息,有些感动,也有些羞愧。

按照预定时,韩伟敲开了毛主席的办公室门。

见韩伟来了,毛主席立刻放下笔,绕着韩伟转了一圈,接着,他和蔼地说:“我的警卫排长还是和当年一样精神嘛。”

韩伟深为感动,毛主席接着说:“你的情况我知道嘛,很不错。”

韩伟落下了眼泪。

毛主席顿了一下,问道:“你来延安半年了,怎么不来看我啊?”

韩伟违心地说:“怕主席忙,没时间。”

毛主席看着韩伟,摆了摆手。

毛主席:“韩伟同志,我们的党不像过去了嘛,长大了,不要再用经验眼光看我们的党,我们的同志......”

韩伟:“主席,我知道错了。”

毛主席:“你有什么愿望吗?”

韩伟:“我想上前线打鬼子。

不久,上级通知韩伟,前往晋察冀军区履新职,韩伟很高兴,之后,他担任了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军教主任,团长,警备旅副旅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韩伟继续在晋察冀军区,历任纵队副司令员,67军军长等职。

1949年开国大典时,由韩伟亲自训练的67军199师昂首挺胸在天安门接受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建国后,韩伟因功被授予中将军衔,他是红34师唯一幸存的开国将军。

晚年时,韩伟留下遗嘱,自己死后不要葬入八宝山,要葬在闽西革命公墓,他告诉自己的孩子,虽然生前没有和老战友们在一起,等死后,无论如何都要和他们在一起。

韩伟的儿子韩京京记住了此事,1992年韩伟去世后,韩京京便按照父亲的嘱咐专门将父亲的骨灰送到闽西革命公墓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