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八路军115师的参谋长周昆,带着115师的6万法币军饷离开了国民党二战区,之后参谋长周昆将一个挎包交给警卫员,让警卫员先带着此挎包回115师司令部交给作战科长王秉璋。

当王秉璋打开这个挎包后,发现挎包里只有3万法币,参谋长周昆和另外3万法币却就此“不翼而飞”。

要知道,八路军师参谋长可是我军的高级将领,当时这位参谋长周昆还深受毛主席的信赖,前途可以说是无限光明。

那么,他为什么会选择携款潜逃,并人间蒸发呢?他最后又去了哪里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周昆在革命年代所作出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昆

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革命

周昆出生于1902年,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因病逝世了,因为家里贫困又负债累累的缘故,父亲周令根实在承担不起抚养几个孩子的费用,就将小儿子周昆送给了同族的周用彬当养子。

周用彬所在的托莲周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周用彬本人更是一名晚清的秀才,因此周昆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周昆17岁那一年,养父周用彬的弟弟周丽彬被任命为平江县立师范学校校长,之后在平江县天岳书院开设“新式课堂”,除了教传统的国学外,还教授物、理、化、生、体、美等现代课程,周用彬知道此事后,当即将周昆送到了这所学校里就读。

在天岳书院学习的经历开阔了周昆的眼界,也为他后来在红军、八路军中担任高级干部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五四运动后,一大批青年开始接触新思潮,而周昆从学校毕业后和仅大他一岁的“堂叔”周胜德一起去平江启明女校玩耍时,结识了女校园艺部负责人余贲民,余贲民对周昆和周胜德十分欣赏,经常和他们两个聊天,并发展他们参加了平江农民运动,周昆也就此正式开始了革命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贲民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以武装起义的方式对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政策,并决定派遣毛泽东前往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因为余贲民是毛泽东的入党介绍人,也是平江党组织创始人的缘故,毛泽东到达湖南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余贲民商议起义事宜。

1927年9月张家湾军事会议胜利召开后,我党正式组建了湖南工农革命军第1师,余贲民就任副师长,而周昆和周胜德则被编入了3团3营。

9月10日,即秋收起义正式爆发后的第2天,周昆和周胜德在巡逻时遇到了一个自称姓毛的年轻人,那个姓毛的年轻人说自己要见三团团长,还说自己的证件丢了,周昆和周胜德并不认识这个姓毛的年轻人,没敢相信他的话,决定将他押解到团部交给首长审讯。

团领导们见到周昆和周胜德押解的人后,当即吓了一跳,要他们赶快放人,周昆等人这才知晓,被他们押解的竟是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前委书记毛泽东!

而毛泽东对周昆等人的警惕心很是欣赏,连连夸赞,再加上周昆意志坚定、行动积极,因此他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跟随毛泽东前往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冈山

六任师长

在开辟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周昆因为作战勇猛接连得到升迁,于1930年10月被任命为12军红34师师长,正式开始担任红军高级指挥员。

之后周昆在朱德、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率领部队先后参与了第1、第2、第3次反“围剿”作战,多次配合兄弟部队赢得战役的胜利,赣西南和赣西正式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1931年10月份,红34师被改编为红四军红12师,周昆也被调至红10师担任师长,直接听从于林彪指挥。虽然林彪比周昆小5岁,但是周昆在土地革命期间,曾多次与林彪进行配合,知道林彪的军事水平,对林彪十分的敬佩。

当时林彪手下“人才辈出”,除了红10师师长周昆外,还有红11师师长王良、红12师师长陈光、以及红13师师长寻淮洲,这些将军的军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后来红13师被调走,中央苏区开始流传一句话,“林彪手下三杆枪,陈光周昆和王良。”这句话中的“枪”指的是“机关枪”,意思是陈光、王良、以及周昆的三个师在打仗时就像机关枪一样火力凶猛,让敌人闻风丧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光、王良、周昆

1932年3月,红一军团重组后林彪升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四军军长的职务由王良担任,周昆又被调到了红11师担任师长。

结果周昆这个师长刚当了9个月,红一军团就根据上级命令再次改组,红四军军部取消,红四军所属的三个师被改编为了红10师和红11师两个师,直接听从于红一军团指挥,周昆又一次当上了“红10师师长”。

红10师经过多次改编,已经是中央红军中战力最强的一支军队了,因此当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第4次“围剿”时,周昆率领红10师在黄陂、草台岗等地和友军部队一起消灭了三个师的国民党军队,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决定改变军队中“小师小团”的现状,再次对军队进行改编,将瑞金模范师、中央警卫团、军团教导队、以及东南战区模范团等部队整编成红3师,红军部队开始形成“大师大团”的局面,周昆也正式被改任为红3师师长。

周昆就任红3师师长三个月后,国民党反动派正式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作战,结果红军部队因为执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方针,选择硬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因此损失惨重,红3师也被整编入红九军团,周昆则被调到了中国工农军学校工作。

1934年8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深入展开,中央红军的处境越发艰难,党中央不得不开始为突围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为了集中兵力突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8月25日下令,将闽赣军区的61、62团,教导第3团,以及江西军区的独立4团改编为红21师,并任命周昆为该师师长,就这样周昆成为了土地革命时期唯一一个连续6次担任过师长的红军将领。

红八军团

周昆在红21师待了一个多月,部队就和红23师合编为红八军团,周昆本人也被任命为红八军团军团长,奉命率领部队阻止敌第6路军7纵队的进犯,尽可能的为中央苏区转移争取时间。

红八军团因为是临时组建的部队,大部分士兵都是刚紧急招募的新兵,连最起码的军事训练都没有接受过,因此战斗力堪忧。

当红军正式开始长征后,作为红军右后翼的红八军团刚长征没多久,就有大量新兵掉队或者当了逃兵,部队组建不到两个月,红八军团就损失了大量兵力,党中央有心将红八军团压缩为一个师,结果还没来得及改编湘江战役就正式打响。

作为殿后部队的红八军团,在11月30日午夜渡过湘江时,被敌人拦腰截断,虽然经过激烈交火,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红八军团自身也伤亡惨重,连建制都被打乱了。

12月1日,敌人将全部火力对准了最后渡江的红八军团,湘江上的浮桥也被敌人给炸断了,只得泅水而过的红八军团战士就这样成为了敌人的活靶子,虽然红一军团提供了掩护,但起的作用聊胜于无,大量战士永远的留在了湘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江战役

当红八军团的残余部队抵达贵州黎平休整时,发现部队仅存1000余人,军队伤亡人数高达80%以上,因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只得于12月18日决定撤销红八军团番号,将其并入红五军团。

红八军团自9月21日组建,12月18日撤销番号,存在时间连三个月都没有,是红军所有军团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周昆则被调入总部随军委纵队一起行动,长征结束后,他被毛主席调至红军大学担任校长。

再次领兵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就此全面爆发,红军主力部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三个师以及总部特务团。

其中,八路军115是由红一方面军的第一、第十五军团以及陕南红74师整编而成,原本在抗大工作的周昆被任命为115师参谋长。

8月22日,115师的战士们在周昆与政训处主任罗荣桓的带领下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当115师抵达山西后不久就接到八路军总部命令:向平型关,灵丘一带出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5师的领导干部:左一周昆、左二林彪、左三陈光、左四聂荣臻

此时的八路军已经整编为第十八集团军,从属于阎锡山所负责第2战区的战斗序列,此时的日军在占领了山西重镇大同及周边各县后,兵分多路向平型关一带挺进,目的就是突破平型关防线好和雁门关北部的日军会合,然后一同侵占太原,最终侵占山西全省。

为了防止敌人突破平型关,阎锡山除了命令傅作义率领两个旅增援前线外,还专门致电朱德总司令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因此八路军总部才会命令115师向平型关一带移动。

当115师主力部队抵达平型关东部的冉庄、东长城村一带后,迅速按照上级命令对平型关进行侦查,然后埋伏了起来。

9月25日凌晨7点,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后续部队乘坐100多辆汽车,带着200多辆辎重大车驶入乔沟峡谷公路,当这支车队抵达关沟与辛庄之间的一个岔路口时,遭到了115师战士们的伏击。

经过数个小时的激烈交火,有1000多名敌军被115师的战士所歼灭,近百辆敌军的汽车被击毁,大量的武器和辎重被缴获,赢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

平型关战役结束后,115师奉命赶往吕梁山脉建立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离奇失踪的参谋长

1938年2月初,刚参加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的师以上各级参谋长会议的周昆,踏上了返回山西前线的火车,当周昆到达位于山西临汾洪洞县马牧村的八路军总部时,遇到了刚从武昌回来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及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周昆见到两位首长后,首先向两位报告了这次会议的情况,然后讲起了自己在武汉的见闻。周昆一脸不满地告诉彭德怀和左权,在武汉的国民党参谋长除了有属于自己的小公馆和小汽车外,人家还能有小老婆,哪像我们整地跟一个叫花子一样。

人家在武汉整天花天酒地,我们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却非常小气、抠门儿,自己去找他们要几个零用钱坐黄包车,结果他们只给自己两块钱,咱光打鬼子,身上连点小钱都没有,驻武汉办事处简直丢尽了八路军的脸面。

针对周昆的这种享乐主义思想,彭德怀与左权对他进行了严重批评,彭德怀甚至拍着桌子吼道:“我们是共产党,那是国民党,要是碰上我,一个铜板都不给你。”

结果周昆却梗着脖子说道:“这次孔祥熙拿出了3万银元,叫我带回来当慰劳费,说我们115师保卫了他的家乡,人家多大方,哪像我们,零花钱都不多给点。”

勃然大怒的彭德怀再也忍不住,破口大骂道:“ 无耻!”

之后,周昆一脸不服地从国民党二战区领走了115师这个月的6万元法币的军饷,然后嘟嘟囔囔地离开了临汾。

不久后,八路军115师司令部迎来了一位八路军战士,指名要见司令部作战科长王秉璋,王秉璋看到那边八路军战士后,立马认出了他的身份:周昆参谋长的警卫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秉璋

警卫员见到王秉璋之后将一个挎包交给了他,然后说道:“周昆参谋长说这里面是重要文件,让我交给你。”

王秉璋接过挎包后问道:“周昆参谋长呢?”

警卫员回答道:“他告诉我,他有些事要处理,所以让我先回来了。”

王秉璋点了点头,打开挎包一看,里面并不是什么所谓的重要文件,而是一些法币,法币之上有一封信件。

王秉璋打开信件看完后,脸色当即就变了,只见周昆在信上写道:“在临汾共领6万法币军饷,其中3万我带走了,其余3万由警卫员带回,望查收。”

要知道,虽然国民党的法币在解放战争时期并不值钱,1948年时100法币甚至只能买到4粒大米。但是在1938年的时候,法币还是十分值钱的,100法币在当时甚至可以买到两头小牛,因此周昆让警卫员带着3万元返回,自己“不知所踪 ”,王秉璋当即想到周昆参谋长不会是携款潜逃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币

周昆携款潜逃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谁都不愿意相信,一位八路军高级指战员竟然会选择这么一条不归路,毕竟他可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而且是首批上井冈山的老干部,如此人物竟然会选择潜逃,无疑是一件让人难以认同的事情。

因此八路军迅速出动“前总三分队”对周昆进行技术侦查,可惜最终一无所获。

解放后,我党再次派专人寻找过周昆的踪迹,尤其是前往他的老家湖南平江进行深入调查,经过缜密调查后调查人员确认,周昆没有参加过任何反革命组织,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反革命行为,那么周昆“潜逃”后去哪儿了呢?

周昆去哪儿了?

关于周昆后来的去向问题,有数种说法。有人说他带着3万法币回老家平江了,还有人说他拿着这些军饷去了瑞士,当了一名慈善家,改革开放后,还曾经回到大陆为人民做贡献,甚至有人说,周昆带着这笔巨款投靠国民党或者日伪军去了。

最离奇的说法是:周昆带着一名资本家的小姐逃到国外去了,结果将这3万法币花光后,那名小姐就不要他了,因此周昆只得回国,结果被人给打死了。

很明显,以上几种说法并不靠谱,如果周昆真的回了老家平江,3万法币的巨款可以让他置办一些田地,熬过战争的几率很大,周昆“潜逃”时只有36岁,身为一名年轻力壮的男子,很容易活到建国后,而建国后掀起的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像周昆这样“携巨款还乡”的人是不可能躲过去的,因此这一点可以排除。

至于去瑞士改开后回国做慈善、跟资本家小姐出国,没钱回国后被打死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一般而言这种事情都会被媒体大肆报告,而不会“默默无闻”。

同理,如果周昆真的投靠了日伪军或者国民党,那么不管是日伪军还是国民党一定会大肆宣传,因为这可是八路军中货真价实的“高级将领”,而不会选择“默不作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雪枫与周昆

那么,周昆到底去哪儿了呢?

湘江之战时那么危险的局面,周昆没有选择叛变,结果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3万法币就选择叛变革命,背弃自己的理想,然后隐姓埋名销声匿迹,不管怎么看都是说不过去的,而且如果周昆真的决定携款潜逃,为何不将6万法币全部卷走,而是选择留下一半呢?

如果周昆真的选择了携款潜逃,那么他很可能潜逃后不久就已经死亡,被土匪或者别有用心的人杀害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像周昆这样身份的人,如果被日伪军或者国民党抓获,必定会大肆宣扬,秘密处决的可能性极低。

周昆叛逃以后,王秉璋被任命为了参谋处长,1955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周昆叛逃之前是军委委员、八路军115师参谋长,与他职务差不多的有120师、129师和新四军的参谋长,也就是周士第、倪志亮和赖传珠,其中周士第和赖传珠都是上将军衔,倪志亮由于出身原因和犯过错误才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所以说周昆如果不叛逃的话,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如果周昆真的是携款叛逃了的话,只能说他太缺乏远见,太没有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