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1日,朱晓琳在保定以2:46:00获得女子第三名、国内冠军——这是朱晓琳在今年春天的第三场Sub-2:50表现:3月24日,她在重庆担任2:48官兔,圆满完成配速任务,这是中国城市马拉松史上的首位女性2:48配速员;一周后,她在石家庄跑出2:47:14,同样是全场第三、国内冠军。

出生于1984年2月20日的朱晓琳,今年四十。她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世界大赛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2:24:48,排名第五,是当届奥运马拉松赛成绩最好的中国人。从专业队退役十多年后,她依然在马拉松赛场上拥有竞争力。保定的2:46:00,是中国女子马拉松40岁以上年龄组的历史最好成绩。

尽管国内没有正式的马拉松年龄组纪录,但朱晓琳有时会想,管它正式不正式,创一个国内40+年龄组女子全马纪录,不也是很有意义吗?

20

出名要趁早。

朱晓琳的出名足够早:2002年,18岁的她站上了北京马拉松的起跑线,2:23:57收获第三名,这一成绩到今天还可以排在中国历史第九位,比任何一位现役专业队队员都要更快;在她身前的,是2:21:21的孙英杰和2:23:17的张淑晶——前者一年之后再战北马,创下保持至今的2:19:39的国家纪录;后者早在2000年就获得过柏林马拉松第三名,多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生在辽宁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朱晓琳进入专业队的起点也很高。去年7月22日,她发了一条配文“感谢您带我走进了体育人生,祝您永远健康长寿!”的视频号,为马俊仁的80大寿送上祝福——1998年10月,朱晓琳进入人才济济的辽宁省中长跑队。那时的马家军,盛名之下,山雨欲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朱晓琳一家在马俊仁80大寿时与恩师合影。

朱晓琳是通过鞍山市青少年长跑比赛被挖掘到省队的。出生在农村的她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老二,因为家庭条件并不算好,朱晓琳开始跑步的初衷,是为了省钱。

在农村读小学时的朱晓琳跑得就挺快,学习也还不错,想转到县城念书,但要花1000块钱。在1990年代末期,这笔钱对于有四个孩子的东北农村家庭而言,不是个小数目。好在县城有两所小学,为了备战县里每年一度的全民运动会相互较劲,拓展生源的主意打到了周边农村学校的身上:提前半年选一些能跑的孩子把学籍办到本校。

省了1000块钱到县城念书的朱晓琳代表学校参加全民运动会,拿下800米和1500米两个第一,顺理成章地被县体校慧眼识珠。这也意味着每天下午只需要上两节课,后两节课要用来训练。

多年过后,朱晓琳还清晰地记着当时爸爸的话:“这课不能扔啊!咱得为了以后学习,不能扔这个课。”每天结束训练后,年少的朱晓琳都要用晚上的时间补白天落下的文化课,虽然进了体校的小孩通常都放弃了文化课。她还要抓紧一个小时的晚自习时间写作业、背课文,因为背不下来第二天文化课要在教室站着,而她“不想站着,丢人。”

朱晓琳也记得六年级快升初中时,打着手电在被窝看书的日子。她坦言虽然当时懵懵懂懂,但还是觉得学习不能扔。

直到1998年进了辽宁省队。当时马家军的驻地,距离朱晓琳现在就职的辽宁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不远,只有男女中长跑两个项目4、50号人。同批入队的小队员多是来自辽宁各市体校,接受过的训练比从“特业余的”县体校跑出来的朱晓琳更为专业,成绩也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家军部分选手2023年小聚合影。左起:400米选手赵程程、马拉松选手吕萃、800米选手吴野楠子、马拉松选手曾光、10000米选手杨洋、朱晓琳、马拉松选手金蔓、800米选手胡媛媛

进省队那天,是县体校的教练开车送朱晓琳和父亲去大连的。和马俊仁吃过午饭后,马指导给出的指示,是“下午不用训练,先看看他们。”结果到了下午三点,穿着十几块钱布鞋的朱晓琳来到训练场,见到一水儿穿着多威训练鞋的大队员,接到的指令变成了:“快回去换衣服,跟他们跑跑去。”那是一堂18公里的慢跑,在此之前,朱晓琳连5公里都没有跑过。凭着年纪小的冲劲儿和刚入队的兴奋,穿着小布鞋的朱晓琳把那堂课“顺”了下来。

回忆起98年刚入省队的时光,朱晓琳记忆犹新。在她的记忆里,马俊仁并没有时间管理他们,经常是有伤在身的大队员督训,但每天也要以5分配速堆30公里上下的跑量。几个月的基础打下来,就从小队员中挑两个好的,去跟大队员“拖”,几天下来累了,就放回去跟同批的小队员缓一段时间。周而复始。

“想走出来,不想回农村。”朱晓琳留了下来。同批进队的,只留下了两个人,另一个,是小她一岁的孙伟伟,获得过2004年U20世锦赛5000米第四名和2010年波士顿马拉松第七名,2:25:15的全马最好成绩同样来自2002年的北京马拉松,中国历史第18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光是留了下来,朱晓琳跑了出来。2002年全马首秀后,她一度场地与路跑并重,2006年获得过全国锦标赛1500米冠军和亚洲室内锦标赛3000米冠军。朱晓琳也是在世界大赛马拉松赛场上发挥最为稳定的中国选手:2007年-2012年,她代表国家队参加了每一届世界大赛的马拉松比赛,获得奥运会第四、第五名各一次,世锦赛第四、第五、第六名各一次,五次世界大赛均进入前六名;在没有世界大赛的2010年,她拿下广州亚运会亚军和世界半马锦标赛第八名——她的半马最好成绩1:10:07来自2010年的米兰,可以排在中国历史第10位。

回忆起多年专业队生涯,朱晓琳印象最深的两场比赛,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在重庆举办的奥运选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朱晓琳以2:24:48获得了伦敦奥运第五名,是成绩最好的中国选手。

8月5日是伦敦奥运会的女子马拉松比赛日,天降大雨。被圈在出发区的朱晓琳在简单热身时就湿了鞋,热身不充分、阴冷的天气、伦敦狭窄多弯的赛道、脚上的老伤,在以3分20多的配速冲出去没几公里后就听到跟腱“嘎”的一声。

“ 脚特别疼。当时觉得是断了。但后来一想断了的话,指定立刻就跑不了了,可能只是扭伤或是啥的,还能跑,但又有感觉。我当时就觉得不好,完了,我这个脚。但是又一直在自己承受的范围之内,后来活动开了,对比赛全神贯注,根本就全部忘了之前的那种剧痛。”12年后,朱晓琳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世界大赛记忆犹新,她以2:24:48获得了伦敦奥运第五名,是成绩最好的中国选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2年伦敦奥运村里的朱晓琳

而朱晓琳的伦敦奥运资格也得来不易。2012年的中国女子马拉松还处在荣耀年代最后的余晖当中,中国唯一的奥运会马拉松奖牌得主、北京奥运会第三名周春秀和第四名朱晓琳压阵,王佳丽、王雪芹、孙伟伟等人实力不俗,用朱晓琳的话来说,“当时我们那一批竞争都很激烈。”处在生理期第二天的朱晓琳心理负担巨大但又不得不战,最终在重庆的湿热天气中以2:24:19拿下选拔赛第三名,顺利入选奥运名单,这也是她生涯的第二好成绩。

30

2013年全运会在沈阳举行,作为辽宁人的朱晓琳不可能缺席,但受伤病困扰的她5000米止步预赛,10000米也只获得第17名;那年早些时候,她还参加了全运会的马拉松比赛,随辽宁队拿下女子团体第三名。没到30岁的朱晓琳动了退役的念头,无奈领导不同意。直到2015年,领导松口,朱晓琳才正式办了退役。

退役之后就是结婚。朱晓琳的爱人,是同在马家军、长她5岁的李爱国。2001年,李爱国以2:10:25获得北京马拉松亚军,这一成绩可以排在当时中国历史第三位、现在第15位,也是中国男选手马拉松首秀的最好成绩。他们俩,是中国版的“最速马拉松夫妇”。

2016年,朱晓琳做了母亲。“最胖的时候有165斤,生完孩子是150斤,老胖了。但正经停止运动也就怀孕那一年。在怀孕之前,我天天在运动队待着,没事儿就跟他们跑一趟,但那时候就跑的很少。怀孕就没练,直到孩子一周岁后我才又动起来,开始减肥。”

多年专业队的基础还在,“随便跑一跑水平就不会太差”的朱晓琳像普通跑者一样,开始跟着身边的好友出去参赛,嘴上说着玩玩,跑起来自己还挺快的,“一般小孩练到我们这个水平都需要好几年。”

最开始是跑辽宁周边地区的小比赛。在长春,朱晓琳遇见过魏亚楠,一个同样为了减肥重拾跑步的前职业队选手,全马最好成绩2:23:12,中国历史第五位——和朱晓琳一样,1981年出生的魏亚楠至今仍活跃在赛场上。

后来,朱晓琳越跑越远。她拿过2020年的杭州马拉松亚军,去年11月在绍兴跑出过2:41:42,这是她重返马拉松赛道的最好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11月绍兴马拉松,朱晓琳跑出2:41:42。

今年3月,作为大众跑者的朱晓琳,时隔12年以2:48官兔的身份再次站上重庆马拉松的赛道。组委会找到她时,给了2:48或3:00的选择,“因为有人去做了(女子3:00官兔),我就不想那个了,我还是想做点跟别人不一样的。”于是,朱晓琳成了中国马拉松历史上的首位女性2:48配速员,在她看来:“虽然退的早,但我一直都在跑,成绩指定达不到以前那个高度了,但2小时40几分还是还可以。”她在重庆以2:46:40的净成绩出色完成了配速任务,不辱使命,这一成绩可以今年重马中国籍选手的第五位。“跑的是挺舒服的,感受也完全不一样,以前跑就是为了争名次,得使劲儿跑,压力也大。这次做了官方配速员,并不需要去极限地跑,你只要按照自己的配速,把身边人带好就行。感觉完全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4日,她在重庆担任2:48官兔,圆满完成配速任务,这是中国城市马拉松史上的首位女性2:48配速员

今年开春连着三场Sub-2:50的稳定输出后,不免要被人问起月跑量。“200多300吧。前年我基本都是在150-220之间,我一周就跑两次。”面对这一跑圈老生常谈的话题,朱晓琳云淡风轻,这是多年的专业训练给她的底气。“我可能力量、核心做的多一点。我心肺功能是没问题的,用一些力量、核心训练去代替这些,加上一些健身房的自行车、滑步机,看着跑量少一些,这些可以保证我的训练质量。”随后她话锋一转,“你们像我这么练,一个月200公里,指定维持不了我这个水平。因为我在这方面打了20年的基础,一时半会儿是不会丢的。”

现在的朱晓琳,会利用周末的早晨跑大课,也会利用送孩子上培训班的90分钟,见缝插针地跑上20公里,然后接孩子回家。早早离家上体校、进省队的经历,让朱晓琳很珍惜这段陪伴女儿的时光,“她马上上初中了,可能就最亲近的年龄也就到初中了,有些东西小孩就不会跟你说了。”

朱晓琳的微信头像,是女儿的画,母女俩笑靥如花。在这个体育基因浓厚的家庭里,“我家孩子就是喜欢文艺范儿。”8岁的女儿喜欢画画,也会因为落选合唱队而主动要求报音乐班,另外还有舞蹈、英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晓琳的微信头像

虽然朱晓琳坦言想过引导女儿接触体育,“现在生活条件太好了,我觉得让她吃点苦不是什么坏事,就算再苦,也苦不到我们当时的程度,只是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比别人苦上一点。”女儿现在也会每周以6分半的配速跑上两、三公里,跑得快比同龄人更快让小女孩很有成就感。

重庆马拉松,朱晓琳是自己带着女儿去的,比赛日早晨把女儿扔在酒店睡懒觉;早几年的杭州马拉松,她也带过女儿和父母,趁老人孩子游西湖的时间,自己去跑步,“他们游完了我也跑完了,这种感觉挺好。”比赛日,父母带着孩子在距离终点几百米道边上等着给朱晓琳加油,“感觉也挺好”。

现在的女儿,会看朱晓琳的比赛直播,也会在每次比赛归来后问妈妈跑了第几名,送上“你真厉害”的赞美,还会告诉妈妈“我们班好多小朋友都喜欢你,你有老多小粉丝了。”她也会问爸爸“你是什么纪录保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晓琳一家三口,丈夫李爱国现在担任基层教练。

不同于朱晓琳,李爱国指导不再跑步了。“他就是马导带领下训练特别苦那种,他自己就说‘我都已经练够了,我不能再练了。’我属于后期马导最后收的学生,他那阵就管那些大的,没时间去管我们这些小的。我们小时候就跟着练,能跟上多少算多少,并没说练到他那种极致。他现在是那种已经彻底够了,一点也不想跑的状态,没有跑步的一点欲望。”作为辽宁历史第二人,即将45岁的李指导现在带基层队伍,过去的冬天,一直在云南冬训,直到3月28日才回大连。

40

40岁生日过后,朱晓琳在重庆、石家庄和保定接连跑进2:50,一场2:48官兔,两场国内冠军、全场第三。在首次站上马拉松起点22年后,她依然保持着竞争力。5月26日,她还将出战辽宁营口的鲅鱼圈马拉松。鲅鱼圈见证了朱晓琳2013年全运会的马拉松比赛,那是她职业生涯的马拉松最后一战;也见证了朱晓琳2018年的复出首秀,她以1:24:00获得女子半马国内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石家庄马拉松,朱晓琳以2:47:11收获女子第三。

作为曾经顶尖的国内高手,在业余女选手多人打开2:40大关的背景之下,朱晓琳的内心,也燃烧着重开2:40的梦想。去年的绍兴、今年的石家庄,这簇火苗都跃动了一下。“去年绍兴就是选错比赛,其实我想破2:40的,但比赛没选好了。石家庄前面还是奔着破2:40去的,感觉自己还行,跑到一半之后还是觉得自己体力跟不上,应该是因为上周刚跑过一场,背靠背,年轻运动员可能没问题,但像我这个年纪就有点顶不上了。跑着玩儿没问题,但想追求成绩,比如说石家庄我不想着2:40,放慢跑下来的话,成绩也差不多会是24几,但是不会跑的就是这么前后颠倒,像我们专业的来讲这么跑不合理。因为我前面那两个黑人很快,我想跟他们跑一跑。”在石家庄,朱晓琳30公里后的5公里分段跌出20分钟;到三周后的保定,她的8个5公里分段,都在20分钟以内。作为中国女子马拉松曾经的天花板,她正在迅速找回比赛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石家庄,朱晓琳30公里后的5公里分段跌出20分钟;到三周后的保定,她的8个5公里分段,都在20分钟以内。

在备战伦敦奥运会期间,朱晓琳曾针对后程降速的问题做了专门训练,她在伦敦带着脚伤跑出完美的负分割,以2:24多的达标成绩硬嗑2:20以内的非洲选手,从第11名慢慢追到了第五名。

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朱晓琳看好沉寂了21年的中国女子马拉松纪录在未来两三年间告破。在她看来,现役一姐张德顺只需要解决后程降速的问题,就很有希望的——今年2月,张德顺在眉山仁寿将女子半马国家纪录提升到1:07:55,比朱晓琳快了2分12秒;而她的全马最好成绩,还慢朱晓琳8秒。

在朱晓琳眼里,当下如火如荼的城市马拉松是一种双向促进,待遇提升的同时,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得以加强。马拉松是一个很苦的项目,选手们需要动力才能支撑下去。说到这里,她颇有感慨:“你看现在跑个2:35,立刻就有人去怎样怎样,我们那个年代搞个赞助都需要成绩特别好才行,跑进2:30没啥,你那都叫没跑好。”

但这些都与朱晓琳无关了。现在的她,更享受像普通跑者一样出门参赛、会友的生活。她也对黄菲、焦安静、钟佳萌这些业余高手如数家珍,承认在大数据下经常刷到她们的视频。在她看来,好成绩与高频次的参赛很难兼得,备战周期还是要更长一点,“我们以前一年就两场比赛,上下半年各一场,中间可以有小比赛,但是都是为了服务这两场大赛的。”

走下巅峰的朱晓琳也羡慕其他人的高原训练,但李指导和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不可能远赴高原。家庭孩子工作都挺好,其他顺其自然,是朱晓琳当下的状态——除了去年底燃起的重开2:40的小小执念。“可能进了2:40就有别的目标了,但暂时觉得还想突破一下,也不能说我这个年龄做不到,因为你看外国很多选手,这个年龄也创造了很好的成绩。”2020年底,1980年出生的纳米比亚选手赫拉利亚·约翰内斯(Helalia Johannes)在瓦伦西亚跑出2:19:52,创下了女子40岁以上年龄段世界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晓琳当然也不会去想这些。20多年的跑步生涯,让跑成为必须做的一件事,和吃饭一样,“不动就感觉浑身难受,动了感觉经脉被打通了一样。不跑步的人完全不理解,会说你们有病。”

她更欣慰于带动身边的人跑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一个人。“我每次一听人家说是因为我才开始喜欢上跑步,才开始运动的,我就觉得特别高兴,这是我运动的初衷,正好也是我想要的。”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主笔:晨钟

设计:viuviu

图片: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