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3日,著名的剧作家吴祖光带着妻子新凤霞来到了北京饭店,此行,他们是来探望好友夏衍与潘汉年的。

中午,几人一起用餐,用餐后,吴祖光告辞离开,潘汉年回到了房间。

晚上8点,时任公安部部长的罗瑞卿带着人匆匆赶来,潘汉年随即接到电话:“楼下有人要见你,请你下楼一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思想准备的潘汉年穿着拖鞋下楼,当即看到了全副武装的罗瑞卿。

罗瑞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示,你被逮捕了。”

潘汉年一头雾水,战士们顾不上其他,将潘汉年带上了小汽车后,转眼便消失在夜幕中。

此时,正巧在全国代表会议期间,潘汉年作为上海市的代表未能出席第二天的会议,引起了上海代表团其他人员的疑惑。

1955年4月5日,陈毅在上海代表团开会时说:“潘汉年由内奸问题被捕,这件事发生在1943年.......”

1943年,潘汉年到底做了什么事?

这件事,要从1939年说起。

1939年的春天,经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后,抗战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为了获取更多有利的重要情报,党中央决定加强在敌后搜集情报的工作。

潘汉年作为我党有名的地下工作领导人之一,他此次奉命离开延安,来到了香港。

香港此时是远东地区一个重要的情报战场,美,苏,英,日等国家都派有情报人员在这里活动,此时,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负责人,是廖承志。

廖承志与潘汉年是老相识了,两人见面后双方都很高兴,随后,他们开始通力协作,整理和创建我党的情报网络。

1939年8月,党中央正式任命潘汉年为中社部副部长,统领华南一带情报工作。

潘汉年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地下工作者,在他的领导下,香港很快建立起了一个卓尔有效的情报网络,在香港的情报工作进行稳固时,潘汉年又将目光投向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对于香港来说,上海才是敌后最大的据点。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人占领上海的绝大部队地区,对于上海,这座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美,苏,英等国非常重视,他们的情报工作在这里依然是十分活跃。

日本人在上海创办有“梅机关”,还有汪精卫投降当汉奸后的“特工总部”,除此之外,国民党派遣的军统,中统特工,也在上海开展工作。

潘汉年认为,想要获取更多,更重要的情报,他必须在上海建立一个情报网络。

不久,潘汉年秘密离开香港,前往上海,不过在前往上海前,他见到了一位神秘人物。

袁殊

此人叫袁殊,在中共地下党的工作人员中,袁殊无疑是其中最为特殊,最为传奇的一个人物,因为他的身份,十分复杂。

大革命时期,袁殊热衷于无政府主义,后来他去日本留学,受到了左翼文学影响。

回国后,袁殊与潘汉年,夏衍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此,他的思想开始向马克思主义靠拢,在此期间,袁殊通过自己的能力,接连成为了国民党军统,日本驻上海领事馆情报机构人员。

早在抗战初期,袁殊找到潘汉年,说要继续为中国共产党服务,潘汉年同意,表示他应该“身在曹营心在汉”

根据潘汉年的指示,袁殊在上海一边跟军统联系,一边和日本情报机构联系,与此同时,他还是算是我党的地下党之一。

1939年9月,袁殊来到香港,参加国民党军统会议,此时,他得知潘汉年从延安来到了香港,便想见潘汉年一面。

几天后,袁殊找到了潘汉年,刚一见面,袁殊就推心置腹地说:“我希望中共党组织能够同意我继续参加革命工作,为抗战效力。”

潘汉年:“你的要求,我们欢迎,而且你目前的处境,也不必变,外人的议论不要在意,历史必定会有公正的评价。”

随后,在潘汉年的指示下,袁殊回到了上海。

不久,潘汉年来到了上海,他即刻在百老汇大厦,约见了袁殊,这次见袁殊,潘汉年主要是想要搞清上海的情报工作。

袁殊一一如实到来,这对潘汉年在上海创办我党自己的敌后情报机构,提供了很大便利。

在上海主持情报工作时,潘汉年打交道的另一个人,也成为了他最终被捕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士群(右)

这个人,就是李士群。

李士群是典型的政治投机分子,大革命时期,他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在党中央的特科机关工作过,后来由于被国民党逮捕后叛变,随即加入了中统。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士群在南京与日本间谍勾结,随即投靠日本人,成为汉奸。

后来,由于日本人的器重,李士群与汪精卫结下了友谊,汪精卫的伪政府成立后,李士群便成为了汪精卫伪政府情报机构“特工总部”的实际负责人。

虽然当了汉奸,但是李士群是个聪明人,他不愿将所有事情做绝,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决定设法与中国共产党接上联系。

1939年秋天,潘汉年向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党传递信息:我愿意和你们建立联系,还可以给你们提供情报,你们尽可以将胡绣枫安排到我这里工作。

早些年间李士群被国民党逮捕时,胡绣枫多次接济李士群的老婆叶吉卿,因而李士群和叶吉卿对胡绣枫多有好感,不过此时胡绣枫在后方做国民党上层的抗战工作,无法分身,便委托姐姐胡寿楣前来接替这个任务。

胡寿楣还有一个笔名,叫关露。

此时的关露,是上海滩的四大才女之一,与张爱玲等人并称,她于1932年入党,一直在“左联”工作,

1939年的一天,关露接到了中共南方局叶剑英的电报:关露同志,速去港找小廖接受任务。

这个小廖,指的就是廖承志。

关露

关露来到香港后,见到了廖承志和潘汉年,潘汉年没有客气,立刻将任务全部和盘突出,关露心中有些犹豫,一会儿,她坚决的表示了服从命令。

潘汉年特别叮嘱道:“今后有人说你是汉奸了,你千万不能辩护,辩护就糟了。”

关露点点头,这个时候,关露已经幻想到了,自己被其他朋友“唾弃”的样子。

回到上海后,关露即刻与李士群产生了联系,此后,由于关露常常出入李士群的家里,因而一些朋友便向关露投出了鄙夷的目光。

甚至还有一些人公开的在报纸上说她是汉奸,关露有苦难言,她的心里一直谨记着自己的任务。

在当时的特殊时期下,做地下工作,真的是需要一颗强大的心。

对于关露在抗战时期的所作所为,50多年后,作为知情者,曾任国家安全部部长的凌云评价说:“关露是一位非常好,非常好的同志。”

就在关露忍受着旁人鄙夷的目光时,她的工作,迎来了曙光。

周佛海

1941年,李士群受到了汪伪政府周佛海的打压,对此,他十分不服气,随即,他向关露明确表示,自己愿意为民族做一些有益的事,目的是为自己留条后路。

得到这个关键信息,关露立刻报告给了潘汉年。

潘汉年随即赶赴上海,在袁殊的安排下,潘汉年在李士群的家里,两人会面。

这次会面,两人达成了协议,由李士群为新四军提供情报,其中,李士群与潘汉年的中间联系人,叫胡均鹤,他是李士群的心腹。

潘汉年与李士群谈好后,李士群没有食言,他此后为新四军送去了许多有用的情报,除此之外,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江苏省委要撤离上海。

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后经潘汉年出马找到了李士群,在李士群的安排下,中共江苏省委安全撤离了上海。

双方合作的关系,一直持续到了1943年,忽然发生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4月,新四军掌握的种种迹象表明日伪军又有“大动作”,但是具体情况不了解,饶漱石便要求潘汉年,加强对情报的搜集。

此时由于另外的原因,情报部门和李士群的联系断了,潘汉年考虑到任务的重要性,便决定亲自去上海一趟。

这个时候,潘汉年想不到,这一次的上海之行,影响了他整个后半辈子的人生。

汪精卫

潘汉年到达上海后,没见到李士群,胡均鹤说他去了苏州,潘汉年再次奔赴苏州,可是到苏州,李士群又留下信说去了南京。

此时,潘汉年已经察觉到不对劲,但是事已至此,他只要咬着牙再去南京。

让潘汉年想不到的是,到了南京,虽然他见到了李士群,但是李士群却是说了一番让人意料之外的话:“汪先生知道你来了,他很高兴,想要和你谈一谈。”

听完这句话,潘汉年脸色大变,他自然知道这个汪先生是谁,正是大名鼎鼎的汉奸汪精卫。

这时,潘汉年终于明白,李士群从上海到苏州,再从苏州到南京,原来就是想引他见汪精卫。

李士群的态度很坚决,潘汉年自然是不愿意和汪精卫见面的,但是情况到了这个时候,自己如果拒绝了,恐怕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第二天,李士群带着潘汉年,见到了汪精卫。

汪精卫:“我认识你们的毛先生,过去我主张联共的,后来发生了误会......我是要搞民主的,我要搞议会政治,吸收各党派参加,也会请共产党。”

潘汉年:“我可以把汪先生的话传达到延安,但是我认为,延安方面是不会派人来参加你的议会政治的。”

汪精卫:“现在是个好时机,我们合作起来可以异途同归....”

潘汉年不置可否。

汪精卫看到后没有多说,而是叮嘱李士群,要他安全将潘汉年送走。

这次潘汉年会见汪精卫,其实并没有谈什么实质内容,但是他们的节点并不在于谈了什么,而是谈话本身,就不是正确的。

之后,潘汉年更是做了一件错误的事。

此时新四军正在整风,潘汉年怕自己被整,就将此事隐瞒了下来,当时国民党特务系统察觉到此事,到处传播,毛主席为此还专门询问了潘汉年到底有无此事。

潘汉年违心的表示没有,毛主席相信了他,随即告诉我党有关部门,进行辟谣。

1945年,潘汉年来延安参加七大,本有机会向毛主席说情此事,但是他又错过的,以至于此事,潘汉年一直隐瞒了12年之久,直到1955年。

1955年,潘汉年作为上海代表团的一员,前往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代表会议,在此期间,由于“高饶事件”,毛主席提议凡是和高、饶问题有某些牵连的或历史上有问题而没有交代的高级干部,都应当主动地把问题向中央讲清楚,会上没说清楚的,可以写报告。

潘汉年认为自己不能再隐瞒了,就将自己会见汪精卫一事,写成报告,拿给了陈毅。

陈毅看完后脸色大变,随即奔赴中南海,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后报告雷霆大怒,立刻批示:此人从此不可再信用,随后,他下达了逮捕潘汉年的命令,根据毛主席的命令,公安部长罗瑞卿亲自带队,将潘汉年抓了起来。

潘汉年随后被关押在了功德林监狱,1960年,被转送到秦城监狱。

1963年,潘汉年以“刑释管制分子”的身份走出了秦城监狱,后来在特殊时期,他再次被捕入狱,1977年4月14日,潘汉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