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到1949年初,在东北,华北,华东战场上,三大战役接连落下帷幕,总歼敌154万余人,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大陆的武装力量基本被消灭殆尽,全国胜利指日可待。

建国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会见,蒙哥马利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

毛主席摇摇头,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得意之笔是这三大战役,他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后,确定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地位。

土城县,是红军一渡赤水之地,在此之前,毛主席计划拿下土城等地,再北渡长江,一举摆脱敌人追剿,在土城侦察时,毛主席认为道路两边是山谷地带,适合打一个伏击战。

之后,我军与敌人激战,战后,我军并没有取得较大战果,由于局势对红军不利,毛主席决定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

此时,老蒋早已部署了重兵在长江南岸,防止红军北渡。

毛主席判断,国民党兵力此时都在长江一带,那么,贵州遵义等地的兵力肯定空虚,可以再打回去,然后,部队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二渡赤水,红军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毙俘敌3000余人,为此,毛主席心情舒畅,写了一首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红军回师贵州,再占遵义,完全出乎蒋介石的预料,他连忙指挥部队向遵义,娄山关一带支援,企图消灭红军,可是在红军的强大攻势下,五天时间内,我军接连攻占桐梓,娄山关,遵义。

遵义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心急如焚,亲自飞赴重庆坐镇指挥,他命令国民党部队不惜一切向前推进,寻求与红军的决战,具体部署为:川军3个旅由桐梓向遵义地区进攻;第9军2个师由重庆向松坎、新站地区推进,第2纵队主力3个师进至仁怀、鲁班场地区,第3纵队4个旅进至大定(今大方)、黔西地区,第4纵队一部集结于金沙、土城等地,第1纵队4个师位于乌江南岸,策应其他纵队作战。

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毛主席指挥红军应换守为攻,争取主动。

随后,红九军团被安排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敌人东进,主力红军则由遵义地区西进自腊坎、长干山等地,寻求机会歼灭敌人的第二纵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由于敌人的防守缜密,红军未能获得战果,随后,红军退后一步,攻打鲁班场的守敌,蒋介石很高兴,以为红军主力来了,立刻派遣大部队前往鲁班场支援。

随后,毛主席看到敌人动了,他立刻指挥部队调头,主动撤出战斗,向仁怀以北的茅台地区进军,等到了茅台镇,红军稍微休整后,三渡赤水河。

蒋介石很郁闷,红军并没有多少人,为什么他动用的多于红军10多倍的兵力,可是却依然没办法堵住红军呢?

蒋介石决定不在重庆待了,他亲自飞到了贵阳督战。

红军从茅台镇三渡赤水到川南,蒋介石判断红军又要北渡长江,因而立刻指挥部队紧急追赶,企图在古蔺地区围歼红军。

毛主席决定将计就计,来一个诱敌深入的办法,他命令红一军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红九军团向长干山方向佯攻,诱敌北上,然后让主力部队突然折向东北南进,抢渡乌江。

经过一番辗转,红军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军南进,逼近贵阳,贵阳只有敌人4个团的兵力,蒋介石十分惊慌,赶忙调福建的滇军前来“护驾”,

这也在毛主席的计划之中,毛主席并未决定部队攻打贵阳,等附近滇军被调回贵阳后,毛主席立刻指挥部队直插云南。

云南军阀龙云此时心惊胆战,他的部队都被调到了贵州,他以为红军要打昆明,连忙组织民团,将金沙江一带的部队调回来防守,毛主席实际上也并未决定攻打云南,他的真正用意是指挥部队抢渡金沙江,摆脱敌人。

龙云将金沙江附近的部队调走,自然是对红军少了很大威胁,红军也能安然渡过金沙江,等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7天后,敌人才追了上来,那个时候,敌人只剩下望洋兴叹了。

红军抢渡金沙江,实际上就是四渡赤水的“收官之战”,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毛主席指挥部队北上,南进,四处征战,最终使得部队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萧华,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长征组歌》,关于毛主席指挥部队四渡赤水,他写道: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从最后一句,我们就不难看出,萧华已经完全被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才华所折服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这个评价,可谓是实至名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红军从十多倍于自身兵力的包围圈中带出来,“四渡赤水”,成为了毛主席一生最得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