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对草鱼疾病诊治的实践中了解到,对草鱼危害严重的主要疾病有:指环虫病、车轮虫病、肠炎、烂鳃、赤皮病、肝胆疾病、细菌性败血症、病毒性出血病以及因水质恶化引起的发病死亡。熟知这些草鱼疾病的发生规律,因时因病因池采取有效的不同防治方法,是成功防治草鱼疾病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草鱼疾病的发生规律

(1 )指环虫病、车轮虫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5月常常因指环虫病引起鱼大量死亡,5月开始以后车轮虫病危害十分严重,且频繁发生。

(显微镜视野内的指环虫)

当水温已回升到10℃以上,在正常天气草鱼不吃草或不摄食或衔草窜游;草鱼沿池边乏力地缓慢游动,有的可见尾鳍发白;或聚集在下风处、半水处暗浮头;水色好,水面平静,吃食正常,早晨却突然发现死鱼,这种现象大多在阴雨天时出现,一天的死亡量有的达几十上百尾之多;目检病鱼外观基本正常,只是体表粘液多,有的尾鳍边缘略发白,鳍条部分缺损,掀开鳃盖,只见鳃丝鲜红,粘液多

上述病症说明池鱼很可能感染了指环虫或者车轮虫病,最好作进一步镜检确诊。

(2)草鱼肠炎并发症

5~6月是草鱼肠炎并伴有早期肝胆病和烂鳃、赤皮病的高发期。这一阶段是“大麦黄”和夏至梅雨季节,随着初夏的来临,气温、水温已较高,水体各种病原体滋生繁殖,侵袭鱼体;虽然初夏气温总体回升,但春夏之交的气候变化无常,梅雨季节连绵阴雨,鱼的应激反应强烈,抗病力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象草)

如果投喂黑麦草、象草过量,或在青精饲料转换阶段,一开始就投喂颗粒饲料过猛,极易引发肠炎,加之梅雨季节溶氧不足,直接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加重肠炎病情;许多养鱼人在春季对鳃上寄生虫的杀灭不及时,不彻底,鳃组织已经被寄生虫破坏,也为继发细菌性烂鳃埋下了祸根,多种因素使这一阶段的草鱼发病率、死亡率升高。

(草鱼“蛙泳”)

鱼“蛙泳”现象

这里所说的草鱼“蛙泳”现象,是指主养草鱼的精养鱼池使用投饵机投料结束后鱼群本应散去,但一段时间内仍然有少数草鱼呈分散性地在水面上作跳跃状运动

发病池的主要特征有:池边无力游动的草鱼头部背部发黑;投喂颗粒饲料20~30分钟后草鱼出现“蛙泳”现象;死亡的草鱼大多数为50~500g规格的鱼种;检查病鱼,有的鳃上粘液多,有的附着污泥,有的鳞片脱落,几乎所有发病鱼的肝呈土黄色,胆肿大发黑或萎缩无胆汁,肠壁充血发红,肠内无食,胀气,有黄色粘液或气泡。

(3) 高温期草鱼综合征

7~8月高温期,草鱼的发病情况与5~6月相比总体趋于平稳。但随着颗粒饲料的加量投喂,水质不断恶化,草鱼的肠炎和肝胆疾病进一步加重,因水质恶化常引起草鱼应激性死亡,接踵而来的还有草鱼细菌性败血症。所以部分池草鱼的死亡仍很严重,大小鱼都死,每天死亡量十多尾、几十尾、多至上百尾。

草鱼肝脏颜色与5~6月相比有所变化,除肝呈土黄色外,以肝发白居多,胆特大发黑,大部分肠发红、无食

患细菌性败血症的草鱼,口腔、鳍基、眼眶、鳃丝充血,严重的有血水从肛门流出。几乎所有发病池亚硝酸盐含量在0.3mg/L以上。

(4)草鱼"白露"病

9~10月,是池塘养殖促生长攻产量必须牢牢把握住的最后阶段,因此,颗粒饲料的投喂量比中、前期更大,池塘负荷加重甚至超负荷运行,水质恶化程度较7~8月更严重,如果“秋老虎”发威或昼夜温差大,也会出现草鱼应激性死亡,发病死亡的草鱼和相对健康的草鱼,都有肝胆病变,除黄肝、白肝外,还有花肝、绿肝、脂肪肝白露前后草鱼种的病毒性出血病开始流行。

二、草鱼疾病的防治要点

(1) 预防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

1.三~五月杀好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

3月底前,可以先用杀灭指环虫类药物专杀1次指环虫,第2天用阿维菌素;黑麦草吃完后与投喂颗粒饲料之前,用90%敌百虫+96%硫酸铜+硫酸亚铁“三合一”杀虫,用量分别为1m水深500-750g、450g、180g/亩,或在4月底5月初用杀灭车轮虫药物专杀1次车轮虫。

以后根据情况做到有虫必杀。培育当年草鱼苗种的鱼池,在白露之前分别还要用药杀灭指环虫和车轮虫一次或两次。

2.投喂优质颗粒饲料

投喂优质颗粒饲料,是提高养殖鱼产量和养鱼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是实施池塘健康养殖,减少草鱼发病率、提高草鱼成活率的前提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饲料不要只注重价格,更要注重价值。劣质饲料虽然价格低,但饲养不久,草鱼就开始发病死亡,且越喂越死,越死越多,中期不得不停料,得不偿失。真正优质的饲料喂鱼不仅长得快,而且发病少,更加能防病。

3.投喂内服药

开始投喂颗粒饲料后,随之就要及时、定期的内服三黄粉、大蒜素、肝胆利康散等中草药,适当补充维生素C、免疫多糖,每次喂3~5天,有效预防肠炎和肝胆疾病。

肝脏呈明显的“绿肝”状(汪开毓)

立秋之后,饲养草鱼要及时内服三黄粉、免疫多糖、板蓝根,预防病毒性出血病。

4. 科学喂料,严格控制投饲量

5~6月这一阶段的草鱼大多数为500g左右规格的鱼种,抢食能力特强,尤其要注意控制投饲量,投饵率不超过2%,刚开始以吃四成饱为宜;7~10月投饵率不超过3%,以吃八分饱为宜

肝脏明显肿大,肝色逐渐变淡变黄(汪开毓)

按上述标准投喂,当草鱼吃食异常旺盛时,千万不要以为是投食不足,鱼吃不饱,盲目加量,往往后果是相反的。

5. 水质调控

始终把水质调控作为鱼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保持池水丰富溶氧量和正常PH值,防止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是硬指标。

首先把经常加注新水、适时开启增氧机、合理施肥、注重增施磷肥,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等常规措施落到实处,其次使用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方法调节水质。

春季水质发黑,氨氮超标现象较多,可用水质保护解毒剂处理,7~10月亚硝酸盐超标严重,可用亚硝酸盐降解剂处理,水温20℃以上时,每10-15天左右使用一次调水剂或益生菌调水。

6.使用消毒杀菌药物

适当使用消毒杀菌药物,如硫醚沙星、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大黄精华、聚维酮碘、戊二醛。

苗种投放后紧接着使用硫醚沙星可有效避免水霉病、赤皮病的发生,鱼池拉网后使用硫醚沙星可有效防止因鱼体受伤感染出血病。

7.使用抗应激药物

连续阴雨、持续高温和气温突变、忽高忽低时及时使用抗应激药物应对恶劣气候,拉网前使用抗应激药物,避免拉网后出现大量死鱼。

(2) 综合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中后期草鱼发病死亡往往不是一种疾病所致,而是多种疾病或者说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鱼病时一定要先经过诊断,查明发病原因后分步骤地实施综合治疗,切不可盲目用药。

铜中毒时,肝脏受损并出现“绿肝”的变化(汪开毓)

1.当水体氨氮或者亚硝酸盐超标时,第一步用改底药处理水质底质,或用亚硝酸盐降解剂进行处理。

2.若检查有寄生虫,第二步在调水之后的第二天,则有针对性地使用杀虫药。杀灭指环虫,杀灭车轮虫,严重时连用2次。

3.第三步,在杀虫之后的第2天,使用消毒杀菌药物,病情严重的连用2天。一般可选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若出血症状明显,则用戊二醛和苯扎溴铵泼洒。

4.从治疗的第1天开始,饲料减半后拌内服药投喂。或者停止投喂原来的所有饲料改为投喂药饵,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占吃食鱼体重的2%~3%,连喂5~7天。

5.治疗结束后,用调水剂或解毒剂调水。

三、体会

(1) 当草鱼疾病是由水质、寄生虫、病菌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时,一定要按照先调水(注:西南渔业网不苟同“先调水”)、再杀虫、后杀菌的治疗程序用药,水质不先处理好,寄生虫不杀灭,直接用杀菌药是徒劳无益的

治病过程中对水质的优先处理,必须采取化学方法,而非使用生物制剂。其理由有四点:

一是可以快速补充水体溶解氧,降解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或缓解鱼的应激反应。

二是使用化学方法调节水质后紧接着可以实施下一步治疗方案,即可以使用杀虫杀菌药物,不耽误治疗时间,假如用生物制剂,至少要等到3~5天后才能用药。

三是大多数化学类调水产品在阴雨天时也可以使用,而大多数生物制剂必须选择晴天才能使用。

四是使用化学方法调节水质后,可提高杀虫、杀菌和内服药物的疗效。

(2 )治疗单纯的草鱼细菌性烂鳃病,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后,连用两次高含量的强氯精,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 对治疗患肠炎、肝胆病变的草鱼疾病,一定要减食后使用内服药

减食可以减轻肠道、肝脏的代谢负担,对疾病的治愈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比药物治疗更灵验、更有效。治疗黄肝、白肝疾病和肠炎、烂鳃、败血症时还是要内服抗生素药消炎抗菌,单纯地内服保肝药效果缓慢,甚至效果很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草鱼脂肪肝(陈辉)

有一种观点认为,当草鱼出现肝胆病变后,不能先服用抗生素,应先保肝护肝一星期左右后再用抗生素或完全不用抗生素,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当草鱼单纯地表现出肝发黄或发绿或发白而无烂鳃、肠炎、出血症状时,可只用板蓝根、三黄散等中草药和免疫多糖、Vc保肝护肝,如果有肝胆病,并伴有烂鳃、肠炎、出血等症,就必须先用抗生素快速抗菌消炎。

第二、抗生素有副作用,因用于治疗的时间一般只有5~7天,除磺胺类药物外,短期内不会对肝脏造成大的损伤,况且肝脏本身具有解毒功能,只有长期投入抗生素或严重超量使用才会导致肝肾损伤,我们强调不要在平时预防中添加抗生素,但也不能因为抗生素有副作用就惧怕用于治疗

第三、鱼真正得了肝胆病,也不是几天内通过内服保肝药就能使病变的肝脏逆转的,真正减轻肝脏负担的是减食、调水是关键

病鱼停止死亡后还要继续减食喂养,内服中草药巩固疗效,防止鱼病反弹。

(来源:《当代水产》,经西南渔业网编辑,内容有增减)

(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