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5日),是我国第38个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你知道吗?

我们生活的环境充斥着

看不见的病毒和细菌

当婴儿呱呱坠地时

就时刻准备着侵袭他们脆弱的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别担心

有一把“健康保护伞”

能为孩子们撑起

一片安全的天空

那就是预防接种

01

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打预防针”,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是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是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婴儿离开母体之后,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且婴幼儿的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

接种疫苗之后,可以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02

儿童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可以保护儿童免受那些可预防疾病的危害。如果没有疫苗,宝宝可能会面临麻疹、细菌性脑膜炎、破伤风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带来的严重病症和残疾风险。

这些疾病不仅会造成身体的痛苦,还会威胁到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儿童疫苗接种就能挽救超过400万人的宝贵生命。

03

儿童要打哪些疫苗?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

一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

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该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外来儿童和本地儿童享有同样的接种权利。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及时给孩子接种。此类疫苗如果不接种,可能会影响宝宝入托、入园、入学。

根据最新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如下图),我国内地的儿童在6岁之前,需要接种至少11种免费疫苗,它们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甲肝等12种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

为公民自费并且知情、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二类疫苗虽然需要自费接种,对于保护孩子的健康也同等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最优先推荐儿童接种的疫苗有两种:肺炎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

建议接种的二类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04

疫苗能不能推迟打?

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快去打,按照疫苗免疫程序完成相应剂次的接种,可以更好地保护儿童。

推迟接种一般不影响接种效果,但可能增加由于没有充分得到保护而感染的风险。如果儿童未按照疫苗免疫程序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家长应按照接种单位的补种通知尽早进行补种。

05

哪些情况不能打疫苗?

① 患了急性疾病,或者处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需要暂缓接种疫苗,等病情好转后再接种。

② 如果已知对疫苗某种成分过敏,或者接种后出现过敏,不能接种该疫苗。

③ 有肛周脓肿的婴儿,不能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可以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④ 有免疫缺陷疾病、白血病、恶性肿瘤,或者脾脏切除、感染HIV等情况下,免疫功能会受到抑制,一般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可以接种灭活疫苗。

但狂犬疫苗是个例外,没有接种禁忌!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所以如果暴露于狂犬病病毒,不管什么情况,都要优先打狂犬病疫苗。

06

接种疫苗有什么注意事项?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①接种疫苗前,家长要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有疾病或是明显不适,如发热、咳嗽、腹泻等,及时跟医生反馈可以选择性延期接种。

②接种当天仔细阅读相关疫苗的“知情同意书”。

③尽量不要空腹或饥饿时接种疫苗。

接种后注意事项

①接种完疫苗需要留观30分钟,观察期间尽量不要进食,观察有无急性过敏反应。离开之前还应检查接种部位有无渗血,局部有无红肿。

②如服用脊髓灰质炎汤碗或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后半小时内尽量不要吃热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绝对不可以提前,如遇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推迟延后。如需要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计划免疫疫苗,应尽量选择不同部位。

07

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接种疫苗后,孩子如果24小时内出现38.5℃以下低烧,或伴有轻微烦躁、哭闹、呕吐、腹泻等情况,属于接种后轻微反应,一两天后就消失,不必过于担心。

家长应给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方面推荐稀饭、面条、鸡蛋羹等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若出现以下情况要赶紧送去医院:

·孩子体温38.5℃以上,超过48小时仍不退烧,尤其是3个月以下或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

·虽然体温38.5℃以下,但是精神状况差;

·孩子出现精神差、排尿减少、脱水、腹痛、严重呕吐腹泻、抽搐、严重咳嗽、呼吸异常等情况。

接种疫苗

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能够很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按时接种疫苗

筑牢健康“防护墙”

资料参考:健康中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广东、深圳卫健委、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联合国新闻

图片来源同上,非商业用途,若构成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