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棉签产品已改为纸质轴

香港开始实施管制即弃塑胶餐具及其他塑胶产品的新法例的第一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项新的环保条例主要针对一次性塑料制品,即禁止销售和免费供应受管制的即弃塑胶产品,包括禁止在餐饮堂食及向外卖顾客提供胶叉、胶刀、胶匙、胶饮管及所有发泡胶餐具,以及禁止酒店免费提供塑料小瓶装洗发露、沐浴露、护发素、润肤露和洗手液等,不过瓶装水则可有偿提供。在日用品方面,禁止销售和免费供应胶轴棉签、雨伞袋等日用品。

新例实施首六个月为适应期,食肆可在未来6个月适应期内完全转用非塑胶的木或纸造等替代餐具。对于未有成熟替代品的胶杯、胶碗、胶饭盒(包括封口盖和胶膜)可以继续在外卖使用,但不可使用发泡胶餐具(包括碟、食物容器和杯)。特区政府承诺,在适应期内不会对违规业务地点执法,环保署人员会了解他们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协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21日发表网志称,香港“走塑”(即减少塑胶制品)工作踏入一个新的里程碑,会在法例规定的六个月适应期内,派员巡视4万间餐饮食肆、零售店和酒店宾馆。他强调,执法人员会采取循序渐进的执行模式,让业界慢慢顺利过渡。

谢展寰表示,本港中小型食肆和商店可善用新法例实施后的六个月适应期,在适应期尽快用完受管制的塑胶产品存货,无需浪费,并尽早订购合适的替代品。在适应期过后,署方仍会以宣传教育先行,针对屡劝不改者才会视乎情况,采取执法行动。

不过法例也规定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允许使用被管制的塑料产品,例如一些预先包装好,比如说配了吸管的纸盒牛奶,或者是自带勺子的雪糕等,还有就是针对有些残障人士或者生病的人,可能会需要吸管来进食,那么这种情况也是可以豁免的。

当然,也有完全禁止的。例如彻底禁止提供免费的派对帽、蛋糕装饰和荧光棒等。

根据立法会的文件显示,一旦违反了该环保条例,最低罚款2000港币,最多会罚10万港币。

内地游客赴港要自备用品吗?

在新法例下,香港的酒店和宾馆不提供塑胶洗漱用品(例如胶柄牙刷、胶梳)、瓶装水、小瓶装沐浴露等,那么内地游客前往香港需自带吗?

答案是:完全不用。新法例容许酒店业界为客人免费提供非塑胶替代品,或收取费用继续提供塑胶用品。

有不少酒店已改用可重用补充式容器来提供洗发水和沐浴露等,有些则提供木质或竹制牙刷、木梳等非塑胶替代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为了让游客知悉新法例,香港环保署现已在香港国际机场、西九龙高铁站、罗湖及落马洲港铁站的入境大堂宣传,向入境游客介绍与酒店及宾馆有关的管制内容。特区政府也鼓励酒店在网上订房和客人在酒店前台登记入住时提醒住客有关新法例的规定。

香港各界已为“走塑”做好准备

香港环保署数日前到访数间大型连锁食肆,这些连锁品牌在香港合计有超过一千间分店,均已为即将实施的新法例做好准备。

谢展寰(左二)及环保署署长徐浩光(左一)等早前到访食肆,了解食肆转用环保餐具情况。

有本港商家为响应这一政策,早已开始采用成本较高的纸质餐具。比如之前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有店铺从1月开始就用纸质的外卖餐具了,而且收费基本上都是1-2港币。

而今早(4月22日)就已有本地的连锁快餐店在收银处摆出告示,表明外卖顾客若需要餐具,须额外收费,不锈钢可重用餐具每包2元,而木刀、木叉、竹筷子和竹浆羹等中式或西式餐具包,每套分别收1元。

有小食店转用纸勺子,并在铺面贴出每只纸勺子额外收取一元的告示。店员指,塑胶餐具存货在条例生效前已接近用完,剩下的会在店内自用,又指不少光顾多年的顾客都表示理解餐具须额外收费。

不过也有食肆免费提供环保餐具,在油麻地一间“两饭”(指售价低廉的饭盒,由两款自选菜及米饭组成)食肆,店内贴出告示,一盒饭免费配一套即弃环保餐具,如需要额外餐具,需要支付3元。食肆负责人表示,转用环保即弃餐具后,包装物料的成本比以前增加大约1.8%,由于食肆目标顾客是基层,因此不会考虑加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塑有赏

其实,香港特区政府早在2018年就开始宣传“外卖走塑 餐具先行”运动了,并且从2023年11月开始,已经举办第三届了。市民只需要下载“走塑有赏”手机软件,就能参与活动。

在指定的餐厅里点外卖时,只要不索取餐具,就能扫取餐厅的二维码获得印花,集齐一定数量以后可以兑换各种奖励。

市民支持环保 惟需时适应

在环保条例实施前,不少网友就质疑吐槽,例如纸餐具放在热汤内浸泡后容易变软,不能使用;部分木匙较浅,难以盛载汤水类;纸饮管搅拌冻饮后,约8分钟后吸收水分开始变软,近杯盖位置最易弯曲,虽然仍可勉强搅拌,但不容易吸吮。

新法例目的是鼓励市民“走塑”,外卖自备餐具,如使用不锈钢餐具,清洗后可重用。多名市民表示支持环保,但仍待适应新法例。

有市民表示,很多餐厅逐渐转用非塑胶即弃餐具,但质量参差,“有茶餐厅和咖啡店提供的纸饮管很容易变形,但随身携带餐具很麻烦,未打算自备餐具。”

还有市民表示,“现已买了一套可重用餐具,包括刀、匙、叉和饮管,打算随身携带,外出用餐时使用。”她坦言每次用后要待回家后才能清洗,感觉麻烦。

谢展寰:60餐具供应商供选择

针对上述情况和市民关注替代餐具不够好用等问题,环境局局长谢展寰在昨日(4月21日)也回应表示,除了纸浆制品,还有很多选择,包括木浆、竹浆、甘蔗渣浆、草浆等。香港本地餐厅食肆供应的食物种类繁多,餐厅在选购餐具时,宜根据其供应的不同菜式,选择适合的餐具。

环保署的绿色餐具网上平台有超过60间餐具供应商,共超过720款非塑胶即弃餐具产品。他引述有连锁快餐集团分享,自推出鼓励客人自备餐具或餐盒的奖励计划,一年多时间里节省了逾20万份即弃塑胶外卖餐具。

谢展寰指出,管制目的是希望建立“走塑”文化,移风易俗,并非惩罚商户,业界需要时间调整业务配合管制,特区政府会尽力提供适切的协助,尽量以教育为先、人性化地按个别情况处理个案。

深圳推行垃圾分类“空杯减塑”计划

不仅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也在践行“空杯减塑”计划,为低碳环保助一“杯”之力。

今年2月3日,深圳启动“空杯减塑”计划,联合众多大型商超、连锁品牌餐饮(茶饮)及电商平台企业,积极推广垃圾分类知识,鼓励市民使用自带杯装饮料、咖啡,以减少塑料包装和塑料杯的使用,进而实现垃圾减量和分类。目前,全市共有16家企业261个门店参与其中,吸引消费者参与约12万+人次,回收了约80000个塑料杯(容器),日均减少使用1500个塑料杯(容器),相当于减少约2.4吨的碳排放。

深圳一咖啡门店为客户提供的可回收或可循环使用的饮用杯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梁治宇表示,塑料制品虽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但难降解的塑料垃圾也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人们若不正确使用、投放、处理塑料制品,地球生态环境将受到严重影响。为地球减轻负担,空杯减塑,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