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是我军最为优秀的参谋,没有之一,自从他参加革命以后,曾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担任参谋的重任,因而对于他的参谋能力,那自然是没的说。

1965年,罗瑞卿卸任总参谋长,叶剑英第一时间向党中央推荐了一个接班人选,他就是杨成武。

对于叶剑英的能力,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是知道的,杨成武,大家也了解,因而对于叶剑英的提议,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等人都表示同意。

不过到了林彪这里,林彪有了不同的看法。

林彪时任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毛主席询问他的意见时,林彪说:“添一个字。”

为什么林彪没有直接同意杨成武担任总参谋长,而是添了一个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参军,最初主要是做政治工作的,如同刘亚楼一样,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担任政委职务。

1929年,15岁的杨成武参军革命,两年后,他当上了红军团政委。

开国少将龙书金曾回忆:“杨成武,刘亚楼为政治型干部,红军时期,红一军团但凡开大会,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稳坐主席台中间,杨成武,刘亚楼分别束腰扎武装带,分立两旁,威风凛凛,如两门神也。”

长征期间,杨成武为革命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强渡乌江,攻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每一场血战,都有杨成武的身影。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毛主席带领部队继续北上,5月12日,蒋介石亲自飞赴贵阳,决定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地区消灭红军。

5月24日,红一军团攻克安顺场,缴获了三只小船,这船要想使得2万多名红军从安顺场渡江,将会十分的费时间。

思来想去,毛主席做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这个任务,交给了红一军团第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

接到中革军委命令,黄开湘,杨成武不敢耽误,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5月29日凌晨,来到了泸定桥前。

下午四点,杨成武动员战士们时,就记住一条信念,“要桥不要命”,无论牺牲多少人,都一定要将桥给夺下来。

说完,战斗打响,被选出来的勇士们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毫不畏惧,当勇士们爬到中间时,敌人放了大火,想要以烈火阻止红军过桥,勇士们大喊一声:“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冲啊!”

接着,一位勇士踏上桥板与敌人发生了白刃战,其他的勇士看到后急忙扑向前。

杨成武看到战士夺桥成功,立刻带人向前冲,两个小时后,红四团完成了任务。

刘伯承来到泸定桥后,十分感慨,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战后,中革军委给红四团22位勇士,再加上团长,政委分别奖励了一套列宁服,一支钢笔,一本笔记本,一个搪瓷碗,一双筷子。

杨成武也成为了林彪麾下的一名猛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杨成武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前,林彪找到他,告诉准备任命他当军事主官,任命他为师长,杨成武很诧异,他说自己当不好师长,请林军团长指点一番。

林彪没拒绝,当即给杨成武上了一课,他教给杨成武九个准则。

第一:要勤快,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当不好军事指挥员,自己的事要自己办,比如不能到了宿营地,就先搞水洗脚,搞鸡蛋煮面条吃,吃饱了就睡觉,要对住的地方,在什么位置,有几条路,敌情怎么样,发生紧急情况该怎么,都要一一清楚,什么事心里都要有个底。

第二:要摸清上级的意图,对于上级的指挥,一定要通透,彻底的明白,学会融会贯通,要有敢于和善于在新情况中找到新办法的创造性,也要有大勇,大决心,要有强烈吃掉敌人的企图和野心。

第三:要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主席很早就说的,对于敌情,地形,部队,无论是什么方面,都要有个心理准备,平时积累的越多,在战时,特别是在复杂的情况下,就越是沉着冷静,越是有办法。

第四:要有活地图,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地图,指挥员和参谋一定要熟悉地图,经常读地图,熟读地图可以产生智慧,产生办法,除了熟读地图外,也要组织人亲自前往前线进行勘察,校正地图,这样一来,就算你离开了地图,也能熟练作战。

第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想够想透,每次战斗指挥,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天气,地形,遇见突发情况怎么办,敌人火力太猛我们该怎么办,在整个战斗的过程中,情况都在变化,要不断的提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而且每次回答问题,也不能草草了之,必须全部想透。

第六:要有一个很团结的班子,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是带部队打胜仗的一个关键,要各司其职,行动协调得当,而且都要勤快,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问题,不要旁观,不要互相干扰,必须要团结。

第七:要及时下决心,战场上情况变化很多,指战员一定要抓好时机,知道该什么时候打,什么时候不打,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组织战斗,不要毫无把握的冒险,有人民群众帮助我们,我们就有可能将敌人给“封锁”起来,这种政治优势是我们独有的。

第八:要有一个好的战斗作风,一支部队好的作风,主要是来源于干部,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的作风怎么样,部队的作风就会怎样,要抓好干部的使用,除此之外,战斗作风也是从实战中锻炼出来的,参加了战斗,有了体会,有了经验,就知道怎么打了,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

第九:要重视政治工作,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加强党的领导,一定要将连队的支部建设好,连队政治工作做好了,能够提高全体指战员的阶级觉悟,除了这些,还有将战术,技术练好,特别是技术,如果瞄不准,怎么消灭敌人?

林彪交给杨成武的这九条准则,实际就是他的打仗心得,在杨成武离开后,林彪又推心置腹地说,要想当好师长,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毛泽东思想,照毛主席的指示去打仗。

林彪的这些心得和准则,给了杨成武很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时期,杨成武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中,在黄土岭战役中,他还率部歼灭了一位日本中将,这件事,也成为了杨成武军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放战争时期,杨成武在聂荣臻的手下担任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等职。

建国后,杨成武率领20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役,1954年,他回到了国内,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

杨成武与总参的缘分,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此时,粟裕是总参谋长,杨成武手下任职,不过没多久,杨成武就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是中枢,毛主席要杨成武担任司令员也可见对他的信任和倚重,虽然杨成武这时工作重心在军区,但是他还是兼任了副总参谋长的职务。

1958年,杨成武被任命为常务副总参谋长,这时,他负责总参的日常工作。

罗瑞卿

粟裕被免职后,黄克诚担任了总参谋长,杨成武依然是副总参谋长,是黄克诚的第一副手。

1959年,黄克诚被免职,罗瑞卿接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这时,杨成武又成为罗瑞卿的副手。

在总参工作的这些年,杨成武的能力和忠心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的认可。

1965年,罗瑞卿因故卸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这时,由谁来接任总参谋长一职呢?

叶剑英当即推荐了杨成武,无论从资历,还是能力来说,他都是最合适的人选,对于叶剑英的推荐,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等人都纷纷表示了同意。

不过,此时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是林彪,同时,林彪也是杨成武的老领导,毛主席自然也是要问林彪的意见。

林彪听后,表达了自己不同于众人的建议,他认为应该给杨成武添个字,就是让他成为代总参谋长。

林彪建议杨成武担任代总参谋长的原因是,前几任总参谋长都是元帅,大将,突然任命杨成武这个上将,有些不太合适,先观察一点时间好。

对于林彪的意见,毛主席采纳了,之后,杨成武被任命为了代总参谋长。

由此,杨成武成为了57名开国上将中,第一个正式执掌总参的人。

1975年,杨成武再次成为代总参谋长,两年后,邓小平找到他,要他前往福州军区担任司令员,由此,杨成武离开了代总参谋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