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护犊心切的中国家长再次锁定了一本“毒教材”,出版于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撞见怪老头儿》,里面有一篇叫《蓝色的舌头》的故事,语言肮脏!充满了“他妈的!”这样的脏话!

让家长们恼怒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乍一看还以为是郑强老师写的童书呢。

仔细一查,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先生,他于1990年凭借《小布头奇遇记》得了国际儿童文学大奖——安徒生奖。

而在国内童话领域更具知名度的郑渊洁老师,却没得过这个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一个得了这么了不起的国际大奖的童书作家,怎么好意思在作品里面满口飚粗话呢,还写是“专为低年级孩子打造的”?

我看了《蓝色的舌头》这篇故事,其梗概是:

“主人公“我”是一位父亲,得知孩子在学校突然经常说脏话后,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根蓝舌头。原来只要装上了蓝舌头,便会“出口成脏”。文章主要讲述了“我”装上蓝舌头后的狼狈,以及最终将制造蓝舌头的人绳之以法的故事。”

原来,人家孙幼军是用的反讽的手法啊,他不仅是不要教小孩子说脏话,反倒是希望通过这篇有趣的故事,让孩子记得不要说脏话。

孙幼军用了一个欲抑先扬的手法,故事用到了反转的技巧。

但是二极管们可不管这些,对于二极管来说,反转技巧的运用就是对他们的冒犯!

反正你孙幼军就是在给小孩看的童书里面写“他妈的”这三个字了,就算你是批判“他妈的”的,但是你他妈的写的就是毒教材,你就是在毒害下一代,因为小孩子万一看了你写的毒教材,也他妈的整天“他妈的”了,我该他妈的怎么办?!

中国家长又急了!他们大骂孙幼军是文化汉奸,有人还手动@纪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副架势,要是不把孙幼军挂路灯,中国家长绝不会善罢甘休!

中国家长在集体审判孙幼军。

幸好,2015年8月6日,孙幼军驾鹤西去了。

免受了一顿无来由的委屈和烦恼。

这提醒以后的童书作者和编辑,你们要慎用反转手法啊,千万不要高估了二极管的阅读能力。

他们不会看你写了什么,但是一旦你写了被他们认为是“脏”的东西,你写的就是毒教材。

只要你被贴了毒教材的标签,再想拿掉,可就不容易了。

可是,毒教材这个概念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好像也就是最近两年吧,以司马南为代表的极左派在中国家长的庇护下,开始横扫各类中小学教材。

对于那些“屁股歪了”的、“崇日崇美”的、“有伤风化”的,家长们都会一齐跳出来,群起而殴之,必须闹到出版社不可。

可是,比毒教材本身更毒的其是毒教材概念的泛化。

一旦中国家长们开始接受有“毒教材”这个概念之后,任何他们看不惯的任何文字和图片,都会成为被讨伐的理由。

但是小孩子关心的是所谓的“正确”吗?

我看了一篇一位小朋友写的《蓝色的舌头》这本书的读后感,多纯真,多可爱啊。小朋友喜欢的是“吉吉是不是变成熊猫了”,他们爱看的是“给小动物们拍照,还登上了报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纯真的内容,难道不才是童书,以及中小学教材最为宝贵的灵魂吗?

对于那些一心只求“干净”的喊打喊杀的文盲家长来说,他们其实并不了解教育,也不懂得小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

他们在尖叫着要封杀“他妈的”的同时,却发展出了另一种恶。

这种恶更为晦涩,是萨拉马戈书写的《失明症漫记》的那道掩盖了一切色彩的白光。

似乎是干净了,但是你从此也就看不见除了白以外的任何色彩了。

参考资料:读《蓝色的舌头》有感,2022-10-01,

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composition?locSign=-498852320539079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