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中女可以惨,

但惨到从回忆里拿治愈孤独的药,

绝不是个普遍现象。

1

近期最热的剧,或者说至少在中年情感圈儿最热的剧,莫过于湾湾出品的《不够善良的我们》。

林依晨、许玮甯、贺军翔主演,他们从青春偶像剧里的霸总小白花变成了徘徊于人到四十一地鸡毛的熟男熟女,贺军翔甚至都白了头发。

看着他们逐渐沧桑的一代观众们忍不住感慨一番岁月如梭:啊,当年他们给我造梦,如今,他们在演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笔触之细腻,及众多大陆悬浮都市剧的衬托,此剧豆瓣评分高达9.0分,高赞评论如是说:台剧已经进入了next level。

额……可能是调起高了,我刷完两集后的观感是:也,没那么好吧……

两条平行线的设置,一边是已婚的简庆芬(林依晨饰),一边是单身的Rebecca(许玮甯饰),性格迥异的她们走到40岁大关,开始因各自的困境打量彼此的生活,胸口荡漾出些许的羡慕和悔意——“如果当初选那条路会怎样”“成为她好像也不错”。

有人说这个设定很有趣,但我真的很困惑:简从Rebecca那里抢走何瑞之(贺军翔饰)成为何太太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再怎么跌宕曲折的恩怨纠葛,十几年不足以化解么?通常来说三五年就差不多了吧?十几年的时间,大家各自忙碌,被各种新的人事物填满生活,都不足以覆盖掉那些爱恨情仇吗?

张爱玲有句话说得贴切,要永远爱一个人,跟永远恨一个人,是同样困难的。

生活的河流滚滚向前,哪里有那么多熨不平的凹凸?《半生缘》里的顾曼桢被姐姐害得那么惨,多年后还是接受了她的临终嘱托,去照顾自己被姐夫强暴生下的孩子,并同时面对那张曾经无比狰狞的脸,仿佛之前的惊涛骇浪都没有发生过。

很不可思议,但很真实。就是这样的,时间好像自带一定剂量的孟婆汤,过着过着,前尘往事竟也可模模糊糊、无足轻重,不经意提起来,仿佛那是别人的故事,那种身临其境感总归会被慢慢淡化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何况剧中的男女主角们,十几年间都好好地物理隔离着,没见过面,没怎么电联过,咋就那么念念不忘呢?

简庆芬那头尚可理解,她抢来了何太太的位置,却总觉丈夫有些心猿意马,仍然惦记着没到手的白月光,然后她就觉着自己是替代品,忍不住视Rebecca为假想敌,越是当下过得不如意,越是会比到心理失衡。

但Rebecca那头就显得有点过于“重感情”了。十几年前的前任,偶然间看到,还是会心头一紧、百感交集、泪流满面。那情那景,也许有人看到会心疼,但代入到我自己,只会率先在脑海浮出一句:这十几年怕不是白过了吧?

一个单枪匹马、奋勇向前的都市女性,会在这十几年间,获得事业飞升的成就感,获得消费水平提升的爽感,也会获得新的关于爱与痛的情感体验,所有这些都不足以冲淡一个头发白了的已婚前任给过的短暂温暖么?他,就那么恒温么?

当然不排除个别情况的存在,但这种设定确实有点放大爱情在大龄独身女当中的比重了,给人一种“没了男人就没法活”的陈旧之感。

回归到Rebecca这个个体,她可以感情至上,从她在之前还做过一个有妇之夫的情人这件事可以看出,这姑娘是一个情感需求很高的人,二十几岁情路上的磕磕绊绊都无法改掉她“有情饮水饱”“恋爱大过天”的信仰,若不是秉承这样的信仰,她也不可能跟这个经济状况不错的男人恋爱那么久,还没捞着任何实惠。

她就不是务实派,她就需要以情感来果腹,不然会饿死的。而这种人,压根就不可能单到四十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我们当下的境遇,除了外界因素限制下的“不得已”,还离不开另一条暗线的推动,那就是“潜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格即命运”。

“潜意识”理论的一个基本逻辑是,不是原生家庭或过去的经历导致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而是当事人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比方说有的人会有精神性耳聋,那大概率是因为,他对外界不信任、有恐惧,所以才会通过潜意识的隔绝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包括什么讨好型人格、回避型依恋,都是为了适应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所采取的生存策略。

所以如果像Rebecca这般情感需求如此旺盛的话,为了不让自己干涸到死掉,压根不会生生熬到四十岁,独自面对不知多少个漫漫长夜,更何况,她在婚恋市场的“行情”还那么好。

相应地,能够一直单着的人,一定是对于孤独有更强的耐受力,而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求度没有那么高,生活中一定有些乐趣是自己能够唾手可得而无须仰赖于他人的。

这么说吧,能够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生活状态而不去积极寻求改变,那就说明这是某种程度上趋利避害的选择,是暂时不需要打破的舒适区。

而这部剧吧,似乎把重点放到如何表现Rebecca的惨了,而没怎么展现她独自生活的乐趣。这也让我觉得她是一个被放错位置的女主角。言情剧里的破碎感大美女,真不适合过这种独守空房的日子。

与此同时,第二集当中关于“一人食不让坐大桌”的剧情也略显悬浮。

首先,这种情况应该已经很少了吧,在非高峰期的时候,顾客说不坐吧台,哪里有服务员那么死脑筋的,湾湾的商家这么有原则的么?还是百分之一的概率正好被心情不佳的Rebecca碰上了,那也太巧了吧?

如果想切这个点,建议把“不允许”改为“不方便”,比如一个人点总是会点多然后需要打包,带回家之后又往往因工作忙而忘记吃,直到放到腐坏。

抑或把“不允许”改成“一成不变的乏味”,逛书店看到一本名为《别独自用餐》的畅销书(真有这书),处于好奇翻了翻觉得有点道理,然后萌生了找饭搭子的想法,给原有的生活方式设计一点小分叉。

反正就不用那么苦大仇深,好像全世界都跟自己作对似的,非要给Rebecca加一个同服务员声泪俱下诉说委屈的颅内场景。

其实不论已婚或者单身,很多烦、无奈都是细小的、无声的,来不及大张旗鼓、细细咀嚼,或没那个精神头大张旗鼓、细细咀嚼。不过好在,随着年龄增长,人都会变得越发皮实、越发禁锤。

要真问有什么难逃且共通的困境,我觉得是,新鲜感来得愈发不容易。

你看哈,二十几岁是一个拥抱体验和现象的阶段,什么都是新的,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向自己袭来,尖叫、快乐和满足都来得相对容易。

慢慢地,等有了一定见识的积累之后,你便会自动分门别类,主动启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戴上“万变不离其宗”的有色眼镜再往外看,就觉得好像什么都大差不差、不过如此。

这个时候,快乐的阈值变高了,可往前看,还有好几十年要活呢,瞬间就觉得时间如荒野,好煎熬,好迷茫,且越是拥有了相对的稳定和成功,越是如此。

所以说很多人到了本该稳重的中年,反而容易做一些“发神经”的事情。前有辞掉工作、抛妻弃子去南美岛屿追寻艺术梦的高更,后有疯狂健身让自己脱胎换骨的咱们贾玲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他,就是太想要新的碰撞、新的自我以及新的掌控感了,于是这些“活够了”的人会主动越轨,通过和人事物建立不一样的关系来开启属于自己的别样新生。

当然,在和老熟人的情感关系里求解也是一种方式了,但,那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希望下次,可以拍拍不那么性缘的中年男女,那或许才是真正的next level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