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武汉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改造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由于产业结构的变更且生态友好型生产的需要,很多老旧厂区逐渐去工业化、被闲置。据《2019中国工业遗存再利用路径与典型案例白皮书》测算,我国老旧厂房空间资源达30亿平方米,再利用潜力巨大。如今土地供需关系紧张,土地供不应求,工业厂房的闲置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对民生的改善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仔细分析低效甚至闲置的工业厂房改造升级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能有效使存量资源焕发新生活力。

一、闲置工业厂房改造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权关系复杂,存在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改制,企业关停并转等原因,导致老厂房的权属关系犬牙交错。而在走整改程序过程中,又会碰到由于土地使用权变更造成的政策打架的情况,这个时候各部门又都不会让步。可以说老厂房改造中出现的诸多难题,有不少是由老厂房复杂的产权关系所导致的。

二是企业不愿改造,闲置厂房无法启动生产。很多厂房的停工闲置原因并非由于企业本身经营不善,而是该片土地本身存在一系列阻碍生产的因素。例如某些沿江土地由于长江大保护的原则不得不闲置,还有一些厂房建设在或者建设了一些居住区域,为公共卫生安全等原因闲置。以上原因需要企业进行的厂房改造,可能根本就不适合该企业的生产需求,而对于适合生产的企业又因为资金不足或者原企业不愿放手等原因,厂房土地无法流转无法改造利用。

三是改造形式单一,缺乏对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主导下的老旧工厂再利用目标以土地经济效益为主,往往直接将旧厂房推倒重建居住小区。住房建设周期短、收益高,极大挤压了老旧厂房土地“工转工”“工转农”的产业空间。这种改造表面上能获得很大的经济收益,但是地区的产业经济未能得到本质上的优化升级,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四是满足短期目标,厂房改造治标不治本。老旧厂房再利用往往只关注到企业的生产需求,企业急于重新利用闲置土地,保证工业生产的经济性,而缺乏对城乡功能和空间结构的整体考量。事实上,单个零散的老旧厂房再利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布局混乱、道路交通拥堵、设施利用率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正是促使老旧厂房闲置的成因。通过升级生产设备等仅能保证厂房重新生产的方式,不仅对区域内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的促进作用小,在新的政策出台或者是市场形势变更的情况下,厂房可能会再次出现闲置情况。

二、闲置工业厂房改造建议

一是做好政策支持,为改造厂房提速增能。针对存量工业厂房具体情况,分类落实各项盘活条件。对产权不明晰的老旧厂房,依法依规理顺产权关系,完成产权界定,加快办理相关产权登记。对整体收益水平较低,改造难度较大的牢记厂房,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生产收益水平,支持开展资产重组,并研究通过资产合理组合的方式,提高老旧厂房的企业吸引力。

二是给予政府引导,强化企业自主盘活。通过改造升级、产业转型、市场开拓等形式,实现闲置厂房再利用和效益提升。而对有市场、有产品、缺资金的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引导外部资金和优势项目采取收购、合作、租赁、兼并等形式帮助企业良性发展。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吸引中小企业共同投资,减小对单一企业的改造压力。

三是坚持差异改造,分类整治盘活闲置厂房。对于厂房低效闲置原因进行全面梳理,围绕闲置厂房体量、结构、规模,以及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等情况,按照“一企一策”分类制定盘活措施,实现“僵尸企业”腾笼换鸟。杜绝厂房改造追求短期效益,保障厂房改造对本地企业发展有长期有效的推动作用。

四是整体推动改造,将厂房改造融入城市建设。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分析研判,结合地方上位规划,明确区域位置与功能,根据地方经济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改造目标与计划。准确把握旧厂房改造需求,让厂房改造服从城乡空间规划的调整,与城乡功能空间的重构形成高度契合,才能在资源配置、产业配套获得更多支持;把厂房改造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下,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生态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将厂房改造融入互联网+、智能建筑、低碳环保等前沿技术发展,适应市场规划的变化。

五是挖掘文化价值,合理保留老旧厂房特色。简单的“推倒重来”既不符合现代设计理念,也破坏了工业文化,但是全部保留改造利用,部分结构性破损严重的建筑物也会影响今后的使用,甚至改造成本甚至高于新建成本,所以针对场地内建筑的完整性、历史性等因素有所取舍,保留重要的工业文化区域,融合局部新建建筑,从而既能减少能源、材料的消耗,满足现代技术的需求,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目的,还能营造工业风格的景观环境,唤取人们心中工业文明的记忆。